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武将真能以一敵百?項羽表示,戰場“百人斬”腦子比力量重要

古代武将真能以一敵百?項羽表示,戰場“百人斬”腦子比力量重要
古代武将真能以一敵百?項羽表示,戰場“百人斬”腦子比力量重要

編者按:在小說及影視或遊戲之中,古代的武将常常能以一敵百,在敵人的重重圍困之下進退自如,如入無人之境,有些武将甚至被冠以“萬人敵”與“百人斬”之稱。然而曆史終究不是《三國無雙》,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呢?古代武将這能一個人打幾十個或上百人嗎?中國曆史上記載的“萬人敵”。

這個話題,我們要先從“萬人敵”這個詞本身說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載: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可見,《史記》裡所謂的“萬人敵”,指的并非是武力上的勇武出衆,反而強調“劍一人敵”的問題,隻有學習兵法才能夠有萬人敵之姿。

古代武将真能以一敵百?項羽表示,戰場“百人斬”腦子比力量重要

▲項羽的影視形象

《三國志》中程昱為曹操分析孫劉的問題之時,直言道:“權雖有謀,不能獨當也。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權必資之以禦我”。若結合上下文來分析,這一“萬人敵”所指的也絕非是個人武力,反而是強調關、張二人的軍事才能。但在後來的一些記載中,“萬人敵”一詞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形容武将勇武骁勇的詞彙。《明史》卷268《曹文诏、周遇吉、黃得功傳》載,曰:“曹文诏等秉骁猛之資,所向摧敗,皆所稱‘萬人敵’也”,便是形容其武力拔群,但實際上根本沒有一人敵萬的實際情況出現。

古代武将真能以一敵百?項羽表示,戰場“百人斬”腦子比力量重要

▲關羽、張飛的影視形象

現實中是否存在着“萬人敵”或者“百人斬”?盡管有史書以“萬人敵”宣揚個人武力拔群,但現實中是否存在着“萬人敵”?現實是殘酷的。日本的一個綜藝節目曾經邀請日本國内号稱“最強”的千田健太、淡路卓、三宅諒3位擊劍運動員,與50名“素人”擊劍手比賽。在這場3vs50的對決中,這3位擊劍運動員采用靈活的走位在人群中穿插遊擊,迅速取得了極大的優勢,在未折一人的情況下擊敗了41名素人。然而在接下來的3分鐘之内,剩下的9名業餘擊劍手卻僅僅在“交代”了7人的情況下,将這3位擊劍運動員一一打敗。

古代武将真能以一敵百?項羽表示,戰場“百人斬”腦子比力量重要

▲最後一位職業擊劍手千田被擊敗的瞬間

這個結果相當出人意料,但卻又在情理之中。由于個人的體力存在極限,高強度的運動終究會讓人精疲力竭,何況高強度的戰鬥更加耗損一個人的體力與精力。換算到古代戰場,基本就等于三個武林高手,放無雙,幹掉了41個沒啥訓練的雜兵,然後被9個老兵給KO了。?而史書上的一些記載或許可以作為參考,《史記》中曾載項羽“乃複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王乃馳,複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古代武将真能以一敵百?項羽表示,戰場“百人斬”腦子比力量重要

▲電影《霸王别姬》一幕

我們先不讨論這一戰績是否真實,但項羽此時至少具備着3個日本擊劍手所不具備的條件:他帶有一小隊親兵可以為他提供掩護,以避免陷入圍攻之中,可以通過馬所帶來的高機動性來節約體力,身着盔甲能夠為身體提供保護,并且擊殺敵方指揮官與馬匹的沖擊也會帶來敵方軍勢的混亂。

古代武将真能以一敵百?項羽表示,戰場“百人斬”腦子比力量重要

▲項羽的座騎“烏雅馬”

但若是沒有了這些條件,項羽的體力隻怕早就被耗盡;若無盔甲的防護與親兵的掩護,怕也不單單是“被十餘創”這麼簡單。盡管項羽獨殺“數百人”的數字可能有着很大的水分,但是他在絕對劣勢之下不尋求逃脫,反而尋找機會予以反擊,并擊殺敵方的指揮官,無疑表現了其勇氣與能力。被譽為後唐最強猛将的沙陀人李存孝則很好地為我們展示了這一點。李存孝“及壯,便騎射,骁勇冠絕,常将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舊五代史·卷53》),戰績斐然。《新五代史》中載:存孝猨臂善射,身被重铠,櫜弓坐槊,手舞鐵楇,出入陣中,以兩騎自從,戰酣易騎,上下如飛。

古代武将真能以一敵百?項羽表示,戰場“百人斬”腦子比力量重要

從這些描述來看,李存孝出陣之時,往往身披重甲,帶着兩匹馬随時交換來保持其高機動性,在遠距離上以弓箭射殺敵軍,近距離則憑借長槊及鐵楇來抗敵。李存孝受命前往平定潞州叛變時,“激勵部衆,舞槊先登,一戰敗之”;在埋伏孫揆時,“存孝引三百騎伏于長子西崖間。揆褒衣大蓋,擁衆而行,俟其軍前後不屬,存孝出騎橫擊之,擒揆與歸範及俘囚五百,獻于太原”。(《舊五代史·卷53》)

古代武将真能以一敵百?項羽表示,戰場“百人斬”腦子比力量重要

盡管《舊五代史》宣稱李存孝“挺身陷陣,萬人辟易”,但我們不難得知:盡管李存孝有着不錯的個人武力,但更令他在軍中大放異彩的是相對出色的各項軍事素養。在他所參與的幾場戰役中,李存孝往往身先士卒調動部衆的積極性,并采取比較靈活的政策對敵,而絕非是在個人英雄主義支配下一味沖殺。

古代武将真能以一敵百?項羽表示,戰場“百人斬”腦子比力量重要

最後,還是舉冷兵器研究所之前那篇《都說馬槊是最強冷兵器,《十二時辰》裡崔器用了它,為何還是敗了?》文章裡的例子,崔器如果有馬,或壯碩如魔山、披更重的甲,其實還是有反殺的機會的。總的來說,硬性要求武将以一敵百是件非常不現實的事情。但憑借種種條件、智慧等等在陣前創造百人斬的戰績,對于某些武力與智力雙出衆的人還是能實作的。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明月照秃貓,任何媒體或者公衆号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将追究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