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要等李靖、李勣表态,李世民才敢發動玄武門事變,他害怕什麼

皇權之下無親情,這是一句很殘忍,也很現實的話。

曆史上,為了争奪皇權,父子相殺,手足相殘,叔侄相鬥的故事,比比皆是,李淵家族也沒有逃過。

隋朝時期,隋文帝給自己的兒子留下了一個盛世,但隋炀帝即位後,就開始了一系列的作死行動。

隋炀帝好大喜功,窮兵黩武,濫用民力,窮奢極欲,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三征高句麗等,消耗盡了隋朝國力,也讓百姓背負了沉重的勞役和兵役負擔。百姓不堪其重,紛紛起兵反他。

為何要等李靖、李勣表态,李世民才敢發動玄武門事變,他害怕什麼

隋炀帝和他的隋帝國,也在衆叛親離中,走向了末路。天下大亂之後,李世民勸說自己的父親李淵,也在太原起兵,和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劉黑闼等天下枭雄,一起争奪隋朝的江山。

李淵的軍事才能平平,他拿下洛陽後,就一直待在洛陽,将奪取天下的重任,交給了李世民和李孝恭。李孝恭是李淵的侄子,他替李淵擊敗蕭銑,招降嶺南各地,是李淵奪取天下的重要功臣。不過李孝恭隻是名義上的大軍統帥,他所取得的大部分成績,是其手下大将李靖做得。

李世民是李淵的次子,他率領李績、尉遲敬德、秦瓊、程知節、屈突通等将領,連敗薛舉、宋金剛、劉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強敵,為大唐奪取了大片土地,是李淵奪得天下的最大功臣。

為何要等李靖、李勣表态,李世民才敢發動玄武門事變,他害怕什麼

通常情況下,開國皇帝都是比較能征善戰的猛将,他的威望、功勳無人能力,但是李淵的天下,主要是兒子李世民和侄子李孝恭打下的,他屬于“躺赢”,是以李淵的地位比較尴尬,兒子李世民的功勳和威望,都蓋過了他。同時,李世民手下還有一衆謀臣武将,如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秦瓊、侯君集、張公瑾等人,也讓李世民的實力隐隐超過了李淵。

比李淵更尴尬的,是太子李建成。大唐的江山大部分是李世民打下的,但李淵按照嫡長子繼承制,将李建成立為了太子。打天下的時候,李建成和李淵一樣,大多數時候待在洛陽,雖然後來,在魏征的建議下,他也曾率兵征讨劉黑闼,平定山東,但他的功勳和威望,遠不及李世民。

為何要等李靖、李勣表态,李世民才敢發動玄武門事變,他害怕什麼

江山大部分是李世民及其手下的将領打下的,是以李淵在封賞功臣時,應該主要封賞李世民手下的謀臣武将,但李世民實力太過強大,威脅到了李淵和李建成的地位,兩人都不願意重賞李世民手下的将領,反而将不少官職、土地封賞給了他們的親友。同時,李建成因為忌憚李世民,還費盡心思地剪除李世民的羽翼,削弱李世民的實力,這讓李世民手下的謀臣武将惶惶不安。

利益配置設定不公,已經讓長孫無忌等一衆功臣不滿了,李建成的打壓,更讓他們感到不安,害怕李世民倒下之後,他們會成為李建成案闆上的魚肉,最終被李建成逐一除掉,是以他們開始向李世民施壓,讓李世民主動動手,除掉李建成。手下的杜如晦、房玄齡等謀臣武将,為李世民制定了玄武門之計,但李世民猶豫不決,他要詢問下李靖、李績的意見之後,才敢實行。

為何要等李靖、李勣表态,李世民才敢發動玄武門事變,他害怕什麼

李靖、李績是大唐的兩位能力特别出衆的名将,尤其是統兵作戰能力非常出色。李世民準備實行玄武門事變前,派人去征詢兩人的意見。史書記載:“世民猶豫不決,問于靈州大都督李靖,靖辭:問于行軍總管李勣,勣辭,世民由是重二人。”李世民非常看重李靖、李績的意見。兩人的回答,也耐人尋味,大意是他們沒看見,沒聽到。雖然他們不參與,但不反對就是支援。

這讓李世民放心了,随即發動玄武門事變,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将兵權奪取到了自己之手。

玄武門事變一事非常機密,一旦洩漏,李世民和他手下參與此事的謀臣武将,都将迎來滅頂之禍,為何李世民在發動政變之前,還要冒風險,派人去征詢李靖、李勣這兩位将領的意見呢?

一是李世民很擔憂他們。

大唐奪得天下之後,李世民,李孝恭,以及他們手下的謀臣武将等,都回到了國都洛陽。大唐統兵在外的大将,主要是李靖、李勣、羅藝。羅藝已經被李建成收買了,是李建成的心腹。李靖、李勣,都曾跟随李世民征戰過,但他們對李世民的忠誠,比不上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

為何要等李靖、李勣表态,李世民才敢發動玄武門事變,他害怕什麼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後,如果他們和羅藝一起起兵勤王,攻打李世民。在三路大軍的夾攻下,李世民即便政變成功,也避免不了被他們剿滅的下場,是以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事變之前,先要征詢一下李靖、李勣的意見,即便他們不幫助自己對付李建成,也不要出兵攻打自己。

二是需要他們為自己穩定局勢。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後,不但會讓國都洛陽陷入動蕩之中。天下各地支援李淵、李建成的勢力,可能會起兵勤王。同時,突厥等外部勢力,也可能會趁大唐内亂,進攻大唐。李世民想謀奪皇位,但并不想讓大唐陷入大亂,是以李世民需要李靖、李勣,幫助他平定内亂,抵禦外敵。

隻有獲得李靖、李勣的支援了,李世民才敢有恃無恐,發動玄武門事變,為自己和手下拼死一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