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文物局鼓勵文博機構向社會提供公益“鑒寶”服務

央廣網北京12月29日消息(記者宋雪)近年來,随着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文物收藏已成為文化消費熱點。如今,我國文物市場規模已穩居世界前列,在滿足人民群衆收藏鑒賞需求、促進文化發展繁榮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鑒定服務不規範、市場供給不平衡、流通管道不通暢、市場環境待優化等問題,制約文物收藏和文物市場健康發展。

對此,國家文物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出台《關于加強民間收藏文物管理 促進文物市場有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聚焦社會文物重點難點和改革發展問題,探索民間收藏文物保護利用和文物市場有序發展之路。

國家文物局鼓勵文博機構向社會提供公益“鑒寶”服務

資料圖(來源:CFP)

《意見》涉及四方面改革任務

國家文物局新聞發言人介紹,《意見》一共15條主要措施,主要涉及完善服務、優化供給、拓展管道、政策保障四個方面改革任務。

針對呼聲強烈的鑒定和保護等服務問題,《意見》提出,支援有條件的國有文博機構為民間文物收藏者提供保管、修複等技術服務,鼓勵社會力量成立文物保管、文物修複經營性機構。

針對市場供給不平衡問題,《意見》明确,通過建立民間收藏文物登記交易制度、簡化拍賣标的稽核程式、研究調整文物回流稅收政策、優化文物進出境管理等措施,多層次增加市場有效供給。

鼓勵有條件的文博機構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性咨詢服務

長期以來,鑒定服務不規範問題是收藏領域群衆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之一。國家文物局新聞發言人表示,民間文物收藏的熱情持續高漲,收藏群體從小衆逐漸走向大衆,但絕大部分收藏愛好者并不具備必要的收藏常識和文物鑒定專業知識,希望國家設立專業文物鑒定機構、提供專業鑒定服務的呼聲十分強烈。對此,2020年,國家文物局在上海啟動社會文物綜合改革試點,探索建立文物鑒定公益性咨詢服務機制,同時指導廣東、浙江、陝西等省組織文博機關開展公益性鑒定。2年來,全國一共開展鑒定活動700多場次,為3萬多名收藏愛好者免費鑒定藏品9萬餘件。

在總結公益鑒定工作經驗基礎上,《意見》明确提出建立文物鑒定公益性咨詢常态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國有博物館、國有文物商店、涉案文物鑒定評估機構等,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性咨詢服務。同時,還将進一步探索建立國家文物鑒定評估管理體系,對文物鑒定機構和人員實施資質資格管理,規範文物鑒定經營活動,向廣大收藏愛好者提供規範、優質的鑒定服務。

探索建立登記交易制度 明晰文物入市流通條件

記者了解到,2018年,國家文物局在江蘇開展民間收藏文物登記交易試點。國家文物局新聞發言人介紹,登記交易制度有兩個關鍵點,一是明晰文物入市流通條件,明确禁止交易文物範圍,讓文物經營主體和收藏愛好者清楚的知道哪些文物可以交易,哪些不能交易。二是建立以企業分級、标的分類為核心的信用監管體系,樹立文物交易信用标杆,引導企業合法、誠信經營。

該發言人表示,在江蘇開展的登記交易試點,為健全文物合法流通交易體制機制探索出了一條切實可行路徑。特别是通過試點驗證了“禁止交易文物指導性目錄”“被盜文物案件市場警示目錄”等關鍵性标準的合理性和實操性,為登記交易制度的推廣實施,提供了經驗借鑒。

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将細化具體措施,讓政策發揮最大效用,并加強部門關聯,通過政策協調和監管關聯,共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