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政變是唐朝曆史上的一個分水嶺,正是因為有了神龍政變,才讓唐朝原本逐漸模糊的政局變得明朗起來,可是從古至今,依舊還有很多人比較疑惑,認為神龍政變是沒有必要的,事實上真的如此麼?
神龍政變發生的時候,武則天已經是一個81歲的老人,并且早已經在狄仁傑的勸說下将李顯弄回來立為太子了,可以說隻要不出意外,李顯繼位基本上是闆上釘釘的事情,為何還要冒着危險發動神龍政變呢?主要原因就是出現了意外。

為何要發動神龍政變
武則天篡權之後,最開始階段是打算扶植武家來當自己接班人的,比如武則天對賀蘭敏之的不斷重用就是最為明顯的證據,可惜因為武則天殺害了賀蘭敏之的母親以及妹妹,是以賀蘭敏之懷恨在心,一直找機會報複武則天,終于促使兩人之間的關系破裂。
賀蘭敏之被殺之後,武則天繼續扶植武家勢力,幸虧狄仁傑出面勸誡武則天,對她說“自古以來隻見過兒子祭拜母親的,卻從來沒有見過侄子祭拜姑媽的特例”,狄仁傑的一番話,讓本就有些猶豫的武則天下定決心傳位于自己的兒子李顯。
李顯被武則天接回來立為太子之後,本來一切事情都基本算是穩定了,要是不出意外,李顯就可以正常繼位,奈何就在這種關鍵階段,出現了一系列意外,讓大家不得不重新審視當時的利弊。
這個意外來源于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以及張易之,在武則天的男寵薛懷義被殺後,武則天和禦醫沈南缪之間有過一段不清不楚的關系,可惜禦醫畢竟年齡大了,經不住武則天折騰,沒有多久便去世了。
禦醫去世後,武則天很是孤獨,女兒太平公主看出了武則天的孤獨,就借機将自己的男寵張昌宗送給武則天以讨好她,張昌宗年輕力壯,而且長相威武帥氣,深受武則天寵愛,後來張昌宗也許是身體吃不消,還将自己弟弟張易之一起推薦給武則天,從此以後就是兄弟兩人一起伺候武則天了,武則天在兩人的伺候下,每天都不亦樂乎。
當時的武則天已經年老昏庸了,每天隻知道和張昌宗兄弟一起玩耍,很多朝中大事都全權交給兄弟兩人去處理,剛好兄弟兩人也不是什麼善類,兩人在幫助武則天處理政務的過程中野心逐漸增加,後來居然産生了篡權的想法。
眼看着張昌宗兄弟兩人權勢越來越大,從小就被武則天吓破膽的李顯,立馬就去找到武則天,請求武則天封張氏兄弟為王,幸虧武則天當時尚有一絲理智,沒有按照李顯等人的意思操作,要不然張氏兄弟估計會變得更加嚣張跋扈。
在張氏兄弟逐漸掌權的過程中,武家後人也看到了希望,立刻站隊到張氏兄弟這一邊,他們想要借助張氏兄弟之手鏟除李家後人,比如李顯的女兒以及女婿,因為在私下讨論了一番張氏兄弟的醜事,就被他們直接将其逼死。
有了一次這種事情後,張氏兄弟更加明白李顯的态度了,李顯就是一個實打實的膽小鬼,即便自己女婿以及女兒都被張氏兄弟逼死,李顯依舊屁都不敢放一個,要知道當時他可是太子,隻有他才有足夠的能力與張氏兄弟争權。
一邊是李顯的軟弱,一邊是武家後人以及張氏兄弟的嚣張,眼看大家共同努力剛剛搶回來的政權,就要在張氏兄弟手上出現意外了,朝中支援李家的大臣都開始紛紛想辦法處理此事,在這些大臣當中,已經八十歲的宰相張柬之成為領頭人。
他們當年都曾受恩于唐高宗李治,是以對搶回李家政權一事更加賣命,到了這種關鍵時刻,要是這些老臣再不動手,恐怕大權将會再次旁落,這樣的結局誰也不想看到,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張柬之等人決定通過發動政變的方式鏟除張氏兄弟,将政權搶回到李家手上。
從當時發動神龍政變的真實情況來看,其實神龍政變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鏟除張氏兄弟,搶回皇權而已,至于說後來逼迫武則天退位,完全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了,畢竟最開始階段大家沒有這麼明确的想法。
究竟是誰發動的神龍政變
前邊就說了,産生發動神龍政變想法的是張柬之等忠于李唐的老臣,并非李顯,至于說為何後人會認為神龍政變是李顯發動的,主要因為這場政變中李顯是最大受益人,可以說他完全就是躺赢的,為何這麼說呢?我們繼續詳細分析。
張柬之等人籌備好政變之後,想要找一個發動政變的最佳理由,這個理由明顯就應該有李顯出現,借助李顯的太子身份鏟除張氏兄弟,一切才會顯得合情合理,同時也會獲得更多大臣的支援。
可是當張柬之等人安排李顯的女婿王同皎去請李顯出馬的時候,李顯居然吓得腿軟無法行走,堅決不願意出面,最後還是王同皎罵了他一頓,李顯才勉強答應下來,可是要走的時候又因為腿軟無法上馬,還是王同皎将他抱上馬,李顯才能跟随大家一同前往長生殿。
這場政變計劃到這一步,基本上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了,因為朝中大臣基本上都是支援李顯的,再加上還有李旦父子以及太平公主、、上官婉兒的支援,神龍政變可謂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大家帶着李顯進入玄武門,浩浩湯湯向着長生殿而去。
大家去到那裡的時候,張氏兄弟正打算逃跑,結果迅速就被大家鏟除,張氏兄弟被殺之後,張柬之等人才帶着李顯進去見武則天,剛從睡夢中驚醒的武則天連忙詢問發生了什麼事情,張柬之等人說是太子李顯奉天命将造反的張氏兄弟鏟除了,武則天深知事情的嚴重性,淡定地對李顯說:“既然已經鏟除了,那就早點回家吧”。
李顯聽到武則天的話,立馬轉身就要走,還是張柬之等人将其拉回來,才得以順利發生逼宮的事情。看到大家不願意走,武則天又催促李顯離開,這時桓彥範開口了,他義正言辭地要求武則天順應天意以及人心将皇位傳給李顯,武則天聽完之後,實際上還不想退位,就對人群中自己親自提拔上位的崔玄暐發難,想要借機瓦解他們的内部成員,誰曾想崔玄暐是聰明人,并沒有被武則天吓到,反而繼續堅持逼宮,這下武則天才恍然大悟。
神龍政變後的第三天,武則天就把皇位傳給李顯,自己則過上了太上皇一樣的自由生活,很多人以為武則天退位之後就會很悲慘,實際上這完全是憑空想象的,在退位之後,李顯對武則天依舊唯命是從,武則天的晚年生活過得比發動神龍政變的張柬之等人好多了。
李顯登基之後,對李旦以及太平公主等人還算可以,對張柬之等人就太不道地了,他擔心張柬之他們會影響自己的皇權,在繼位一年後就想方設法将他們鏟除,手段之殘忍,讓人瞠目結舌,可憐的張柬之等人,就這樣草草退出曆史舞台,留給後人諸多遺憾。
不過很明顯李顯的結局也不好,因為過于寵愛自己的妻子韋皇後以及女兒安樂公主,導緻她們兩人想要學習武則天當女皇,直接将李顯毒死了,李顯在短暫的皇帝生涯中,還沒有來得及建功立業,就匆匆退出曆史舞台,成為後人的笑柄,可悲可歎啊。
結語
神龍政變的目的并不是逼宮武則天,當時主要發動神龍政變的也不是李顯本人,而是張柬之他們,李顯就是靠着大家的支援,成為神龍政變的最大赢家,結果他後來還沒有善待幫助自己的人,實在是讓人歎息啊!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