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部分地區的長城很簡陋,擋不住騎兵,為什麼還一直修

我們印象中的長城是八達嶺段,城牆高大,上可容五馬并騎、十人并行。但八達嶺可以說是長城中的“頭牌”,因為它拱衛着京城,皇帝能親自當“監理”,自然不能是二流工程。

但八達嶺這種賣相的長城,占整體長城的長度很短,也就是十成中的一成。

大部分地區的長城很簡陋,擋不住騎兵,為什麼還一直修

長城,世界史上最大的工程,以明長城為例,東起遼甯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全長8851.8公裡。如此浩大之工程,絕不是拍拍腦袋就想出來了,而是經過多次論證。

為了節約資金,長城的整體建造思路是就地取材。是以除了必争之地,大部分長城就是一道不高又單薄的土牆。

大部分地區的長城很簡陋,擋不住騎兵,為什麼還一直修

因為薄,又是土牆,面對遊牧民族的大軍壓境,幾乎沒什麼抵抗能力,一旦被打開一個豁口,整面牆就形同虛設。

而且因為城牆過于狹窄,烽火台甚至都是實心的,上面也不可能像八達嶺那樣大規模調兵。那麼這些長城為什麼還要修?到底發揮着怎樣的作用?

大部分地區的長城很簡陋,擋不住騎兵,為什麼還一直修

先明确一點,長城并不能在大規模的兩軍對壘中産生多大作用。

兩軍正面交戰,乃至國戰,打的是軍力和經濟,一道牆隻能改變許些戰局而已。

但長城最重要的作用不在于防禦,而是傳遞消息。

大部分地區的長城很簡陋,擋不住騎兵,為什麼還一直修

在遇到敵情時,并不是簡單地在烽火台上點火就完了,各朝各代都有相當嚴格細緻的要求。

大體來講,烽火台“點火”分為白天和夜間兩種模式,因為白天點火是不明顯的,是以白天點的是煙,着燃物是幹草或者狼的便便(曬幹版,濕地點不着),“狼煙”的名稱是以而得。

晚上點的才是火,火光在夜間一目了然。

白天點煙叫“燧”,夜間點火叫“烽“,合稱”烽燧“。

大部分地區的長城很簡陋,擋不住騎兵,為什麼還一直修

根據敵情等級的不同,同一烽火台點煙點火的數量也不同;根據來犯之敵的方位,也會相應地在烽火台點火的位置上也有所展現。

等到明朝時,烽火台傳遞消息進一步完善,不但有烽燧,還有烽炮,效率大大提高,一個晝夜可傳送資訊高達3500公裡,跑出了動車的速度。

大部分地區的長城很簡陋,擋不住騎兵,為什麼還一直修

高效的資訊傳遞系統,讓整個長城防線都有了準備,也就讓遊牧民族的騎兵失去了突襲的優勢。

如前所述,在正面大規模交戰中長城的作用很小。但遊牧民族采用這種交戰方式很少,他們最擅長的是小股機動部隊,高頻率、無規律地襲擾邊塞。長城對付這種情況就有優勢多了。

大部分地區的長城很簡陋,擋不住騎兵,為什麼還一直修

大部分土牆地段,盡管單薄,但也不是小股遊散能短時間内可以攻破的。而且,因為城牆的存在,遊牧偵察兵無法看到城牆内側的情況,但從城牆上卻可以看到遊牧騎兵的布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遊牧騎兵即使能打穿城牆,牆内兵士也早有準備,還能來個包抄後各個擊破。

大部分地區的長城很簡陋,擋不住騎兵,為什麼還一直修

長城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阻隔貿易。長城可能擋不住攻城的大軍,但想擋住私下交易的商人還是綽綽有餘的。

一道城牆,讓本來就缺衣少食的遊牧,失去了一條重要補充貨源的通道,極大地削弱了遊牧一方的經濟實力。

綜上,修長城可不是一個賠錢的買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