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魏忠賢為何能夠權傾朝野?後來怎麼又被崇祯輕松鏟除?

宦官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他們本為殘缺之人,身份也很卑賤,但由于遊走盤桓于權貴之間,故而又不容小觑。民間素有“宰相門人七品官”的說法,更何況是終日陪在帝王身邊的太監呢?

通常來講,如果明君當政,能夠善于限制近侍,那麼太監也很難做到。不過,終究不是每位皇帝都是英明神武之君。是以,曆史上并不乏手眼通天的大太監。明熹宗時期的魏忠賢便是如此。

魏忠賢為何能夠權傾朝野?後來怎麼又被崇祯輕松鏟除?

在許多影視劇中,魏忠賢都是一個炙手可熱的人物,甚至連皇帝都怕他。隻是,文藝作品中的魏忠賢,終究還是被放大了。明朝寵幸宦官的皇帝不少,得勢的太監可謂層出不窮,但真正能威脅到皇權的,倒也沒有幾個。

如果找一些詞彙來形容魏忠賢,或許可以用狐假虎威、狗仗人勢之類的辭藻。因為在天啟朝時,魏忠賢之是以能夠做大,主要是因為明熹宗的寵幸縱容,而他之一所能夠把持權柄,也主要是靠着“矯诏”。

所謂矯诏,即假托皇帝的名義來發号施令,進而暗中将自己的意志夾雜于聖旨上谕之中。可氣的是,明熹宗終日沉迷于做木匠活,對朝政好不理會,尤為寵幸魏忠賢。如此以來,魏忠賢便假借天啟皇帝的名義,來黨同伐異,攫取利益了。

魏忠賢為何能夠權傾朝野?後來怎麼又被崇祯輕松鏟除?

魏忠賢得勢,是依附于皇權;魏忠賢倒台,則是因為失寵于新君。崇祯雖然是天啟皇帝的異母兄弟,可他的性格卻與那個木匠哥哥迥異。朱由檢是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也是個近乎苛刻的君主。在其登基後,便已經決定要除掉魏忠賢,而剩下的,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

早在崇祯登基前,魏忠賢的倒行逆施已經引發了朝臣的反對,隻是因天啟昏庸而未能取得成效。而到崇祯繼位後,錢家征便上疏彈劾魏忠賢,列舉了閹黨的種種惡行。就這樣,崇祯便開始着手命人調查魏忠賢,而等待魏忠賢的,也隻有死路一條。

魏忠賢為何能夠權傾朝野?後來怎麼又被崇祯輕松鏟除?

不少人将這場鬥争描寫的驚心動魄,但實則問題本身并不複雜。當時魏忠賢見大勢已去,很快就畏罪自殺了。而崇祯則命人徹查,将相關人員的罪行一概審清。要知道,此時崇祯雖然登基,但還未改元,魏忠賢死後依舊被割下來腦袋,予以示衆。

如此來看,崇祯除掉魏忠賢,倒也談不上用“扳倒”一詞,因為,兩者之間原本就實力懸殊,皇帝要想讓一個太監死,還真不困難。可以說,魏忠賢的得勢與失勢,都在證明一個道理:在皇權高度集中時代,其他人不過猶如蝼蟻,盡管能恃寵專權,卻很難與皇帝抗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