天天看點

北宋有八十萬禁軍,“靖康之恥”時,他們都在哪裡?

相信很多看過《水浒傳》的朋友都知道,梁山好漢中的林沖原本也是京城中的一名官員,頭銜聽上去還挺大:京都八十萬禁軍教頭。

以前的總覺得禁軍教頭是個很大的官職,好像所有禁軍都應該很聽林沖的話,想象中的人物形象更像是一位威風凜凜的大将軍。是以當時不太了解,為什麼林沖家裡遭難的時候,他的權力在高太尉面前看上去如蝼蟻一般,好像他不再是堂堂八十萬禁軍的教頭,而是一名普通的士兵。

北宋有八十萬禁軍,“靖康之恥”時,他們都在哪裡?

後來才知道,北宋時期的禁軍教頭并不少見,本就不是多大的官職,況且林沖也不是禁軍總教頭,隻是主教槍棒,用現在的話來說更像是一個“助教”,官職非常小。

但是,北宋時期的京都城中,真的有八十萬禁軍嗎?那他們為什麼還打不過入侵的金人,甚至發生了“靖康之恥”?

北宋有八十萬禁軍,“靖康之恥”時,他們都在哪裡?

積貧積弱的北宋

記得以前學習曆史的時候,老師就講了宋朝時期的“三冗”和積貧積弱的問題,即冗兵、冗官、冗費。這是什麼意思呢?

“冗”就是多的意思,冗兵就是指軍隊膨脹,冗官指官僚機構複雜,冗費指稅收繁多,這三個現象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士兵多,是以需要更多的錢來養兵,造成稅收繁雜的情況,同時又要防止一個官員掌握太多的兵力,出現像唐朝時期的藩鎮割據現象,是以又有了更多的官員分權管理。這看上去是個惡性循環,當中反應的問題也很明顯。

北宋有八十萬禁軍,“靖康之恥”時,他們都在哪裡?

在财政方面,北宋時實施“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則導緻了部分官僚和地主土地兼并現象非常嚴重,隐瞞土地資源,減少稅收,影響财政收入。

在兵力征集方面,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秩序,每一次面對每逢天災導緻的饑荒,便開始大量招兵。這在壯大了軍隊人數的同時,加大了軍費的開銷,給稅收增加負擔,還使得這樣的招徕的士兵良莠不齊。

北宋有八十萬禁軍,“靖康之恥”時,他們都在哪裡?

加上宋朝的京都甚至在沒有任何天然屏障的開封,就需要大量的士兵來守城,導緻京城的禁軍多是年輕力壯的精兵,但其他守地多是一些相對老弱的士兵,使北宋時期“受内虛外”。加之三年一輪換外駐軍規律,是以又有了“兵不識将,将不識兵”的弊端。這就為當時一直虎視眈眈的西夏、遼、金的攻擊創造了有利條件。

更加增添負擔的是,北宋的官兵是終身制的,就算老了也由國家拿錢養着,這又是一筆非常龐大的财政支出。

北宋有八十萬禁軍,“靖康之恥”時,他們都在哪裡?

在官員選拔上,北宋是出了名的“重文輕武”,大量的讀書人通過科舉制度成為朝廷文官一員,财政開銷進一步拖後腿。而武官則連連受到打壓,哪怕自己的功勞再高,最後結局都不會太好。

這些都是導緻北宋積貧積弱的典型事例,當然更根本的原因,還是統治者的昏聩無道。

北宋有八十萬禁軍,“靖康之恥”時,他們都在哪裡?

靖康之恥

有了以上的拖拉,宋這個國家想要富強起來都非常難,更别提“重中央、輕邊防”的兵力安排,這就相當于将邊疆地帶放在了敵人的眼前,并且告訴他:你來呀,我們保證不會反抗。

北宋有八十萬禁軍,“靖康之恥”時,他們都在哪裡?

和宋朝不同的是,金自建國以來,就一直以農為本,并且一直都有抗遼的計劃。後和宋朝聯合滅遼,得勝後金取代了遼的政權,轉而和宋朝對峙,而宋朝此時的内政已經相當腐敗,農民起義此消彼長。于是宋朝主動促成了“海上之盟”,每年向金加付金錢一百萬貫。

在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人以宋藏匿叛将張覺為借口,傾軍南下,從東、西兩路夾擊宋朝。東路直搗燕京,渡過黃河之後直達汴京;西路直撲山西太原,後也挺軍汴京城下。整個過程隻有一年左右。

北宋有八十萬禁軍,“靖康之恥”時,他們都在哪裡?

緊急情況下的宋徽宗沒有操心怎麼退敵,反而着急的将皇位禅讓給了太子趙桓,也就是宋欽宗。後來禁軍兵臨城下,宋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在加上巨額的賠款,被迫議和,史稱“三鎮議和”。

但是,這樣的妥協并沒有讓金止步于此。同年八月,金軍再一次發動攻擊,宋欽宗不得已親自至金人處議和,反被扣押。後徽欽二帝、趙氏皇族、後宮妃嫔貴卿還有宋之朝臣等人上下統共三千有餘,全部被金軍以押械北上,施以侮辱性極強的“牽羊禮”,數位皇室大臣和妃嫔自淨而亡。而汴京城的中的所有的财寶也被洗劫一空,後北宋滅亡。

說到這裡,北宋時期不是囤了很多兵嗎?傳說中的汴京“八十萬禁軍”呢?金人攻宋,他們都在哪裡?

北宋有八十萬禁軍,“靖康之恥”時,他們都在哪裡?

八十萬禁軍?

據宋朝皇祐七年的相關史料記載,宋朝金軍的數量在某一時期是達到了八十萬的:

開寶之籍總三十七萬八千,而禁軍馬步十九萬三千;天禧之籍總九十一萬二千,而禁軍馬步四十三萬二千;慶曆之籍一百二十萬九千,而禁軍馬步八十二萬六千。

北宋有八十萬禁軍,“靖康之恥”時,他們都在哪裡?

但是這并不表明全部都是開封城内的禁軍。前面已經說到,宋時的士兵編制是終身制的,是以就算一個兵已經老了、退休了,他們也還是在兵冊中,數量自然也隻會越來越龐大。

在宋朝,士兵也有兵役和隸屬關系的差别。比如群過的兵力就有禁軍(禁兵)、廂兵、鄉兵、藩兵之分。而東京的八十萬禁軍正是指由中央直接管轄的正規軍,包括了宮廷守衛、京城防護和其它各地每三年一換的正規軍,就像是各個軍團聚在一起那種感覺,并不是由一方勢力統轄。也是以,這些軍隊并不是全部都駐紮在城内。

北宋有八十萬禁軍,“靖康之恥”時,他們都在哪裡?

在《續資治通鑒》中,也有關于宋時兵力的數量概況:

初制(北宋初年),殿前、侍衛馬步司三衙禁旅合十餘萬人,高俅得用,軍政懈弛,靖康(宋欽宗年号)末,衛士僅三萬人。及城破,所存無幾。

由此可見,《水浒傳》中的“八十萬禁軍”是含有非常大的水分的。在加上這些士兵基本都是從饑荒中難民招徕的,武力值可想而知,要抵抗兵強馬壯、蓄謀已久的金人,還遠遠不夠。

北宋有八十萬禁軍,“靖康之恥”時,他們都在哪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