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項羽被評為千古無二?因他3個世界第一的記錄,至今無人超越

為何項羽被評為千古無二?因他3個世界第一的記錄,至今無人超越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古代的戰場上從來都是成王敗寇,史冊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難免會有一些統治者的主觀色彩,對那些失敗者不是一筆帶過就是多加诋毀,而項羽卻是一個極為少見的、死後仍然能夠在史冊上被标榜的失敗者,可以說項羽雖敗猶榮。

為何項羽被評為千古無二?因他3個世界第一的記錄,至今無人超越

項羽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個勇猛無敵的武夫,領軍打仗是一把好手,在計謀上卻嚴重不足,自從中了劉邦的反間計讓謀士範增郁郁而終後,項羽的日子就過得一天比一天艱難,最後落得一個烏江自刎的結局。然而,項羽作為一個失敗者卻被史書評為千古無二,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他3個世界第一的記錄至今無人超越。

西楚霸王烏江自刎

楚漢之争,任是誰都會看好西楚霸王項羽。論出身,項羽是名将後代,楚國貴族出身,帶領的軍隊應說是“正規軍”,而劉邦隻不過是個小混混,沛縣泗水亭長的職務連官都算不上,充其量是個“吏”,起義後手下都是一些散兵遊勇,與項羽根本不在一個“段位”上,甚至可以說是雲泥之别,但人家劉邦赢了。

為何項羽被評為千古無二?因他3個世界第一的記錄,至今無人超越

通過出身明顯差距的對比,劉邦能赢在最後,在慣性思維裡都會認為項羽有勇無謀、不得民心,其實很大程度上項羽不是不得民心,家裡還有惦記他的“江山父老”,他失敗在個人比較自大上,直白了說就是一個“主意很正”的人,對自己相當地自信,聽不進去别人的勸言,當初範增處心積慮地安排了一場“鴻門宴”,如果不是項羽自大,也就沒有後來的劉邦了。

西楚霸王自大地認為劉邦不會造反,自信地評價自己的實力,自負地高估自己的威望,生生地把自己逼向了絕路。劉邦可是一個不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為了能夠消滅項羽,他忍氣吞聲地封韓信為王,百萬大軍兵分四路齊逼垓下,最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骓不逝”,項羽節節敗退,在烏江畔自刎身亡。項羽戰敗而亡卻留青史冊,并被稱為千古無二,原因有三。

為何項羽被評為千古無二?因他3個世界第一的記錄,至今無人超越

年少霸主分封諸王

《史記》中記載:“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項羽年少的時候就是一個“大力士”,在家鄉時就是人人忌憚的一個勇猛之人,後來經過他叔父的一番調教,雖然學藝不精,但憑借着天賦異禀,他一出道就成為了一員猛将。

章邯是秦朝著名的将領,項羽的叔父項梁就死在他的手中,項羽為報仇直接殺了猶豫不前的楚軍元帥宋義,提着他的腦袋鼓舞軍中士氣,這種先斬後奏的霸氣作風足見項羽過人的膽識。也正是在他這種膽識的激勵下,巨鹿之戰項羽打出了一個漂亮的以少勝多戰役,就連章邯都苦苦求饒,幾次談和項羽才給他面子,也是這一戰項羽成為了楚軍的霸主。

為何項羽被評為千古無二?因他3個世界第一的記錄,至今無人超越

有兵權就有話語權,楚懷王成為了空架子,項羽則成為了西楚霸王,他有分封諸王權力時才24歲,當時四五十歲的劉邦都不得不卑躬屈膝地聽從項羽的安排。以項羽這個年紀,在史冊上還無人有如此的霸王魄力,即使後來的少年英才霍去病也無法與其相比,霍去病沒有項羽的霸王氣概。

百戰百勝無人能敵

項羽的一生參與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役,都是以勝利者的姿态出現在曆史舞台上,最為漂亮的一場戰役就是巨鹿之戰,為此還引出來兩個成語典故,一個是破釜沉舟,一個是作壁上觀。項羽率軍渡過漳水後,就摧毀做飯的器具,又鑿沉了船隻,抱着誓死一戰的決心與秦軍作戰,死都不怕的軍隊自然打得秦軍節節敗退。

為何項羽被評為千古無二?因他3個世界第一的記錄,至今無人超越

當别的諸侯被秦軍包圍時,吓得龜縮不敢出來,隻有項羽率領五萬楚兵殺出包圍,把秦軍打得落花流水,其他諸侯這才敢蠢蠢欲動,隻是這時候項羽已經完全占據了話語權,其他諸侯隻有聽從上司的份兒,不聽從也不行,因為他們打不過項羽。

唯一敢跟項羽較量的就是劉邦,但是劉邦也不敢正面與項羽發生沖突,劉邦隻能搞迂回戰術,趁着項羽出兵齊國,劉邦背後占領彭城,項羽得知後率兵救援彭城,劉邦隻能棄城而逃,逃到荥陽時差點命喪于此,不得已隻能議和。總之,劉邦最後勝利根本不是靠與項羽正面發生戰争而獲得,隻能用計,因為項羽百戰百勝無人能敵的記錄,劉邦也不能打破。

臨危不懼死得其所

為何項羽被評為千古無二?因他3個世界第一的記錄,至今無人超越

項羽最後的失敗還是太多自信、自大,剛愎自用的性格導緻了他最後的失利,論行軍打仗的天資誰也不如他,就連死,他都死得異常的悲壯,沒人認為項羽的死非常狼狽,雖敗猶榮是對項羽之死的最後總結。

當劉邦用“四面楚歌”的陰謀時,項羽心知大勢已去,毅然舍棄了楚軍,隻率領八百騎兵趁夜突圍。要知道當時包圍他的劉邦人馬達到六十萬之衆,項羽出入猶如無人之境帶兵突圍,他本來有乘船回到吳中東山再起的機會,但他以無顔見江東父老為由,放棄了生存的機會,帶着僅剩下的28騎翻身與漢軍繼續作戰。

“項王乃馳,複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複聚其騎,亡其兩騎耳。”當時包圍他們的人馬數千之衆,項羽帶着28人與他們作戰,殺了對方近百人,自己卻隻損失了2人,足見項羽臨危不懼的過人膽量與氣概,不愧被稱之“霸王”。

為何項羽被評為千古無二?因他3個世界第一的記錄,至今無人超越

最後隻剩下項羽一人時,漢軍也無人敢上前,這時項羽殺死的漢軍已有幾百人,項羽最後說“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之後自刎身亡,漢軍這才敢一擁而上。據說漢軍為了分割項羽的屍體都發生了踩踏事件,相比之下,項羽的死可謂悲壯,可謂死得其所。

小結

項羽年少時就一身的霸氣,成就了他後來的西楚霸王美名,他百戰百勝的記錄始終無人能突破,就連他的死都是如此地悲壯,沒有人因為他的死而口誅筆伐于他,他所擁有的都是後世之人對他的贊美評價,“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為何項羽被評為千古無二?因他3個世界第一的記錄,至今無人超越

項羽死時才30歲,他其實完全具備東山再起的機會,但他放棄了。說到底項羽是一個冷漠而又高傲的人,他不靠任何人之力,隻憑借自己過人的軍事能力征戰天下,他配得上長勝将軍的美名,更配得上西楚霸王的稱号,隻是他忽略了一個要點,戰争不是靠硬碰硬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更多的是靠計謀論天下,顯然項羽驕傲的自尊心不允許而失了天下。

參考資料:《史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