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就最高的鐵道部司令員,晚年官至副總理,3個兒子個個成就非凡

成就最高的鐵道部司令員,晚年官至副總理,3個兒子個個成就非凡

中國鐵路的建設離不開過去那些不論天寒地凍還是驕陽似火都在辛苦勞作的先驅者,更離不開曾是鐵道兵司令員的這位将軍,此人成就非凡甚至到後來是副總理,他的三個兒子也都很出類拔萃,是棟梁之材,那麼這位将軍是誰,他有什麼感人事迹呢?本期暴走大曆史人物專欄為您獨家揭秘。

成就最高的鐵道部司令員,晚年官至副總理,3個兒子個個成就非凡

王震1908年生于湖南浏陽縣,面對舊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年少的王震萌發了敢于和黑暗勢力對抗的思想、決心,14歲去長沙參軍,後來在鐵路上做工,逐漸接觸到進步思想的王震對黨産生了崇高的信仰,19歲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黨員。1934年任紅6軍團軍政委的王震參加西征,他不顧上司的勸阻,堅持打頭陣,為紅軍的突圍探查一條可靠的路線,在艱難的80天裡,5000多裡的路程,王震從未退縮,一直帶領隊伍走在最前面,他敢于和追擊他們的敵人拼殺,沖破敵人一次次的追截,為紅軍長征起到了偵察和先鋒的作用,任弼時誇贊他是長征路上英勇威猛的“功臣虎”。

成就最高的鐵道部司令員,晚年官至副總理,3個兒子個個成就非凡

抗戰爆發後,王震任120師359旅的副旅長,他帶領部隊進入晉西北,連續拿下多座縣城,為建立晉西北根據地而奮力拼搏,而後王震又進入晉西南,抵禦日軍進攻汾河,出發前王震組織了動員大會,他找了一口棺材,指着棺材說“汾河必須攻下,要死我先死,死後就進這口棺材”,他的話铿锵有力,振奮人心,戰士們被王震莫大的戰鬥信念和勇氣鼓舞,落在身旁的炸彈和擦身而過的子彈絲毫減弱不了戰士們的勇者信念,晝夜交替,終于沖破日軍的防線,将汾河收入囊中,此後王震帶着359旅多次重挫日軍,他的部隊也榮獲多個榮譽稱号。1940年底他率359旅搭乘上了開往南泥灣的列車,上到旅長下到炊事人員,都積極參與南泥灣的大生産運動,大家在艱苦的條件下憑借着樂觀和堅持的革命精神使南泥灣一改容貌。

成就最高的鐵道部司令員,晚年官至副總理,3個兒子個個成就非凡

建國後,王震前往新疆軍區任職,作為第一副司令員他帶頭帶着解放軍在新疆勤勞的開墾荒地,屯墾戍邊,興建設搞生産,紡織、水電、煤礦等一大批工礦企業建立起來了,新疆軍區生産建設兵團在王震的建議下也成功建立,他用所有的心血使新疆的發展一步步走向更好,1954年王震任鐵道兵司令員,帶着10萬大軍隻花了9個月就建成了黎湛鐵路,并且是花費了最低成本完成的,他可以将本需要用3年時間才能建成的鷹廈鐵路提前至26個月就完工了,這期間可想而知付出了多少艱辛和汗水,正因王震對我國鐵路建設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有現在矚目的成就。1975年王震被選為副總理,協助總理大力抓經濟工作,1955年王震獲上将軍銜,他的功勞苦勞值得這份榮耀。而他的後代也如他一般,盡自己的力量助祖國在日複一日的建設中更加輝煌。

成就最高的鐵道部司令員,晚年官至副總理,3個兒子個個成就非凡

王震的大兒子叫王兵,1938年出生,他随父親成長于硝煙戰火中,是以後來選擇入伍,45歲時組建了中國海洋直升機公司,49歲時任海軍南海艦隊航空兵副參謀長。二兒子是1941年出生的王軍,哈軍工的高材生,做過工程師,後轉業,曾任中信集團董事長、暨南大學董事、高爾夫球協會副主席等,盡管有父親的名聲在外,但王軍是個很低調的人,是真正的樸實之人。最小的兒子王之1942年出生,他也是從哈軍工畢業,接着1966年在航天工業部做工程師,1979年進入電子部計算機管理局做工程師,一直到副局長,他也是我國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者,1986年王之轉到了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工作,從總經理到董事長,一路看着“長城”不斷壯大,當然這也離不開王之的辛勤付出,外媒對他的評價是可以與比爾蓋茨并肩,因為他是第一個讓蓋茨停下腳步的中國計算機人。生子當如孫仲謀,王震的三個兒子通過努力奮鬥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祖國。

成就最高的鐵道部司令員,晚年官至副總理,3個兒子個個成就非凡

王震是那個時代的新人,他展現了自己身上的崇高精神和美好品質,他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一類人,而他的兒子又是一個時代的人,有着不同于父親的輝煌成就。關注暴走大曆史,更多精彩曆史故事,我們下期繼續為您揭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