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籍總數超13萬冊!廣東省社科院“全國古籍重點保護機關”揭牌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紹傑 通訊員 周偉

2021年12月28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舉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機關”揭牌儀式暨“嶺南古籍文脈傳承與保護”座談會。(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古籍總數超13萬冊!廣東省社科院“全國古籍重點保護機關”揭牌

揭幕儀式現場

目前,廣東省社科院珍藏的古籍總數超過13萬冊,其中不乏稀世罕見珍品,如元大德三山郡庠刻元明遞修本《通志》、明正德刻本《清風祠錄》、明嘉靖刻本《文式》、清稿本《廣東貢士錄》等,還有大量坊間鮮見的明清刻本、稿抄本以及名家批校題藏本。其中,58種古籍入選“廣東省珍貴古籍名錄”,4種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據介紹,近年來,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克服了館藏量大,人員不足等各種困難,完成了館藏古籍普查登記、國家級與省級古籍名錄及重點機關申報等工作,在古籍保護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2011年11月,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被授予“廣東省古籍重點保護機關”;2015年,啟動“全國古籍重點保護機關”申報工作,先後投入400多萬元,建成符合國家标準的古籍特藏書庫,自主研發古籍數字化平台,主動參與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古籍數字資源共享釋出活動。今年7月,廣東省《各科學院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錄》完成生效,由國家圖書館正式出版。

古籍總數超13萬冊!廣東省社科院“全國古籍重點保護機關”揭牌

部分珍稀古籍

廣東省社科院黨組書記郭躍文在現場緻辭中表示,該院要以榮獲“全國古籍重點保護機關”為契機、為動力,精心做好古籍保護工作,建立健全古籍資源資産管理制度,增強保護能力;要做好古籍文獻挖掘整理、研究闡釋工作,豐富全社會曆史文化滋養;要積極培養壯大古籍人才梯隊,讓更多優秀年輕人才投身于古籍保護研究利用事業;要虛心向全省乃至全國古籍重點保護機關學習,加強交流合作,共同為推進嶺南古籍文脈傳承與保護、嶺南文化資源普查和保護利用工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貢獻力量。

近年來,我國在加強古籍保護方面取得成效。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啟動實施以來,我國先後評選并公布了6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累計收錄古籍13026部,命名了6批共203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機關”。目前,廣東省累計共有342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嶺南古籍文脈傳承與保護”座談會上,來自省内公共圖書館、科研院校圖書館的專家就正确處理古籍保護與利用關系、加快古籍普查與修複力度、打造古籍保護與修複人才隊伍、提高古籍數字化水準等課題展開深入研讨,共同為傳承與保護嶺南古籍文脈把脈開方。

來源 | 羊城晚報 羊城派

責編 | 李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