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魚

人老了,其實誰都逃不過獨孤。孤獨是人生的常态,我們不害怕老去,其實害怕孤獨。
少年的時候,會有父母陪伴在身邊,年輕的時候,會有朋友一起闖南走北,也會有夫妻一起互相陪伴,不離不棄。
而人老,子女大了,父母離開了,連老伴都走了之後,子女靠不住,他們有自己的生活,不敢奢求他們會放棄的自己生活而陪伴到自己的身邊。
一個人生活,雖然自由,但是有時候想想家中隻有自己一人,孤獨感就油然而生,思念老伴,思念父母,想念子女和孫兒,默默承受着黑夜襲來的孤獨感,才感覺到老了,原來是害怕孤獨的。
人老了,身邊有人陪伴,享受天倫之樂,其實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但是生活中卻有些老人,隻有自己一個人,子女都不在身邊,甚至連老伴都去世了之後,卻覺得自己老無所依。
人老了,老伴先自己而去了,子女不在身邊,老年的孤獨,是一場無能為力的妥協。
想起之前網絡上的一個短視訊中的一位年過八旬的老奶奶,自己釋出了一個視訊訴說自己活得太獨孤了。
視訊裡的她失落地說着,“我的兒女們都不在身邊,好孤單啊。我不知道怎麼樣才能過下去,一天三餐飯都懶得做了。我的女兒遠嫁美國,我的兒子定居廣州。我的孫子有8個,可他們都不在我身邊……”
人到晚年,子女都有自己的生活,不經常回來,老伴不在了,就自己一個人生活,吃飯總是覺得冷清,人難免會很孤獨。
有些老人雖然嘴上說自己一個過挺自在的,其實不過是在成全子女而已,誰不想老有所依,誰不想兒孫成群在自己身邊呢。
可現實卻是,子女在另外一個城市生活,自己在一個城市生活,若不是逢年過節,都難以見上一面。
在平時的生活裡,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做再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還是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其實就是覺得家裡少了人氣,沒有老伴,沒有子女在,人氣少了,整個家就更加冰冷了。
人老了,若是身邊沒有人陪,也要好好愛自己,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善待自己的晚年。
想起楊绛先生的晚年,她的丈夫和女兒都先她而去了,剩下她一個人孤立無援。
楊绛先生說,“鐘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裡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人生最大的孤獨,莫過于陪伴了自己一生的老伴也先自己而去了,剩下自己一個人承受這無可訴說的悲痛。
但是楊绛先生還是活得很通透,還是想得開,她盡管非常想念丈夫和女兒,也會好好活着。盡管有時候還是會夢見他們,夢見自己跟錢鐘書在夕陽下散步,兩個人一起有說有笑,而醒來卻還是空空蕩蕩剩下自己一人,依然好好吃飯,然後整理他留下來的書稿,以及繼續自己的創作。
人老了,有人陪伴在身邊,才是幸運的,才是幸福的。
哪怕子女不在身邊,但是老伴還在,依然不會感覺到孤獨。而連老伴都去了,餘生又還有什麼盼頭呢。
人老了,避免不了會如此凄涼。而孤獨成為了我們人生的常态,希望我們依然對生活有信心,隻要活着,就不能白白浪費,依然要好好活着,愛自己,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晚年生活,做一個内心豐盈的老人,就算老了,也要優雅地活着,活出自我。
寫在最後,希望我們都能夠好好珍惜自己的父母,不要覺得來日方長,其實人生無常,來日并不方長。
有空的時候,就多打電話回去跟他們聯系一下,多關心一下他們,多回去看看他們,前半生,父母陪伴着我們長大,後半生,父母需要我們的陪伴人,我們不要總是缺席。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
不管是子女還是父母,其實身邊有家人的陪伴,才是最幸福的。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請放慢你的腳步,請留一點時間和空間給父母,常回家看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