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代行省制,影響明清兩代的行政體制

行省,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金代,是“行中書省”的簡稱。成吉思汗滅金的時候,借鑒了這種行政體制。窩闊台當上大汗之後,他把蒙古人占領的地區劃分為三個行政區。到了蒙哥掌權的時候,這三個行政區被稱為“行尚書省”。分别是,燕京等處行尚書省、别失八裡等處行尚書省和阿母河等處行尚書省。從這個劃分來看,蒙古人的管理十分粗犷,容易造成權力分散。

元代行省制,影響明清兩代的行政體制

到了忽必烈當政後,這一情況有所改進。忽必烈對權力有強烈的掌控欲,他希望可以像漢人皇帝那樣,加強中央集權,進而鞏固蒙古人的統治。他立國号,定國都,滅南宋,終于迎來天下一統的時刻。接下來,他就要琢磨如何治理天下了。

南北統一,三個行政區的劃分方式很明顯已經落伍,這時需要新的行政機構出現。大概在忽必烈統治後期,他将天下劃分為10個行省。分别是嶺北、遼陽、河南江北、陝西、四川、甘肅、雲南、浙江、江西、湖廣。

元代行省制,影響明清兩代的行政體制

看到這裡是不是很眼熟啊,這種劃分方法沿用到明清兩代。可能有人已經意識到,10個行省中為什麼沒有河北、蒙古、山西、山東?這個幾個地方靠近京城,由中書省直轄管理,被稱為“腹裡”。元朝統治者想要把“腹裡”打造成安全富足的地區,守護京城的安危。在這裡,既有山區、也有沿海地區,既有快捷的陸路運輸,也有友善的水上漕運。

就這樣,在忽必烈統治後期,天下被劃分成11塊,這标志着行省制的形成。以浙江為例,在行省制中的全稱叫“浙江等處行中書省”,治理杭州路,統杭州等三十路一府二州。

元代行省制,影響明清兩代的行政體制

在這裡,又出現了一個“路”的概念,路是行政區域名,杭州路相當于後世的杭州府。一般來講,元朝行政區劃分由高到低分别是:行中書省、路、府、州。路又分為上路和下路,轄區滿十萬戶為上路,不滿十萬戶為下路。由于路和府在行政區域上沒有太大差别,元朝滅亡後,就沒有“路”這個概念了。

行省的最高官員叫丞相,為從一品官員。二把手叫“平章政事”,還有右丞和左丞。往下還有一衆官員,品級由高到低。行省丞相的權力很大,到了元朝末年皇帝害怕臣子篡權,有些行省就不再設立丞相。到明朝,朱元璋幹脆取消了丞相這個官職,改稱大學士。

元代行省制,影響明清兩代的行政體制

元朝滅亡之後,朱元璋沿襲了行省制度。明朝滅亡後,清朝統治在制定省一級的行政制度時,延續了明朝的做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