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劉禅不投降,等待姜維從劍閣回軍,前後夾攻鄧艾,會怎麼樣?

假設劉禅不投降,等待姜維從劍閣回軍,前後夾攻鄧艾,鄧艾必敗。

如果劉禅不投降,等待姜維從劍閣回軍,前後夾攻鄧艾,會怎麼樣?

司馬昭滅蜀之戰,做了周密的部署,他兵分兩路:

1:鄧艾在沓中和姜維糾纏,諸葛緒截斷姜維回援的退路。

2:鐘會率魏軍主力長驅直入,取漢中,滅蜀漢。

司馬昭選擇的這個時機非常好,滅西蜀最大的障礙就是姜維。而此時蜀主劉禅寵信宦官黃皓,黃皓玩弄權術,和右将軍閻宇狼狽為奸,要奪取姜維的兵權,姜維擔心被害,幹脆躲在沓中,不回成都了。

姜維在沓中也沒閑着,一直盯着魏國的動向,當他探聽到鐘會在關中整頓軍馬,馬上明白蜀國生死存亡的一戰來到了,不能眼睜睜看着蜀國滅亡,姜維馬上給劉禅上表:

聞鐘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并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

劉禅如果聽從姜維的意見,早做安排,鐘會,鄧艾滅蜀比登天還難。劉禅還真對得起姜維的忠心,他找來黃皓商量,黃皓本就和姜維不和,他看完姜維的表章心想:你以為你還是大将軍,對蜀國的軍事安排指手畫腳,在我這裡你早被除名了,可有什麼辦法讓劉禅不相信姜維呢?

如果劉禅不投降,等待姜維從劍閣回軍,前後夾攻鄧艾,會怎麼樣?

這奸人也有絕招,他告訴劉禅,有一個巫師特别靈驗,巫師來了一切迎刃而解,劉禅對黃皓特别信任,馬上答應找巫師進宮,巫師通過跳大神給出了結果,魏軍進攻是子虛烏有的事,不用擔心,劉禅徹底放心了,沒做絲毫準備,文武大臣也蒙在鼓裡。這樣的皇帝還有人說他有大智慧,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想得。

再說沓中的姜維,受到鄧艾和諸葛緒的兩路夾攻,他知道不及時脫身蜀國就完了,他假意攻擊諸葛緒,趁諸葛緒收縮兵力據守的時候,姜維抄小路趕到了劍閣,擋住了鐘會進攻成都的道路。

劍閣南面比較平坦,易于運送物資,北面是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路,鐘會率大軍幾次進攻,損兵折将,沒有進展。這時候鄧艾提出了偷渡陰平的計劃。

如果劉禅不投降,等待姜維從劍閣回軍,前後夾攻鄧艾,會怎麼樣?

鄧艾計劃從陰平小路進兵,出奇兵殺入蜀國腹地,進攻涪縣,他料定姜維必然從劍閣撤軍回援,鐘會就能長驅直入,滅亡蜀國。

但偷渡陰平的難度超過了鄧艾的想象,他的軍隊一路上鑿山開道,架橋鋪路,等穿過七百裡荒無人煙的大山,軍糧已經耗盡,在這樣下去全軍将士都要被餓死,鄧艾無奈之下,第一個用毛氈包裹了身體,從山上滾了下去,魏軍見主帥如此,又沒有了退路,也都鼓起勇氣從山崖上攀緣而下,兵鋒直指江油,他們想不到的是江油守将馬邈投降了,這簡直就是意外,如果馬邈全力迎戰,以鄧艾的疲憊之師,鄧艾偷渡陰平也就以失敗告終了,鄧艾的成功實屬僥幸。

鄧艾在江油補充了人員和物資,率軍前進,打敗了諸葛瞻,成都的劉禅全力配合,命人把自己綁上,率文武出城投降了,這也不能怪劉禅,人家本來就是“扶不起的阿鬥”嗎?蜀國就這樣滅亡了。

如果劉禅不投降,等待姜維從劍閣回軍,前後夾攻鄧艾,會怎麼樣?

如果劉禅選擇死守,那就是“扶得起的阿鬥”了,鄧艾偷渡陰平的計劃,本來就沒有想到靠自己孤軍作戰滅亡蜀國,他隻不過是配合鐘會,隻有鐘會的大軍從劍閣殺入西川,才能滅了蜀國,鄧艾哪想到劉禅是這樣弱雞,竟然不戰而降。

鄧艾配合鐘會的作戰計劃是不可行的。鐘會的大軍在劍閣久攻不下,幾十萬大軍每天要耗費多少糧食,蜀道太難了,而且路途遙遠,糧食運不上來,鐘會和衆将領商議,在打下去有可能會吃虧,決定撤軍回去,這時候姜維接到了劉禅下達的投降旨意,上鐘會大營請降。

如果姜維不投降鐘會,以那時候的通信條件,估計鐘會都不知道鄧艾在哪,鐘會撤了,姜維就能全力對付鄧艾了。

劉禅不投降,蜀國将校和百姓還是願意跟随劉禅的,劉禅雖然昏庸,但并不殘暴,他沒有迫害過忠臣良将,諸葛亮,費祎,董允,都在劉禅手下得到善終,姜維的軍隊接到劉禅投降的指令,氣得拔劍砍石頭,可見軍隊也是願意效忠劉禅的。

如果劉禅不投降,等待姜維從劍閣回軍,前後夾攻鄧艾,會怎麼樣?

隻要劉禅堅持下來,蜀國投降鄧艾的人馬,陣前倒戈也是完全有可能的。鄧艾的魏軍到達江油不過兩千人,靠收蜀國降卒才壯大了實力,姜維回兵攻打鄧艾,劉禅在從西川各地調來軍隊歸姜維指揮,鄧艾馬上會陷入不利局面,以姜維的軍事能力,并不懼怕鄧艾,鄧艾孤軍作戰,不會是姜維的對手。

而且魏軍将領也都不和,鐘會本就有反心,他一心擴充自己的實力,鄧艾和諸葛緒沒有把姜維留在沓中,鄧艾偷渡陰平的時候,諸葛緒率軍到劍閣和鐘會彙合。鐘會做得第一件事就是把諸葛緒裝入囚車,吞并了諸葛緒的軍隊。以鐘會的為人,他更希望鄧艾死在西川,這樣滅蜀之戰,鐘會占領了漢中,也是大功一件。

總結:如果劉禅不投降,死守待援,等姜維回軍一起攻打鄧艾,各方面的因素對鄧艾都不利,鄧艾最終會被姜維打敗,蜀國雖然丢了漢中,但能保住西川地盤,蜀國也就不會滅亡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