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乘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取消進入倒計時 專家:國内汽車行業發展将更有活力

乘用車領域汽車合資股比的放開已經進入倒計時,汽車行業外資限制即将迎來全面取消。

12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釋出《外商投資準入特别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以及《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别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将進一步深化制造業開放,兩份清單将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在汽車制造領域,相比2020年版檔案,新清單明确,将取消乘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内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産同類整車産品的合資企業的限制。1994年,我國釋出的《汽車産業政策》設定了“外資企業持股比例50%的上限”,而自2022年1月1日起,這一産業政策紅線将退出曆史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2021年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答記者問時提到,近年來,國内深入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不斷放寬外資準入,在金融、汽車等領域推出了一批重大開放舉措,為外商投資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實際上,我國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取消早已敲定時間表。

2018年4月,國家發改委在就制定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及制造業開放問題答記者問時就曾公開表示,汽車行業将分類型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的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經過五年過渡期,中國汽車行業将對外資全面開放。

“汽車領域外資股比限制的取消是大勢所趨。乘用車領域汽車合資股比的放開,意味着在乘用車領域國内企業與國外企業之間的競争将正式開始。在原來的汽車合資産業政策中,外方持有的股份存在限制,在這一背景下,國内企業與國外企業之間的競争還比較弱。現在放開股比後競争将會加大,尤其是乘用車又是汽車行業中最重要的領域,股比等限制的取消将對中國汽車制造業産生很大的影響,國内企業要不積極适應參與競争,要不就放棄,這個壓力還是很大的。不過,對于股比等限制的放開,中國政府和中國汽車行業都已有所準備。”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常務理事長蘇晖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放開股比限制政策更适應目前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需要。”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亦談到,汽車領域外資股比等的限制使國有汽車集團滿足于現有的市場利益,自主創新動力不足,而隻有開放股比,才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倒逼車企改革、調整,加快創新,促進整個産業轉型更新,也使得汽車行業環境更加公平公正。

“像吉利、長城這些品牌,它們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在直面合資品牌的競争,是以這些企業已經成長起來了,并不害怕競争。我相信自主品牌有實力也有信心去直面這些挑戰。中國汽車企業在這樣公平的環境中應該砥砺前行。”師建華談道。

實際上,記者注意到,自汽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取消“時間表”明确以後,外資車企加速了在華布局。

2018年7月,全球新能源汽車“領頭羊”特斯拉宣布以獨資形式進入中國,在上海建設工廠生産新能源汽車,成為中國第一家外商獨資車企。

蘇晖認為,汽車行業外資限制的全面取消,雖然會對中國汽車制造業産生重大的影響,但并不會改變國内自主汽車品牌産品上探等趨勢的程序。“自主品牌進行産品上探這種趨勢是長期發展目标,這一發展目标不應該放棄,而是應随着客觀形勢、宏觀經濟的現狀作出調整和修正。”

“相信政府會出台一些促進經濟以及産業發展的政策舉措,包括推出一些促進汽車消費,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進一步放寬新能源汽車發展等方面的政策,以讓國内汽車行業的發展更有活力。”蘇晖表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