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謀而不在勇。——《英烈傳》
帶兵打仗人不在多,而在于士兵是不是精銳部隊,而帶兵的将領有勇無謀也将于事無補,謀比勇氣更加有用,然而有一位戰争年代的将領,
不僅無勇,還無謀
。
如今我們生活在太平時代,沒有經曆過戰亂的年代,而如今從戰亂年代走過來的人已經少之又少,尤其是經曆過日本侵華戰争的老人幾乎已經不在人世,
而在這場戰鬥中犧牲的先輩也不計其數,也正是他們用鮮血換來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而在這些戰鬥軍人中,也會有貪生怕死之輩,面對敵人的機槍大炮唯剩下“跑”來保全性命,這樣的人大有人在,在以前就有這樣一位國軍将領,因為
“好色”“善跑”
至今仍被人記得,
他究竟是為什麼會得此名的呢?

一、黃埔軍校優等生
亂世出英雄被人們一直傳頌至今
,其實并非如此,亂世不僅可以驗證誰是真正的英雄,還可以讓那些膽小如鼠的小人無所躲藏,不然在亂世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
走狗
”出現了。在戰争年代就有這樣一位将軍,
文化方面過關了
,
但是帶兵打仗實在不像那麼回事。
孫元良
是抗日戰争年代的一位進階将領,然而身在其位不謀其政,
他對将士們的生命置之不理。
孫元良出生在1904年,祖籍是四川省成都華陽縣,他的父親曾經在晚清的時期做過知縣大人,在67歲的時候才有了他這一個兒子,沒來得及對他進行正确的引導,其父親就撒手人寰,而他沒有了父親的教導,雖然學習出衆,但是沒有人塑造他良好的品格。
中學畢業以後在父親留下人脈幫助下,被推薦考入了黃埔軍校,自身優越的學習成績加上名人的推薦就這樣他的軍旅生涯開始了。
20歲的孫元良和陳赓、杜聿明是同學,
能進入黃埔軍校的人對于指揮戰鬥方面一定也不差,孫元良也正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奮鬥從黃埔軍校畢業以後一路高升,也算是繼承了父親的優良傳統,沒
有給孫家抹黑,他畢業後不久日軍侵華戰争便拉開了序幕。
二、亂世不一定出英雄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開始了,他隸屬的部隊是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之一,德械師之一88師的師長。
淞滬會戰開始以後孫元良帶将士英勇奮戰
,精銳部隊在這場較量之中自然沒受太大的損失,武器精良、将軍指揮有素,
當時的他沒有發現有任何不妥之處
,但是自從淞滬會戰以後進入防禦階段的孫元良卻
一改以往的做派,A錢、好色的本性暴露出來。
或許沒有這場戰争他的本性還會不被人所知,但是經過這場奮戰以後,他的種種行為完全不配當一個将軍。在防禦階段,财務撥款
26萬
讓孫元良加強工事,誰料這26萬的軍事款項全部被孫元良
一人收入囊中
,工事的加強就地取材,用了一些不合格的建築材料,當日軍再次侵襲的時候根本無法擋住敵人的炮火,讓将士們就這樣白白的犧牲掉了,這可是一條條鮮活的人命
,就這樣為他的貪念買了單。自己犯下的錯誤讓無辜的将士們為其買單,簡直令人唾棄。
A錢、好色無所不占,除了A錢軍款,他還觊觎女大學生的美貌。
1937年的10月,一批上海的女學生到四行倉庫去慰問,他看中了其中一個女學生的美貌,用巧言将女大學生留下欲行不軌之事,後來被同行的副師長葛天和馮聖法勸阻,他不僅沒有聽勸,反而說出了自己是
“英雄”本就應該有美人相配這樣的荒唐可笑的言語。
也正是因為他這樣的作風,被下屬所議論,上海淪陷以後,日軍将要攻陷南京,而前線的将士們在奮勇殺敵之際,他卻在想怎樣可以逃脫這場戰争。他躲避的這個地方竟然是青樓,
一個将軍為躲避敵人的炮火竟然躲入了青樓
,這樣做真的對不起他将軍的頭銜。
就這樣從抗日戰争,“
跑
”到了解放戰争解放戰争時期他仍然丢棄了和自己戰鬥的将士們,一路跑回了南京。
這位師長是哪裡有戰争就向反方向逃離,遠離戰争。
最後中國解放,他當然不敢獨自留在大陸,于是帶着家人就一路躲到了台灣。當年的國軍作風像孫元良這樣的人大有人在,是以孫元良隻是一個小例子,也正是這樣他
才有命活到21世紀
而且還活到了103歲。
對自己的行為直言不諱
,在他撰寫的回憶錄當中他也描述了當年
“逃避”
戰争的事情,在當年日本抗日戰争投降之際,日本不承認在南京大屠殺中的所作所為,也正是因為有
孫元良的證詞做實了南京大屠殺的惡行。
孫元良當逃兵固然令後人不齒,孫元良逃回台灣以後,他的孩子也逐漸長大,而且現如今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他的名字叫做秦漢。
三、兒子出類拔萃
孫元良逃到台灣以後,他的名聲早就已經臭名遠揚,而在軍界他也無法再立足,是以改從商。從商以後軍界就再無孫元良這個人,但是他的所作所為依舊不會被忘記,被曆史所記住。但是他的第五個兒子
孫祥鐘,藝名也就是秦漢
秦漢和林青霞、秦祥林、林鳳嬌有着二秦、二林的稱号,半個世紀都在演繹的道路上奮鬥,獲得了不少的獎項,大多數作品都是和瓊瑤合作的。和他合作的人有林青霞、周潤發、張曼玉等人,又是導演又是演員的他有了一定的成就。完全沒有受到父輩的影響。
其實如果說他父親貪生怕死,但
是在他的家人看來他的父親隻不過是保住了性命使得他們一家團聚。
不管他是怎樣的想法,父親臨陣脫逃是事實,事情過去這麼多年,也沒有人願意揪住這件事情不放,過去就過去了,畢竟秦漢是秦漢,孫元良是孫元良。
結語
臨陣脫逃的将領是不會被原諒的
,孫元良帶着家人一路逃到了台灣定居。孫元良的行為不被後人所了解,也不會被原諒,作為将軍理應帶領自己的将士們奮勇殺敵,而孫元良卻沒有那麼做,而是獨自一人逃脫了戰場。
他忘記了當初上軍校的初心,
又或許是戰争的殘酷讓他膽怯了
無論怎樣臨陣脫逃就是逃兵,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事情已經過去了這麼久,孰對孰錯公衆的心裡自然有一杆秤,而作為他的兒子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奉獻給演藝事業,沒有讓父親的行為所影響,希望大家也要用平常心去接納孫元良的子孫後代。
亂世裡不僅有英雄,也有像孫元良這樣膽小如鼠的人,但是更多的都是勇敢上陣殺敵的将領才能有我們如今的美好生活。
正因為有了那些革命先輩的奮勇直前才能換來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而
那些革命先烈的舍下家為大家的精神一直流傳至今。也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美德延續至今,使我們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強。
“東亞病夫”的稱号早就被一腳踢翻,如今可以名正言順的傲立在世界的最前端,而以前那些曾虎視眈眈的國家也已然不敢造次
我們生活在這個和平的年代,其實深深的知道,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隻是有負重前行的人替我們走出一條坦途的大道。
參考文獻:《英烈傳》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