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羽怎麼會敗走麥城?

關羽是三國名将,他曾經斬顔良誅文醜,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将,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是到最後,卻落得個大意失荊州,走麥城,被東吳擒殺的下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關羽怎麼會敗走麥城?

這主要分兩個原因,戰略上和戰術上的原因。因為這兩個原因,使得關羽落得個敗亡的下場。

戰略上的原因是,劉備集團的《隆中對》和孫權集團的《榻上問策》發生了沖突。到最後發展到無法調和的地步。

關羽怎麼會敗走麥城?

劉備的《隆中對》是要占有荊益,兩路北伐。而孫權的《榻上問策》則是全據長江,北向争天下。這樣,劉備和孫權就在荊州的占有問題上産生了沖突。對劉備來說,荊州是北伐不可或缺的出發陣地。而對孫權來說,荊州是他生死存亡的關鍵,被其他任何一方占據,都會威脅到他的安全,是以非拿到手不可。

在戰術上。赤壁之戰後,周瑜直取江陵,對其他的地區不管不顧。而劉備棋差一招,隻得取荊州的江南四郡。可是,這樣一來,劉備就被孫權集團包圍在了中間,沒有了發展的方向。周瑜勸孫權吞并劉備集團,但是孫權拒絕了。在周瑜死後,東吳更失去了吞并劉備集團的能力。

關羽怎麼會敗走麥城?

這樣,孫權同意把南郡借給劉備,給劉備一個出路。如果劉備有了發展,他也可以借口把劉備的勢力擠出荊州。是以,在劉備得到西川後,孫權就要索還荊州。注意,這裡不是僅僅借出去的南郡,而是包括江南四郡在内的所有荊州。

當然劉備不會答應。這樣雙方爆發了湘水之争,險些刀兵相見。最後因為曹操取漢中而和解,平分江南四郡。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孫權必得荊州的決心,和劉備對保守荊州的無能為力。荊州和東吳近在咫尺,而距離西川遠隔千裡。如果真的武力相争,劉備根本争不過孫權。這是關羽丢失荊州的主要原因。

關羽怎麼會敗走麥城?

等到了劉備取了漢中,孫權再次索取荊州,劉備又進行推脫。孫權認識到劉備沒有歸還荊州的可能,又加上魯肅已死,就決定武力奪回荊州。這是關系到東吳生死存亡的問題,孫權不會手軟。

而劉備集團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沉浸在打敗曹操的喜悅中,劉備匆匆忙忙的進位漢中王。他們認為,荊州的問題已經以平分江南四郡解決過了,根本沒有想到災難的降臨。

關羽怎麼會敗走麥城?

關羽北伐荊襄,時機選擇恰當,戰術運用得當,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可這個時候,西川在幹什麼呢?在忙着劉備進位的事情,封賞百官,調整政府,還動員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基礎建設。不僅僅修理道路,光沿路修建的館舍就達三百多所。根本沒有人顧及關羽荊州的事物。

結果,關羽調上庸兵力不動,隻得調荊州守軍,最後被東吳趁虛而入,丢了荊州,敗死麥城。

而關羽在戰術指揮上也存在着重大的失誤。關羽對東吳敗盟是不相信的,雖然有所防備,但隻是表面文章。是以上行下效,沒有人當真。這是東吳白衣渡江輕易得手的原因。

關羽怎麼會敗走麥城?

在進攻襄樊的時候,陸遜寫信麻痹關羽,讓關羽就輕易上當也是不可原諒的。在得到曹操故意射給他的信,告訴他東吳敗盟的時候,又不當機立斷,撤軍回荊州,這尤其是不可原諒的。由于曠日持久,無法拿下襄樊,就立刻回軍,這才是上策。關羽臨陣猶豫,這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

總之,荊州是無法守住的。關羽的敗亡,在他接下守荊州任務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