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宮嫔笑語和。月殿影開聞夜漏,水晶簾卷近秋河。"
這首顧況的《宮詞》寫進了古代後宮新人啼笑舊人哭的榮枯景象。然而,朝代更疊,不變的是女子在那個時代擺不脫的命運。古來帝王多紅顔,其中,清代最為著名的便是被多部影視作品拿來戲說的乾隆皇帝。
據史料記載,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41位嫔妃,三位皇後,五位皇貴妃
。其中,最為特别的便是與乾隆合葬的哲憫皇貴妃。她在乾隆還是弘曆阿哥時最早陪伴乾隆的女人,為乾隆誕下第一個皇子,卻時運不濟,到死都未踏入皇宮半步。
有人說她是乾隆心中永遠的白月光,也有人說她不過是乾隆那些卑賤的侍妾之一。可是,不論怎樣,
哲憫皇貴妃最終還是成為乾隆合葬中的一員
。
内務府選秀,小官女入住王爺府
那是在雍正初年,清廷的内務府要為新皇帝的兒子們挑選一批新的秀女,以便伺候這些未來的君主飲食起居,暖床伴讀。于是,所有的清廷人家都在為此做着準備,以便為大清做貢獻,盡義務。
這其中,也包括
嘎哈裡富察
。身為滿洲正黃旗的一員,尼雅唐鄂的後代,雖然族人們的官階都不過正四品,但選秀入宮卻是不分什麼官階的。
最終,
左領翁果圖家的女兒富察氏成功入選
,并被指派給了雍正帝最喜歡的皇四子弘曆的身邊。當時都是十幾歲的小兒女,再加上富察氏自小就有着敦厚溫婉的性格,這讓從小備受寵愛的弘曆頗為受用,也很喜歡她。
于是,就在弘曆十四歲那年,
小宮女富察氏便由雍正皇帝親自指給了兒子弘曆
,收入他的房中,成為他第一個侍妾。隻是,當年事似乎并非如此簡單。有傳聞曾言,富察氏經過選秀之後,被分派到弘曆處當宮女。
然而,年少的弘曆卻因喜歡富察氏,便一起闖了禍,雍正皇帝才會特意為弘曆指婚。且不說傳聞是否屬實,弘曆對自己人生中第一個女人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時光輪轉,轉眼就到了雍正五年。一直被雍正皇帝定位皇太子的弘曆即将年滿十九歲。為了能夠讓弘曆日後在朝廷中有額外的助力,也為了日後皇位的穩固,
雍正皇帝開始籌謀為弘曆娶一位正室福晉
而這位左右弘曆未來皇位的人選便定了滿洲名門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的女兒沙濟富察氏,也就是
未來的孝賢皇後
正福晉沙濟富察氏有着強大的娘家,從小飽讀詩書,受到過良好的教育,不僅娴熟禮法,還有着豁達的胸襟以及渾厚的文化修養。如果說嘎哈裡富察有着尋常女子的溫柔情長,
那麼沙濟富察不但是弘曆的妻子,更是精神伴侶
原本以為,有了正福晉,還是新婚燕爾,便會被弘曆遺忘的嘎哈裡富察怎麼也沒有想到,
弘曆對她的感情多年都未曾改變
就在娶妻的第二年,身為侍妾的嘎哈裡富察便為弘曆生下了
他第一個皇子永璜。
而後懷孕的正福晉則為弘曆生下了一位公主。
紅顔命薄,至死未入皇宮
日子一天天過去,雍正皇帝對于弘曆的倚重有目共睹。原本是弘曆最大皇位競争對手的三阿哥弘時因為身為皇家子嗣過于放縱,被雍正皇帝懲罰,并被削去了宗籍,
此時正統大位已然是弘曆的囊中之物。
權利鬥争上的風生水起,使得弘曆的家庭更加美滿。嘎哈裡富察因為一直緊守自己庶福晉的本分,即使是生了皇子,也不敢母憑子貴,在和碩寶親王府中越雷池半步。
不光如此,
她還從不觊觎身份,位階。
當年,同為八旗選秀進宮的侍妾高氏,在沒有任何子嗣的情況下,憑借其父高斌身居要職的便利,使得雍正賜封高氏為弘曆的側福晉。
即便是弘曆自己,或許都深感不公。可嘎哈裡富察氏不但沒有對弘曆表露半分的不滿,
反倒跟高氏相交甚好,情同姐妹。
這使得弘曆對她不忘本心的品質愈加欣賞,感情也比其他的侍妾和庶福晉們親厚。畢竟是自小一起長大的人,嘎哈裡富察氏始終保持着入府時的謙卑。
弘曆與嘎哈裡富察氏感情及時在嫡長子永琏出生後也未被撼動,據說在嫡長子出生沒幾個月庶福晉富察氏便再生皇次女。而這一次,她的孩子又早于正福晉富察氏的三公主幾個月。
隻是此時,春風得意的弘曆還未曾意識到,
他的紅顔知己庶福晉富察氏已經距離死亡不遠了。
雍正十一年,一直在西北地區沖沖欲動的準噶爾預将再次挑起戰争,年事已高的雍正皇帝出于建功服衆的考慮,便派了身為和碩寶親王的弘曆前去平亂。時年,
庶福晉富察氏突然染病,
身體每況愈下,沒等到弘曆征戰歸來,她已經香消玉殒。
一生謹小慎微,勤勤懇懇過日子的嘎哈裡富察氏就在思念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死後追封,是真感情還是對兒子的愧疚?
庶福晉富察氏的離世給了弘曆一個緻命打擊
,就連最後一面也未曾得見。由于庶福晉富察氏沒有等到弘曆登基便病死,是以身份仍不過是個侍妾。根據禮制,她隻能被暫時停放在東直門外,而後被移入新修的六股道殡所。
對于嘎哈裡富察氏死亡時間的巧合,讓很多人認為弘曆根本就不愛她,此事更被影視劇作拿來戲說的題材。
在衆多活着的侍妾都還沒有名分的時候,乾隆便下旨将從前病逝的富察氏格格追封為妃,
還特意賜予"哲妃"這個封号
,用以紀念她"幹淨"無暇的一生。
對于哲妃,乾隆能為她做的便是教養好她給自己留下的大阿哥永璜。
作為自己的第一個兒子,乾隆始終希望他能有個順遂的人生。便在乾隆九年的時候,他為永璜迎娶了伊拉裡氏作為福晉,
還特意下旨從内庫中撥下了十萬兩的白銀給永璜修建分府
。可見,他對于永璜的偏愛。
不知是出于對兒子的愧疚,還是對哲妃的思念,就在永璜婚後不久,乾隆又以哲妃生育皇長子為由,
追封她為皇貴妃,更賜谥哲憫。
憫字在滿語中有"可惜"之意,哲憫二字極為幹淨且可惜,足見乾隆對于她早亡的心痛。
但是,對于晉升皇貴妃一事還有另一個說法。據
說生前與哲妃交好的皇貴妃高氏舊疾複發,
乾隆想以晉封的方式沖喜,故而再次冊封哲妃。
此外,更有傳聞是由于貴妃高氏對哲妃感情頗深,是以在乾隆選擇合葬嫔妃的時候,
高貴妃請求乾隆将哲妃一同下葬
,使得乾隆不得不将哲妃提拔成皇貴妃,已得到合葬的資格。這也是為什麼後世人說乾隆從未愛過哲憫皇貴妃,卻還是願意與她合葬的最好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