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國五千年的曆史,我們會發現,曆代的帝王為了讓自己死後能夠不被打擾,想盡各種辦法來保護自己的陵墓,他們在自己陵墓内部灌注水銀,設定弓弩之類的機關,甚至在墓碑上寫下惡毒的咒語。

雖然帝王們做足了準備,但是這個世界沒有一個封建王朝是能夠恒久存在的,一旦王朝覆滅之後,帝王陵墓最終也會迎接它們最不願意見到的客人—“盜墓賊”。
元朝皇陵一直是個謎
但是,對于神出鬼沒的摸金校尉來說,有一個朝代的陵墓直到現在都不曾被發現過,那就是元朝的皇帝陵墓。
迄今為止,沒有人真正的發現過哪怕一座元朝皇帝的陵墓,這不禁令人疑惑,元朝皇帝的陵墓是否存在?
但我們通過《元史》以及其他典籍的記錄還是可以發現,元朝皇帝的陵墓自成吉思汗以來就一直存在着,隻不過他們選擇和建設陵墓的方式與傳統的中原王朝有着極為特殊的方式。
原來,元朝由于自成吉思汗以來,征服了亞歐大陸無數國家,屠殺與滅國是家常便飯,但這也為他們樹立了無數的敵人,哪怕這些敵人暫時無法威脅元朝,但是正所謂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第一種辦法:萬馬踏平
是以為了防止元朝的敵人來盜墓,元朝采取的最主要措施就是采取“萬馬踏平”的方式來掩蓋陵墓的真正所在,這本身就是蒙古高原遊牧民族代代相傳的一種傳統的君王墓葬風俗。
由于采用這種墓葬形式,陵墓不露絲毫痕迹,不知情的人,根本無法辨識皇陵的所在,是以防盜系數極高。
明朝墓葬文化愛好者葉子奇,曾經對元朝帝王墓葬文化進行過極為深入的研究,在他所撰寫的《草木子》中元朝墓葬風俗有這樣的記載:
“元朝皇帝死亡後,用啰木兩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加髹漆,畢,則以黃金為圈,三圈定(箍兩頭、中間)。然後,掘深溝一道埋葬,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于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
我們可以看到,在葉子奇的《草木子》中,明确的記載了元朝通過這種墓葬形式埋葬帝王,一旦陵墓标記不複存在或者識墓之人死亡,後人面對茫茫的草原,想要重新找到無異于難于登天。而今天之是以我們一直無法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就源于此。
第二種辦法:天葬
另外,元朝皇帝陵墓可能還有着第二種防盜措施,那就是遊牧民族千百年來所流行的“天葬”,也就是通過牛的自由行走來決定陵墓的選址。
由于蒙古人信奉長生天,是以他們也相信長生天會給予他們最好的歸宿。
這種天葬的方式,一般是在帝王死後用好的緞子,将屍體包裹好放在牛車上,任憑牛自由奔跑,牛車在草原上颠簸的過程中,屍體會随機地掉下來,而掉下的這個地方就是選好的葬身之所。
由于這種選墓方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能夠有效地防止陵墓被他人猜到。但是這種墓葬方式被元朝皇帝采用的可能性并不高,畢竟帝王們曆來注重陵墓的選址,而且也大概不願自己死後用牧民的方式來選擇墓葬之地,更可況還要摔到地上,想想都疼。
第三種辦法:火葬
第三種可能的辦法,其實也是最為簡單的方式,那就是采用火葬。這種方式就簡單得多了,隻需要一把火就能解決,完事之後連陵墓都省了,當然這種可能也極小。
結語
但其實,不管采用以上的哪種方式,對元朝皇帝來說隻有一種人能夠保密,那就是死人,是以每次埋葬完帝王之後,唯一能夠知道皇陵位址的人不久就會因為各種原因死去,而他們所知道的皇陵秘密自然就不會被别有用心的人所探知。這才是元朝皇陵至今一直未能找到一座的真正原因所在。
我是【今古言堂】,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