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禮堂痛恨國術搞花架子,沒想到有個徒孫靠搞花架子,全國出名

馬禮堂是國術名家,同時又是一個中醫名家,但是他可能沒想到,他的徒孫中,竟然出了一個敗類,辱沒了他的名聲。那麼這個敗類是誰,又是怎麼辱沒馬禮堂的名聲的呢?

馬禮堂出生于1903年,是河北河間馬戶生村人。

河間屬于滄州一帶,那裡自古就是出好漢的地方,尚武之風更是由來已久,不管男女老幼皆能舞槍弄棒。馬禮堂耳濡目染,自幼就對國術有着濃厚的興趣。在他7歲的時候,就跟着當地的拳師學習少林譚腿和華拳。

說起來,馬禮堂家算是耕讀人家,家裡靠着幾畝田地賴以過活。由于父親略通詩書,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是以他得以被送到私塾讀書,放學後再去拳師家習武。

馬禮堂聰明伶俐,不管是讀書還是習武,都展現出了不凡的天賦,是以深得老師和師父的誇贊。

但人生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馬禮堂讀書不久,他的父親就因病去世了。遭遇不幸的馬禮堂,從此隻能與母親相依為命。盡管生活日漸窘迫,但他的母親卻怎麼都不同意他中斷學業。

轉眼數年過去,馬禮堂已經長成為一位身形高瘦的少年。

那是臨近除夕的一天,由于沒錢置辦年貨,母親頗為憂愁。馬禮堂知道後,就在山上砍了一擔柴,挑到集市去賣,準備用賣得的錢,買點年貨回來,寬母親的心。

還别說,集市上的人真不少,再加上天氣寒冷,馬禮堂的柴很快就被人買走了。就在馬禮堂準備買點年貨回家的時候,突然聽到一陣陣的慘叫。他尋聲前往,看到一個五大三粗的壯漢,正對地上的一個老者拳打腳踢。盡管那老者慘叫連連,手中卻死死護着一筐白菜。那壯漢見老者死活不松手,就擡起左腳,狠狠地向他的胳膊踢去。

馬禮堂深知這一腳踢下去,那老者的胳膊一定會被踢斷,是以他不顧自己年少體弱,一把抱住壯漢的左腿。

那壯漢被抱住了腿,又改用右腳踢向老者。但他突然疼得抱住左腳,怪叫不已。低頭一看,左腿上吊着一個半大小子,正在用牙齒咬他的腿。氣惱之下,壯漢一招彈腿,就把馬禮堂甩出了幾步遠,一邊罵着,一邊就揮拳向馬禮堂打過來。

馬禮堂毫不畏懼地說道,你欺負老幼,白披一張人皮!

沒想到馬禮堂年紀輕輕,竟然如此俠義。圍觀者稱贊之餘,紛紛指責壯漢,一衆人又推又揉,把壯漢轟走了。

馬禮堂趕緊扶起地上的老者,替他擦去嘴角的血漬。結果這一看,馬禮堂大吃一驚。原來老者竟然是武林高手李占奎。

李占奎臂力過人,一手好刀法更是在武林中無一不知。由于少有人能敵得過他,他又有“單刀李”“鐵疙瘩李”的美名。隻是李占奎一生縱橫江湖,到晚年後,卻對武林門派之間的互相殘殺十分厭倦,是以才退隐江湖,靠種菜過活。

李占奎雖然退隐,但是依然被仇家尋上門來。畢竟他已經年老力衰,是以才被仇家追打。

感念馬禮堂的俠義,李占奎立刻收他為徒。他們一個傾囊相授,另一個勤學苦練,如此幾年後,馬禮堂已盡得李占奎的刀法和絕技。

此後,馬禮堂又跟表叔張占魁學習形意拳與八卦拳。

張占魁是天津國術界的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不過他教馬禮堂的時候,已經年過花甲。是以在教了幾年後,為了讓馬禮堂能得到更細緻的指點,就推薦他到形意拳名家劉為祥的門下繼續學習形意拳。此外,在張占魁的介紹下,馬禮堂還先後向太極宗師劉彩臣與南北大俠杜心武學習過太極拳與推手。

那時馬禮堂的朋友圈,可都是國術界的頂級高手。此外,他還與王子平、韓慕俠等人是師兄弟,且交情頗深,常在一處探讨武學奧妙。如此一來,他的國術造詣更是登峰造極。

在那個年代,文盲畢竟是大多數。不少國術名家,雖然武藝出類拔萃,但由于不識字,别說出書立傳,就是傳授武學要訣,也隻能口口相傳。

馬禮堂卻是個例外,他不光武藝高超,讀書也多,是個難得的文武全才。并且他還在1932年考上了華北大學體育系,是正兒八經的大學生。

當時,中央國主館已經在南京成立。在政府的支援下,國術在全國掀起了一股習武的浪潮,各地也紛紛響應建立了地方國術館。

對于這種現象,馬禮堂非常高興,他一直認為強國強民,唯有國術,畢竟習武不僅能強健體魄,而且由于國術在技擊方面占有極大的優勢,是以又能保家衛國。

時逢東北淪陷,不甘做亡國奴的馬禮堂,堅決支援“強國強種”的國術改革。他幾經努力,組織創辦了“華北國術研究會”。在他的努力下,國術館請來了當時最為豪華的國術教師陣容,比如孫祿堂、尚雲祥、劉彩臣、許禹生、張策等國術界頂尖國術家,都前來擔任國術教師。這些國術教師在教授武藝時,從不敷衍,在教藝上十分嚴格,是以他們在那裡培養出了不少國術好手。

除了積極發揚國術,文采出衆的馬禮堂,還在學校裡組織過“椟玉詩社”,他和一幫才子在那裡吟詩作賦。

奉天事變發生後,當馬禮堂聽聞東北三省淪陷後,極為憤慨,還寫下了一首愛國詩。那時他的《椟玉詩集》一經出版,就受到了大學生們的追捧。他也因文武全才,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男神。

大學畢業後,馬禮堂在山東濟南省立高中擔任教師。由于他在國術界名聲在外,當地的青年會與國術館紛紛邀請他擔任國術教師。于是,他在青年會教劍術,又在國術館中教形意拳與國術理論課。

盡管當時國術館要求國術教師要摒棄門戶之見,共同發揚中華國術。但自古就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說法,那些國術教師們更是把師承門派看得極重,是以不光經常互有打鬥,而且還在教學中,挾技居奇。

對于這種現象,馬禮堂非常擔憂,他專門寫文章發表在《求是月刊》上,提出早就應該摒棄師承門派的保守傳授武藝的觀念。同時,他還對那些把國術搞得神神秘秘,或者為了吸引更多弟子習武,故意把國術搞得神秘難測的方式,非常反感。

此外,馬禮堂還堅決反對國術整一些毫無用處的花架子。

在馬禮堂看來,習武就是強身健體,在技擊中,憑着所學戰勝對手。馬禮堂的見解,得到了大多數武林人士的認可,因而他在武林中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力。

另外,馬禮堂還緻力于國術改革。

1935年,馬禮堂在濟南又組織創辦了“健康實驗學社”與“技擊實驗學社”,一時南北武林中的國術名家一呼百應,紛紛趕到濟南,與馬禮堂等人讨論國術改革。很快就有數百人參加了學社,其景況可謂盛極一時。

其實,馬禮堂并不僅僅是緻力于國術改革,他還是一位不肯屈服的愛國人士。

早在華北大學讀書時,他就因參加李大钊的葬禮遊行,被視為共産黨員嫌疑人而遭到逮捕入獄。後因證據不足,被關押3個月才得以釋放。

1936年,馬禮堂因編輯進步刊物《求是》再度入獄。好在他自年少時除學文習武外,便随族親習祖傳中醫。當時,山東政府主席韓複榘身上有恙,百醫難愈,于是讓馬禮堂救治。馬禮堂妙手回春,将韓複榘多年的頑疾治好。這讓韓複榘十分高興,再加上又都是河北老鄉,于是在他的相助下,馬禮堂終得釋放。

盡管數次锒铛入獄,但這并沒有吓倒馬禮堂,反而讓他更加堅定要參與革命的決心。随後,他投身抗戰,率領一批愛國學生,配合八路軍展開了一系列的抗日鬥争。

1945年,馬禮堂不幸被國民黨軍統逮捕,關押在西安特别監獄中。

日本宣布投降後,國共兩黨在重慶談判時,我黨提出堅持釋放政治犯的要求,得到了國民黨的同意。于是馬禮堂再次獲釋,前往開封,并在那裡開辦了一家聖瑪麗亞醫院,以行醫為業。

盡管國民黨特務對他進行着嚴密的監視,但他還是想盡辦法,與我黨取得了聯系。并在内戰中一直發揮着積極的作用,為國家解放做出了許多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由于馬禮堂醫術高明,被安排在萬壽山高幹療養所工作。前來找他治病者絡繹不絕,這其中不僅有國家幹部,也有普通群眾。馬禮堂深知醫者父母心,是以對病患盡心盡責,經他治愈者更是數不勝數。

除了行醫,馬禮堂還把中醫結合國術、氣功創編成為了一套完整的儒家“養生功”。這套養生功法對治療慢性病等,都有很好效果。很快他就掀起了一股全民學氣功的熱潮,而他為了讓更多人受益,在全國先後開辦了70多個氣功學習班,學員多達數萬人之多。

1989年,87歲的馬禮堂因喉癌去世。盡管他已離世,但身為武學界與中醫學界的泰鬥人物,他對後人依然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馬禮堂有個徒弟叫尚濟。尚濟是西安公路交通大學的實體教授。馬保國讀西安公路交通大學的時候,按照他的說法,曾拜實體系教授尚濟為師,學過形意拳。如此說來,馬保國就是馬禮堂的徒孫。

前面我們說了,馬禮堂一生反對國術搞花架子,對那些搞花架子的深惡痛絕。沒想到他的徒孫中出了一個馬保國,不但搞花架子,還是個國術騙子,還是以還成了全國網紅。不知馬禮堂泉下有知,他對此會作何感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