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無川不成軍",指的是八年抗戰期間;四川人力,物力,勞力貢獻全國各省第一。但是抗戰初期川軍以裝備差、紀律差、戰鬥力差聞名;第2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曾直呼"川軍無用",意欲趕出山西。但憑着血肉之軀力,硬是在抗日戰場上打出川軍血性,天府之國四川以開國将帥99人排名中國第六将軍省,湧現出了4位元帥,一位大将。張愛萍、陳伯鈞、傅鐘3位上将和3位中将,88位少将。
王健林曾在沈陽軍區的大連陸軍學院學習和工作,而這位四川籍開國少将,曾是大連陸軍學院的建立人之一。大連陸軍學院前身就是解放軍第二十七步兵學校。

在四川99位開國将軍中,朱姓開國将軍有三位,分别是儀隴人朱老總,巴中市通江縣人朱士煥少将和巴中市平昌縣朱兆林少将,最年輕的就是1913年出生于巴中市通江縣的朱士煥少将,值得一提的是,在23位朱姓開國将軍中,2011年,朱士煥少将去世,朱姓再無健在開國将軍。朱士煥少将是最後的朱姓開國将軍,他享年99歲,也是最長壽的朱姓開國将軍。
1932年,紅四方面軍到通江,朱士煥就參加了石門鎮蘇維埃政府的籌建工作,并擔任了區赤衛隊中隊長。朱士煥先後擔任石門鎮蘇維埃負責人,長赤縣獨立團政治委員。1935年,随紅四方面軍第30軍長征,紅軍時期有兩個30軍番号,一個是陝北紅30軍,軍長是閻紅彥,另一個是紅四方面軍第30軍。1933年,紅四方面軍在川陝地區進行整編,以原紅11師為基礎,加上蒼溪、長池獨立團等地方部隊擴編組成紅30軍。1936年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紅30軍編入西路軍。西路軍失敗後,後陸續轉回陝北。在八路軍整編時多數同志到129師或新四軍工作。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朱士煥先後擔任抗日軍政大學第4大隊組織幹事、第6隊政治指導員,第3大隊政治協理員,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1大隊政治協理員,中國醫科大學政治協理員、副政治委員。朱士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大連陸軍學院的建立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過解放軍第二十七步兵學校政委,1959年,第二十七步兵學校改稱為沈陽軍區軍政幹部學校,1986年定名為大連陸軍學院,至今已走過55年的光輝曆程。此後,他還擔任過,吉林軍區副政治委員兼長春警備司令部政治委員,吉林省軍區第三政治委員,沈陽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等職。
也許是朱士煥少将擔任過沈陽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的緣原因,大連陸軍學院畢業的學員,一般擔任基層分隊後勤管理幹部,部隊編制職務為司務長或管理者。比如,1971年,王健林成為了一名吉林省集安縣鴨綠江邊軍營裡的偵察兵。24歲那年,因表現出色,晉升為排長,并進入大連陸軍學院學習。25歲時,王健林從大連陸軍學院畢業,留在學院大隊當參謀,後被調到學院的宣傳處任職幹事。之後,分别畢業于遼甯大學黨政專修班和遼甯大學經濟管理專業。
1961年,朱士煥晉升為少将軍銜。2011年,朱士煥少将去世,享年99歲。朱士煥是朱姓最後的開國将軍,也是朱姓最長壽的開國将軍。
朱姓最後的開國将軍,你現在知道是誰了嗎?他便是來自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的朱士煥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