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本中越戰争回憶錄,步兵團擔任開路先鋒,最先攻占越南省會城市

本文介紹一部優秀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作品《鐵血軍魂——陸軍372團指戰員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回憶》(上下冊,以下簡稱《鐵血》),由在原解放軍廣州軍區陸軍第42軍124師372團服役的周老兵編著。2019年越戰四十周年之際,周老兵受戰友鼓勵,開始憶述戰争往事。他将回憶文章按天記事,曾以《穿插越北的生死曆程》為名在公衆号進行連載。後應網友要求,又結內建書,定名為《浴血28天——一個42軍士兵的戰争回憶》,很受好評。在此基礎上,周老兵雄心勃發,又廣泛采訪戰友,集合參戰人員的回憶及有關資料,曆時一年零十個月,洋洋兩卷37萬字,編著完成《鐵血》一書,既得償部隊指戰員的心願,也為相關研究領域填補了一個空白。

這本中越戰争回憶錄,步兵團擔任開路先鋒,最先攻占越南省會城市

說到1979年的那場戰争,我軍全線出動了9個野戰軍及配屬部隊共29個陸軍師,參戰軍人達30餘萬,加上其他海空軍和配屬兵種,共有55萬餘人定格了那段南疆歲月。就戰争過程而言,戰場分為東西兩線,其中以東線廣西方向為主要打擊方向,而東線的重頭戲又是高平戰役。先後加入此戰場的有11個陸軍師,其中奪得攻占越北第一個省會城市高平榮譽的是陸軍第42軍124師,該師最先進入高平的則為步兵372團。

高平戰場的北南兩翼分别由第41軍、第42軍負責,集合121師、123師、124師、126師共4個師為主要突擊集團,南北夾擊、穿插分割,欲聚殲守敵于高平。但因異國作戰情況複雜,敵情不熟地形陌生,加上我軍高層有輕敵之心,相對準備不足,造成在作戰過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難。各部隊雖然發揚優良傳統,不畏犧牲一往無前,基本都插到了指定位置,但還是大大延遲了戰役想定時間,使高平之敵有機會轉移,沒能完全實作打殲滅戰的意圖。

這本中越戰争回憶錄,步兵團擔任開路先鋒,最先攻占越南省會城市

盡管如此,戰後盤點戰績,121師殲敵2898人,我敵交換比為1:1.71;123師殲敵1496人,我敵交換比為1:1.08;124師殲敵2991人,我敵交換比為1:3.32;126師殲敵2054人,我敵交換比為1:1.99。在兵員裝備大緻差不多的情況下,衡量殲敵總數和我敵交換比,124師的名額都是4個主攻師中最突出的,相對實作了殲敵多、傷亡小的硬核要求。再細考124師參戰的3個步兵團,372團是穿插先鋒,從布局關突破後始終沖在前面,攻難渡險,九戰九捷,最先攻入高平,轉戰近300公裡,在各團中戰績最大,犧牲人數也占到了全師犧牲總數的47%。

步兵372團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的英雄部隊,其前身最早有随呂正操起義的原東北軍第53軍691團血統,後成為八路軍冀中軍區主力16團,抗戰結束後挺進東北,曆經戰火錘煉,敢打硬仗,作風勇猛。抗美援朝戰争中參加第一至第四次戰役,湧現了“三八線尖刀”英雄連、“追擊英雄”冷樹國、“孤膽英雄”于世才等一批英模集體與功臣。回國後,該團随師擔負戰備值班任務,保持甲種滿員,并成為全軍迎外部隊之一。正是具有了上述基礎,步兵372團發揚革命傳統,争取更大光榮,于1979年再立新功,打出了國威軍威。

這本中越戰争回憶錄,步兵團擔任開路先鋒,最先攻占越南省會城市

《鐵血》中收錄了很多124師和372團指戰員的回憶,從多側面、多角度反映了這場戰争的圖景,細節生動,語言質樸,飽含深情,不但具有較高的史學研究價值,也是一部非常好看耐讀的戰史作品。對此,編著者周老兵披露了自己的心聲:

“親愛的戰友、朋友,請你走進書中,了解這場戰争,了解戰争中可歌可泣的鐵血軍人,喚醒人們對軍人的尊崇,不可不讀,不可不收藏。歌頌英雄,弘揚勇敢戰鬥精神,展示參戰人員形象,以讓我們的兒孫記住這些往昔的慘烈殘酷和英勇故事,這是我撰寫戰争回憶錄的初衷和目的之一。”

除了《鐵血》外,周老兵還編著了《血色記憶》(11萬字,220頁)、《浸血繃帶》(16萬字,320頁)兩部作品,内容反映了高平戰場和西線雲南方向參戰衛生人員的回憶,以及重新修訂的《浴血28天——一個42軍士兵的戰争回憶》,史料珍貴,進一步豐富了對這場戰争的觀察。在此,向所有參加這場戰争保衛祖國的指戰員緻敬!

作者微信公衆号:沈聽雪的曆史文集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