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自成兵敗後,死在湖北鹹甯九宮山,還是出家了?

“迎闖王,盼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咱們對明末農民起義首領李自成再熟悉不過了。李自成,生于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陝西米脂人。李自成在明末清初複雜而混亂的格局中,是一個極具标志性的存在,甚至于清太宗皇太極的存在感,都不如李自成。

李自成兵敗後,死在湖北鹹甯九宮山,還是出家了?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浩浩蕩蕩殺向京城,明崇祯皇帝朱由檢義不受辱,在煤山殉國。本以為李自成将成為曆史的主人,沒想到他也是個半壇醋,沒多久就被關外的清軍聯合吳三桂的軍隊在一片石打得一敗塗地。一片石之戰具有曆史決定意義,此戰後清軍入關勢不可擋,而大順軍則節節敗退。最終李自成被曆史淘汰掉,差點就出現在正史中的大順開國皇帝,結果成了“闖賊”。

不過,關于李自成的下落,成為明末清初一樁著名謎案。李自成死在哪裡,他的幾十萬大順軍都去哪了,如雲山霧罩,不知其所然。

李自成死在哪裡,有好幾種說法,其中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李自成死于著名的九宮山。

李自成兵敗後,死在湖北鹹甯九宮山,還是出家了?

九宮山在哪?咱們打開湖北省的地形圖,在湖北省東南部有一個地級的鹹甯市。鹹甯市轄區全部在長江東岸,北與湖北省省會武漢市接壤,西北接本省的荊州市,東北接本省的黃石市。鹹甯位于湖北省與湖南省、江西省的交界處,鹹甯西鄰湖南省嶽陽市,東南鄰江西省九江市。湖北省與江西省的邊界劃分比較簡單,東段以長江為界,西段以幕阜山脈為界。而九宮山,就位于幕阜山脈以北,隸屬于湖北省鹹甯市通山縣。

九宮山位于通山縣城東南約80裡,海拔1656.6米。之是以叫九宮山,相傳是南朝有個晉安王因朝廷内亂,與八個兄弟避難于此,修建九座宮殿,故名九宮山。有人考證認為南朝幾個晉安王,比如宋之劉子勳,齊之蕭子懋、蕭寶義,梁之蕭綱(簡文帝)、蕭方智(敬帝),陳之陳伯恭,都對不上九兄弟避難此山修建九宮。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九宮山從山底到山頂,共有九層,類似九宮,故名。

李自成兵敗後,死在湖北鹹甯九宮山,還是出家了?

九宮山是道教名山,南宋有個叫張道清的道士奉宋甯宗趙擴之命,在九宮山設壇興教。李自成為何死在九宮山?清軍入關後,對大順軍窮追猛打,大順軍在河南與湖北交界處多次敗于清軍。大順軍主力退居今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富池口,富池口是富水彙入長江的地方,這裡依山傍水,地勢非常險要。但是清朝攝政王多爾衮具有帝王之才,宗室多铎、阿濟格等人都是名将。清軍上下一心,戰鬥力非常強悍,大順軍在一片石之戰後,軍心不穩,形勢很不妙。

公元1645年4月,清軍奇襲大順軍在富池口的營寨,将大順軍擊敗。随後,潰不成軍的大順軍在江西省九江市瑞昌縣再被清軍擊敗。

李自成兵敗後,死在湖北鹹甯九宮山,還是出家了?

李自成無家可歸,準備進入湖南再圖後舉。一個著名的說法:李自成率殘部由江西進入湖南時,路經湖北九宮山,被當地的地方武裝襲擊,39歲的李自成死在亂戰之中。李自成軍中極具代表性的名将劉宗敏據說也死于此戰,一說死于江西瑞昌之戰。

李自成兵敗後,死在湖北鹹甯九宮山,還是出家了?

因為沒有李自成的人頭,李自成死于九宮山之說,一直以來就被一些學者質疑。在反對李自成死于九宮山的學者看來,九宮山說最大的疑點是李自成在鄂贛湘邊界活動時,還有四十萬軍隊,帶到九宮山的也有好幾萬人,怎麼也不可能被地方武裝輕易打敗。有的反對意見則認為,李自成可能是死于九宮山,但這個九宮山不一定就是湖北通山的九宮山,有可能是鹹甯市西部通城縣的九宮山(也稱羅公山)。還有人認為,李自成應該死于通城的九宮山,但文人們在編撰過程中,把“通城”寫成了“通山”。

除了李自成死在九宮山一說,還有另外一個非常著名的說法:李自成并沒有戰死,而是出家當了和尚。李自成當然不可能在九宮山(或通山或通城)就地出家,隻能另尋他所。李自成在哪削發為僧的呢?一說為石山的夾山寺。

李自成兵敗後,死在湖北鹹甯九宮山,還是出家了?

石山在哪呢?我們打開湖南省地形圖,湖南省北部有個常德市,位于武陵山與洞庭湖平原之間的過渡帶上。常德市西北有個石門縣,位于澧水北岸。石門縣城東郊不遠有個夾山寺,相傳李自成隐居于此,自稱奉天玉。但是持反對意見的學者則認為夾山寺确實有一個和尚法号叫奉天玉,但未必就是李自成本人。

除了九宮山自殺說與石門夾山寺出家說,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李自成兵敗後去了廣東。具體位置是廣東省韶關市代管的樂昌市,這裡有一座金城山,李自成就在這裡繼續反抗清軍。在後來的一次戰鬥中,由于叛徒出賣,李自成受了重傷而亡。

李自成兵敗後,死在湖北鹹甯九宮山,還是出家了?

李自成之死距離現在三百多年,曆史的真相實在難以确定。但是,每一種說法都有其存在的道理,關于李自成人生終局如何,可能還要繼續争議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