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項目微管理49 - 迷思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記得在以前的課文中,有一句名言四代記得最清楚:“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确實,沉默通常就是代表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就是在積蓄力量,這是暴風雨的前夕,還有另外一個可能,那就是力量的徹底消亡,這是臨死前的寂靜。

一個團隊最可怕的事

對于一個團隊來講,最可怕的事不是大家不斷做錯,也不是大家溝通不暢,而是猶如一潭死水,波瀾不驚。

不斷出錯,你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補救,然後通過各種流程來規範。溝通不暢,你可以通過營造各種氛圍和場合來增強,但是如果大家都沉默是金,那麼你就不會知道任何的問題,也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任何事情隻有顯露出來的時候,你才有可能嘗試各種方案去解決它,是以團隊中最可怕的事就是一片死寂的時候。

每當這個時候,一方面從員工角度講,即将爆發的那些人已經打好了背包,選擇好了新的東家,準備開啟新的征程了,即将虛度光陰的那些人已經習慣了墨守成規,帶着深深的失落感,準備開始混日子了。

項目微管理49 - 迷思

與此同時,管理者也開始抱怨:員工怎麼這麼的沒活力,怎麼就沒有一點點自己的想法呢?

功能性愚蠢

出現這個情況,四代覺得有下面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方面的原因是,公司的政策和文化導緻了這個結果。

管理者經常挂在口頭的一個詞彙叫“效率”,那麼如何提高效率呢?答曰“控制”。“控制”有利于決策的制定和執行,分工的明确,溝通成本的降低。

于是公司推出各種複雜的流程和規定,用條條框框框住員工,于是員工越來越保守,越來越失去創意,越來越固步自封。

在IBM的核心價值觀中有一條是這樣說的:“珍惜野鴨子”。四代聽了很詫異,這是啥子意思呢?不過在知道了謎底的時候還真是如醍醐灌頂。

項目微管理49 - 迷思

“野鴨子”的稱号來自于一個故事:有一個農夫每年秋天總會在池塘裡喂養南飛路過的野鴨子,久而久之,這些鴨子在池塘裡面得到充足的食物,幹脆不飛了,而這些野鴨也慢慢被馴化,再也飛不起來了。

每個人在進入一個組織前,相對組織來說,都是野鴨子,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但進入了組織後,特别是一些有着強大企業文化的組織,他們就會為了适應環境而慢慢地變得和别人趨同,無論是工作習慣還是思考問題的方式。雖然這樣讓他能夠在組織中快速的融入、遊刃有餘,但也失去了原來“野性”。

第二個方面的原因是,管理者的處理方式導緻了這個結果。

在管理學界,有一句經典的話叫“不要給我報告問題,我要的是解決方案”,很多人時常挂在嘴邊。不過對于這個觀點,四代是有所保留的。

确實,誰都不希望大家看到問題時停下來抱怨,而是應該主動去解決問題。

在四代看來,解決問題是必須的,但是提出問題要更為重要的多,是以四代在團隊中向來建議大家有問題就講,不管有沒有解決方案,四代也從不要求發現問題的人立即有自己的方案。如果你這麼要求的話,大家慢慢會學會不自己找事的。當大家都慢慢習慣不找事的時候,團隊就談不上任何進步和創新了。

記得在現代報警裝置裝備煤礦前,西方的煤礦中一直有一種特殊的動物存在,那就是金絲雀,原因是這種動物對煤礦中的各種危險都特别敏感,放一些金絲雀在煤礦中,就特别容易對煤礦中的各種危險情況進行預警。

項目微管理49 - 迷思

還有這幾年多次進入四代耳中的“吹哨人”,他們和“金絲雀”一樣,都是一種預警機制,都是一種提出問題、引起注意的方式。

管理者對待“問題與方案”的方式,放在創新上,也同樣值得思考。

管理者不是不知道創造力是個好東西,但創造力也意味着不好控制,甚至工作效率的低下。提倡創造力,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常态下,對于管理者來說,絕對是得不償失的。

是以以下的對話經常在我們身邊發生:

“我覺得這個想法很好,你能預測一下它帶來的風險和收益嗎?”

“這次的項目時間太緊了,以後再考慮吧。”

“我喜歡你的想法,不過這個任務涉及的部門太多,改用全新的方式怕他們接受不了,這次就按照原來的方式來進行吧。”

以上貌似支援的“溫柔一刀”會慢慢磨滅掉員工激情,把創新扼殺在搖籃中。

第三個方面的原因是,員工自己導緻了這個結果。

即使公司的政策也合适,管理者也認真對待,如果員工自己沒有力争上遊的心思,那麼他在工作一段時間以後,自己也會慢慢從最初的充滿熱情、創意滿滿,到每天循規蹈矩、機械重複的工作。這在心理學上叫“習得性依賴”,就是習慣一旦養成,你就會在未來的行動中對它産生依賴。這類似實體學中的“慣性”。

項目微管理49 - 迷思

這種“習得性依賴”在學習上有點像吃老本,怎麼說呢,就是你解決問題的方法,一直是你最開始學習的那套方法,并沒有做任何的改進。

這也是很多HR 妹妹說的:“他貌似有5年工作經驗,實際不過是有1年工作經驗,然後用了5年!”

綜合上面的這些因素,就可能導緻上面說的團隊死氣沉沉的情況,這種現象有的網友稱之為“功能性愚蠢”。從行為學上講,這個過程其實是一個排他和同化的過程。

如果要找一個近義詞的話,四代覺得“團體迷思”還比較符合。

團隊迷思

團體迷思是指團體成員在集體主義精神感召下, 積極追求團體的和諧與共識,卻忽略了團體的真實決策目的,進而無法進行準确判斷的一種思考模式。

團體迷思是美國心理學家Irving Janis根據其所從事的團體決策研究發展起來的一項理論。

出現團體迷思的原因很多,比如上面提到的:強大的企業文化,指令式管理,團體上司權威的過分自信,團體成員背景和價值觀相似,團體成員看待問題的狹隘目光,追求高度一緻所造成的團體壓力,成員總是被否定,成員自尊心低落,黨同伐異的成見等等。是不是很像?

四代認為,任何進步和創新的首要條件就是質疑,質疑然後才能去驗證并嘗試改善。

項目微管理49 - 迷思

鳴人入職以後,除了工作的激情外,最讓四代感到欣慰的一點就是質疑精神,而這是四代在團隊中一直強調的,鳴人做的特别到位,展現最為明顯的就是對軟體的測試工作。

四代一直是對軟體的品質和可用性最重視的,是以他不斷的鼓勵大家使用軟體,成為軟體的專家,提出軟體的問題,不過鼬和路飛在這個方面做的要少一點,鳴人在試用期内就表現出了相當積極的态度。

在那最初的3個月内,鳴人開了數十個Bug和優化的建議。姑且不說每個具體是不是合理,每個要不要去處理,最起碼這份認真的态度和質疑的精神是相當值得推薦的,但是從四代來看,單單推薦還是不夠的,而是要妥善保護!沒錯,說的就是保護!

對于現在的團隊來說,這種質疑精神實在是相當缺乏的,過于和諧的氣氛會極大的摧毀團隊的活力和戰鬥力。

是以,對于鳴人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四代首先是點贊,表揚一下,然後是認真的和鳴人讨論每一個細節,不管在四代看來是多麼簡單的問題,四代都會慎重對待,不需要處理的,四代會解釋原因,不在近期處理的,四代會說明理由。

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鳴人一直保持着這個習慣,每個Release周期裡面,鳴人提出的Bug數量和建議數量都是别人的數倍,在這個過程中,四代也從中産生了許多有利于團隊的想法。

有時候,思想的雜交最能産生美好的事情。

赤砂之蠍

在鳴人到來之後不久,在一次本沒有抱太大希望的面試中,四代意外的發現了一位基礎知識和經驗非常豐富的候選人,于是PC團隊迎來了第五位成員-赤砂之蠍。

項目微管理49 - 迷思

之是以四代這麼叫,是因為這位小夥子與火影中的赤砂之蠍一樣,實力與經驗相當豐富,稍加鍛煉和融合,戰鬥力就可能爆表,團隊目前就缺這樣實力非凡的成員。

值得慶幸的是,蠍和鳴人一樣,都有着強烈的質疑精神,這一點在教育訓練期間和試用期内就表現的相當明顯,有不一樣的看法和意見,他會馬上就提出來,讨論之後也能嚴格的執行,這樣的态度,就是四代期望的合作方式。

四代不希望PC團隊變成一潭死水,四代期望這裡能百家争鳴,大家都為了産品各抒己見,最終在互動和合作中,不僅能做出卓越的産品,還能培養出優秀的習慣,成為站在程式員之巅的那一批人。

蠍在試用期的回報中,提出了很多的建議和疑問,這讓四代重新去思考很多的問題,但是最引起四代注意的一點卻是:蠍說自己是學過很多的東西,但是總覺得亂糟糟的,在面試的時候,聽說四代寫過一本講軟體設計的書,是以他想學學該怎麼樣去整理自己學過的東西。

對于這種狀況,四代是最熟悉不過了,因為在很長一個時間段内,四代也是處于這樣一種迷迷糊糊的狀态,隻不過後來四代自己想通了,那麼四代能給蠍什麼建議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