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元朝皇陵防盗有办法,一马、二牛、三放火

翻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历代的帝王为了让自己死后能够不被打扰,想尽各种办法来保护自己的陵墓,他们在自己陵墓内部灌注水银,设置弓弩之类的机关,甚至在墓碑上写下恶毒的咒语。

元朝皇陵防盗有办法,一马、二牛、三放火

虽然帝王们做足了准备,但是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封建王朝是能够恒久存在的,一旦王朝覆灭之后,帝王陵墓最终也会迎接它们最不愿意见到的客人—“盗墓贼”。

元朝皇陵一直是个谜

但是,对于神出鬼没的摸金校尉来说,有一个朝代的陵墓直到现在都不曾被发现过,那就是元朝的皇帝陵墓。

迄今为止,没有人真正的发现过哪怕一座元朝皇帝的陵墓,这不禁令人疑惑,元朝皇帝的陵墓是否存在?

元朝皇陵防盗有办法,一马、二牛、三放火

但我们通过《元史》以及其他典籍的记录还是可以发现,元朝皇帝的陵墓自成吉思汗以来就一直存在着,只不过他们选择和建设陵墓的方式与传统的中原王朝有着极为特殊的方式。

原来,元朝由于自成吉思汗以来,征服了亚欧大陆无数国家,屠杀与灭国是家常便饭,但这也为他们树立了无数的敌人,哪怕这些敌人暂时无法威胁元朝,但是正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第一种办法:万马踏平

所以为了防止元朝的敌人来盗墓,元朝采取的最主要措施就是采取“万马踏平”的方式来掩盖陵墓的真正所在,这本身就是蒙古高原游牧民族代代相传的一种传统的君王墓葬风俗。

由于采用这种墓葬形式,陵墓不露丝毫痕迹,不知情的人,根本无法辨别皇陵的所在,所以防盗系数极高。

元朝皇陵防盗有办法,一马、二牛、三放火

明朝墓葬文化爱好者叶子奇,曾经对元朝帝王墓葬文化进行过极为深入的研究,在他所撰写的《草木子》中元朝墓葬风俗有这样的记载:

“元朝皇帝死亡后,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箍两头、中间)。然后,掘深沟一道埋葬,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

我们可以看到,在叶子奇的《草木子》中,明确的记载了元朝通过这种墓葬形式埋葬帝王,一旦陵墓标记不复存在或者识墓之人死亡,后人面对茫茫的草原,想要重新找到无异于难于登天。而今天之所以我们一直无法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就源于此。

第二种办法:天葬

另外,元朝皇帝陵墓可能还有着第二种防盗措施,那就是游牧民族千百年来所流行的“天葬”,也就是通过牛的自由行走来决定陵墓的选址。

由于蒙古人信奉长生天,所以他们也相信长生天会给予他们最好的归宿。

元朝皇陵防盗有办法,一马、二牛、三放火

这种天葬的方式,一般是在帝王死后用好的缎子,将尸体包裹好放在牛车上,任凭牛自由奔跑,牛车在草原上颠簸的过程中,尸体会随机地掉下来,而掉下的这个地方就是选好的葬身之所。

由于这种选墓方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能够有效地防止陵墓被他人猜到。但是这种墓葬方式被元朝皇帝采用的可能性并不高,毕竟帝王们历来注重陵墓的选址,而且也大概不愿自己死后用牧民的方式来选择墓葬之地,更可况还要摔到地上,想想都疼。

第三种办法:火葬

第三种可能的办法,其实也是最为简单的方式,那就是采用火葬。这种方式就简单得多了,只需要一把火就能解决,完事之后连陵墓都省了,当然这种可能也极小。

元朝皇陵防盗有办法,一马、二牛、三放火

结语

但其实,不管采用以上的哪种方式,对元朝皇帝来说只有一种人能够保密,那就是死人,所以每次埋葬完帝王之后,唯一能够知道皇陵地址的人不久就会因为各种原因死去,而他们所知道的皇陵秘密自然就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所探知。这才是元朝皇陵至今一直未能找到一座的真正原因所在。

我是【今古言堂】,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