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江戰役
1949年4月20日,夜,随着總前委一聲令下,解放軍百萬雄師,開始橫渡長江,渡江戰役正式打響。
在長江南岸的江陰要塞炮兵總台指揮所裡,要塞司令戴戎光緊張地舉着望遠鏡,觀察着對岸的情況。
不一會兒,戴戎光就發現不對勁了:江陰要塞射出的炮彈,落到對岸時,居然像鐵疙瘩一般,除了在地面砸出一個個土坑之外,連個響聲都沒有。
作為黃埔六期的高材生,戴戎光很快明白過來——
這些炮彈,根本連引信都沒裝!
看着滿載解放軍戰士的木船,從對岸黑壓壓地直沖過來,戴戎光拍桌大罵:
“XXX,你們這是在放歡迎禮炮哪?!”
罵完娘之後,戴戎光便要重新部署防禦,但當他一回頭,卻看見自己的衛兵已經無影無蹤,而在場的其他軍官們,正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仿佛正在看一出猴戲。
戴戎光突然生出了一種不祥的預感,他的腦門上,瞬間冒出了一層冷汗......
01江陰城裡的“唐家班”
1946年秋天,在中共鹽阜地委任組織部長的
唐君照
,收到了一封從南京國防部寄來的家信。
寫信的人,是他的四弟
唐秉琳
,當時正在國民政府國防部第三廳一處任參謀股長。
唐秉琳是黃埔十期的畢業生,他參加軍隊,本是為了抗日救國、實作和平,是以,在這個内戰一觸即發的時刻,唐秉琳對國民政府徹底失望,打算棄官不做,到江北去投奔共産黨。
接到來信之後,唐君照立刻向上級做了彙報,經過研究讨論,唐君照給唐秉琳回了信,讓他耐心等待時機,并隐晦地表示:
不要坐在機關裡,到國民黨軍隊裡去,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唐秉琳收到回信後,便找到同在國防部任職、又同樣厭惡内戰的五弟
唐秉煜
和表哥
吳廣文
,商量下一步究竟應該怎麼辦。
唐秉琳與唐秉煜(攝于1971年)
三個人反複權衡了半天,終于決定,讓唐秉琳到江陰要塞去。
他們為什麼會選擇這個地方呢?
翻開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從長江入海口溯流而上,整條河道呈現為一個逐漸縮小的喇叭口形狀,而江陰要塞正位于這個喇叭口的最頂端。
自古以來,江陰就是長江防禦體系中的咽喉要地。解放戰争爆發前,為了保證江陰要塞的安全,國民政府下了血本——
在要塞的三個主要炮台上,配備了德制、美制的各類重型火炮40餘門,相當于一個加強重炮團的火力,還有3000餘人的守備部隊駐紮于此,堪稱鐵壁。
江陰要塞位置 正位于長江入海口的咽喉位置
唐秉琳等人揣度,如果将來共産黨的大軍要過江,江陰要塞必然是塊難啃的骨頭,不如現在打進去,到時候可能會起到更大的作用。
說來也巧,此時,江陰要塞的司令孔慶桂,不僅是唐秉琳的老上級,還與唐家兄弟是同鄉,有了這兩層關系,唐秉琳進入江陰要塞可以說是易如反掌。
果然,當唐秉琳給孔慶桂打電話,表明自己想到他手下任職的時候,孔慶桂滿口答應,當即向國防部打報告要人,就這樣,唐秉琳不僅順利進入了江陰要塞,還被孔慶桂任命為要塞守備總隊隊長,一下子成了江陰要塞中的“紅人”。
不久之後,唐秉琳通過自己在南京國防部裡的關系,又将五弟唐秉煜調至國防部三廳作戰處,主管江陰要塞的作戰業務,一條隐秘的暗線已經初見雛形。
南京國防部舊址
1947年春天,在中共鹽阜地委的安排下,江蘇建湖縣上岡區(今建湖縣上岡鎮)區委委員,同時也是唐秉琳的堂侄
唐堅華
前往上海,秘密與唐秉琳見了面。
在這次會面中,唐堅華傳達了上級上司對唐秉琳兄弟工作的肯定,并要求他們在江陰要塞中
“抓好實力”
,慢慢地将江陰要塞的軍官和隊伍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有了上級的訓示,唐秉琳便開始在江陰要塞中上下活動,認老鄉、拉關系、攀交情......沒過多久,江陰要塞的官兵都一緻認為,
這個新來的唐隊長,出手又闊綽,說話又好聽,簡直是個大大的好人。
就在唐秉琳忙着拉攏人脈的同時,唐堅華也帶着母親、妻子和弟弟,以土改後逃亡地主身份為掩護,來到了江陰縣城,開辦了一家商行,而策反江陰要塞的地下聯絡站也設在了這裡。
沒過多久,在上級安排下,唐秉琳的堂哥,同樣是地下黨員的
唐仲衡
也拖家帶口地來到江陰縣城“投奔親戚”,就這樣,一個專門針對江陰要塞的“唐家班”在江陰縣城裡悄悄地成型了。
在“唐家班”中,唐秉煜和表哥吳廣文負責在國防部搜集情報,唐秉琳則在江陰要塞中拉攏隊伍,唐堅華負責情報交通,唐仲衡則主管聯絡站日常事務,幾個人配合得天衣無縫,是名副其實的“打虎親兄弟”。
02親手打造的“保護傘”
1947年底,随着戰争的天平開始逐漸倒向共産黨一邊,策反江陰要塞的意義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就在這一年的11月,唐堅華從根據地帶回了
華中工委書記陳丕顯、蘇北軍區司令員管文蔚
的最新訓示,要求唐秉琳設法架空孔慶桂,将江陰要塞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同時,唐堅華也帶回了一個讓唐秉琳等人更加興奮的消息——
由華中工委準許,唐秉琳、唐秉煜、吳廣文三人,正式成為了中國共産黨特别黨員。
陳丕顯(左二)、管文蔚(左三)
成為中國共産黨的一員,讓唐秉琳感到渾身充滿了力量。然而,就在唐秉琳摩拳擦掌,準備加緊工作時,江陰要塞突然要“變天”了。
原來,江陰要塞不僅戰略位置重要,“錢途”也是大大的光明——
江陰城附近的黃田港,是長江貨運的“黃金港口”之一,江陰要塞駐軍在港口設立檢查站,“雁過拔毛”,盤剝來往客商,賺得盆滿缽滿。
此外,江陰要塞内部還有數百畝良田,年年出租獲利,而江陰城内外的棉紡廠、砂石礦等企業中,都有江陰要塞的幹股,就連長江沿岸的蘆葦,也是江陰要塞的一大财源。
孔慶桂在要塞司令的位置上大發橫财,自然引得一票人眼紅不已,1948年初,有人在蔣介石面前告了一記惡狀,孔慶桂便丢了官,回家做太平寓公去了。
要塞司令的位置一空出來,國民黨内部的各路人馬聞風而動,都想在這塊肥肉上咬一口——江陰要塞炮兵第五十一團團長李道恭、參謀長夏琦等進階軍官上下打點,都想争取這個位置,就連遠在西北的胡宗南也專門保舉了自己的親信鄭瑞,想要來分一杯羹。
胡宗南(中)
江陰要塞司令要換人,自然會對策反工作産生難以估計的影響,是以,在這一消息傳出後,唐秉琳、唐秉煜兄弟便設法搞到了推薦人員名單,上報給了根據地,請求下一步訓示。
拿到名單後,華中工委的上司人緊急開會進行了讨論,很快給唐家兄弟發來了指令——
盡最大努力,讓陸軍總部兵工處處長戴戎光坐上要塞司令的位置!
之是以選擇戴戎光,華中工委自然有充分的理由——
首先,戴戎光是黃埔嫡系,又是炮兵出身,與時任南京國防部鄭州指揮所主任的顧祝同是蘇北老鄉,在資曆和關系上都沒有硬傷;
其次,戴戎光的弟弟戴曙光是共産黨員,曾任江蘇射陽縣武裝大隊隊長,在抗日戰争期間壯烈犧牲,有這層關系在,未來就有可能策動他起義;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唐家與戴家不僅是同鄉,還是世交,而唐秉琳從軍後,也曾與戴戎光在同一支部隊共事過,兩人相當熟悉,這也能為唐秉琳日後的工作提供友善。
戴戎光
接到指令之後,唐家兄弟感到有些頭痛——
雖然戴戎光有這樣那樣的有利條件,但由于他被推薦的時間最晚,他在這份名單上,名字就被放在了最後一位。
由于吳廣文長期在主管軍隊人事的國防部一廳任職,對蔣介石的習慣相當了解——
以往,蔣介石在任命進階軍官時,都傾向于任命名單上第一位的人選。
是以,要讓戴戎光接任要塞司令,唐家兄弟還得搞點“小動作”。
秘密商定好對策後,唐秉琳從守備部隊的軍費中,抽出了30兩黃金,與唐秉煜、吳廣文一起,跑到南京面見了戴戎光,向他表示,願意為他晉升要塞司令出錢出力。
在當時,隻有金條才是硬通貨
不出唐家兄弟所料,戴戎光聽完三人的表态後,大喜過望,拍着胸脯保證,如果自己坐上要塞司令的位子,絕不會虧待這幾位同鄉兄弟。
在唐秉琳、唐秉煜的指點下,戴戎光先是買通了軍務局進階參謀朱永堃(kūn),将自己的名字挪到了名單的第一位上,又讓他寫了一份“花團錦簇”的推薦報告,将戴戎光形容成了
“國之棟梁”
,江陰要塞司令一職,簡直不做第二人想。
同時,戴戎光又秘密給軍務局長
俞濟時
送去重禮,使得俞濟時對這些操作不聞不問,隻當看不見。
經過一番“神操作”,蔣介石果然中招——當俞濟時将推薦名單送上去時,蔣介石很快在戴戎光的名字上畫了圈。
也許是推薦報告寫得過了頭,在正式任命書下來之前,蔣介石又突然下令,要對戴戎光進行
“面審”
。
接到指令後,戴戎光惴惴不安,連忙找到唐家兄弟詢問對策。
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唐家兄弟商量了半天,開始對戴戎光進行從外到内的全面“裝修”——
首先,他們讓戴戎光剃掉長發,刮了一個油光锃亮的“和尚頭”,又讓他把嘴裡的一顆金牙拔掉,換成不起眼的瓷牙,打造出一副堅毅果敢、質樸簡素的模樣來。
其次,他們又将江陰要塞周邊地形、火力配置、軍官特長、防禦要點之類的關鍵内容寫成簡報,讓戴戎光熟記于心,以防蔣介石提問。
經過這麼一番折騰,當戴戎光軍裝筆挺地站在蔣介石面前時,一貫熱愛“表面功夫”的蔣介石果然大加贊賞,而當戴戎光流利地回答了關于江陰要塞的所有問題後,蔣介石簡直要擊節贊歎了——
這麼好的軍官不重用,還有天理嗎?
蔣介石
于是,在1948年6月,戴戎光順利走馬上任,坐上了江陰要塞司令的寶座。
這時的江陰要塞,規模較一年以前又擴大了許多——
除了炮兵總台和守備總隊之外,蔣介石又為要塞配備了擁有36門“五七”戰防炮、數千兵力的遊動炮兵團,以及直屬要塞司令部的特務大隊、工兵營、警備隊等隊伍,要塞總兵力已經擴張到7000餘人。
要掌握如此龐大的一支隊伍,戴戎光所能依靠的,自然是自己的同鄉兄弟們——于是,
唐秉琳升任炮台總長;唐秉煜在國防部繼續留任的同時,挂名要塞工兵營營長;吳廣文任守備總隊隊長,吳廣文的同學、同樣心向共産黨的王德容出任要塞參謀長兼遊動炮團團長......
可以說,此時的江陰要塞,已經成了共産黨的天下。
江陰要塞舊址 現在已經成了公園
然而,讓唐家兄弟沒想到的是,正是由于這次“面審”,居然讓戴戎光對蔣介石生出了知遇之感,搖身一變,成了蔣介石的“小迷弟”,天天将
“面見委員長”
的經過挂在嘴邊,言語中全是得意。
經過分析後,唐家兄弟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策反戴戎光起義的可能性極小,應當轉變工作方向,架空戴戎光,讓他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
“光杆司令”
于是,唐秉琳和吳廣文一邊繼續發展自己的力量,一邊不斷給戴戎光送錢送物,哄得戴戎光暈頭轉向,頻繁地跑到蘇州、上海吃喝玩樂、眠花宿柳,将要塞的大小事務,都扔給了唐家兄弟。
由于唐家兄弟的出色工作,戴戎光成了他們最牢靠的保護傘——
1948年底,在江蘇省政府的聯防會議上,國民黨第一綏靖區司令、江蘇省主席
丁治磐
專門向戴戎光詢問了唐秉琳的情況,表示有人密告,說唐秉琳的二哥是共産黨員,不可重用,至少應該調離江陰要塞。
聽了這番話,戴戎光拍了桌子,臉紅脖子粗地說道:
“我戴某人也有一個弟弟是共産黨,難道我也是共産黨不成?唐秉琳的底細我清楚的很,他對領袖絕對忠誠!”
戴戎光不知道的是,就在他拍胸脯打包票的同時,唐秉琳、吳廣文不僅在江陰要塞發展了幾十名骨幹成員,還秘密護送唐秉煜,将南京國防部的絕密檔案——
《長江江防兵力部署和作戰方案要圖》
——送到了中共華中工委手中,這樣一來,國民黨引以為豪的長江防線,在解放軍眼中,已經全無秘密可言。
依照唐秉煜的情報 我軍繪制的國民黨軍駐防圖
03江陰要塞調轉炮口
1949年3月,解放軍兵臨長江北岸,江陰要塞裡的空氣也似乎凝固了起來,每個人的心裡都如同明鏡一般——一場大戰即将來臨。
站在炮兵總台上,唐秉琳的心裡反複推算着發動起義的計劃,他思前想後,還是覺得不夠保險,于是,他通過秘密聯絡員吳銘,向華中工委提出了加派幹部打入江陰要塞,確定起義順利進行的提議。
事實證明,唐秉琳的這個提議是極為關鍵的——
1949年4月初,就在華中工委派來的幹部到來之前,身為江陰要塞地下支部書記的吳廣文在派船隻向北岸輸送物資時被敵人發現,雖然戴戎光沒有深究,卻還是免掉了吳廣文守備總隊隊長的職務,而守備總隊的陣地,也交由附近的國民黨第21軍接防。
面對這一突然的變故,唐秉琳臨危不亂,
他一邊讓唐秉煜迅速離開南京,回到江陰要塞工兵營營長的位置上來,一邊安排新發展的骨幹人員李雲葵接任守備總隊隊長職務,繼續将這隻隊伍牢牢地抓在手裡。
4月10日前後,秘密聯絡員吳銘從江北傳回,還帶來了解放軍第29軍選派而來的4名幹部。根據吳銘帶回的指令,唐秉琳将這4名幹部以衛士和勤務兵的名義安排在自己和要塞參謀長王德容身邊,靜待起義。
4月18日晚上,在上級部署下,華東局社會部情報科長
王征明
秘密渡過長江,來到了江陰城裡。
與唐秉琳等人見面後,王征明傳達了三野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政委韋國清的最新訓示:
掌控60裡江面防區,控制三四個港口,見到我們部隊槍不開、炮不響,迎接我部隊登陸,這事完成,就是渡江第一功!
随後,王征明又和唐秉琳商定了起義當晚的密碼、部隊裝束、以及接防的相應事項,為起義做好了萬全準備。
葉飛将軍
4月20日晚上,解放軍萬炮齊發,開始向固守長江的國民黨軍發起了全面進攻。
這陣猛烈的炮擊,把駐守在靖江八圩港的國民黨第21軍145師打懵了,他們連忙給江陰要塞炮兵總台打電話,要求要塞開炮支援。
接到電話後,唐秉琳看看身邊正在“坐鎮指揮”的戴戎光,故意大聲回複:
“夜間開炮會散布,出了問題誰負責?”
被打急眼的145師顧不得許多,連聲說:
“共軍攻上來了,趕快開炮支援!”
唐秉琳要的就是這句話,他馬上指令各炮台,将原本的标定區域縮短400米開火。
這下子145師倒了血黴,從江陰炮台射出的炮彈,全都砸在了他們自己的頭上,打得145師屁滾尿流、哭爹喊娘,連電話線都炸斷了。
145師師長顧不得保密紀律,直接在報話機中明語呼叫:
“别打了、别打了!炮彈全打到我們頭上了!”
被打成潰軍的國民黨軍隊
炮擊八圩港,正是事前約定的江陰要塞起義的信号之一,在監聽到145師師長的呼叫後,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下達了指令:
全軍開始渡江!
與此同時,正在遊動炮團指揮部的王征明也向炮台指揮部打來了電話,在确認是唐秉琳接聽電話後,王征明發出訓示:
“立即調轉炮口,向敵軍射擊,配合我軍渡江,時間緊迫,不得有誤!”
唐秉琳接到指令,馬上動身前往第一炮台,臨走前,他安排唐秉煜與29軍派來的幹部李幹、秘密聯絡員吳銘3人,在指揮總台盯住戴戎光。
來到第一炮台後,唐秉琳一邊指令第二炮台台長丁佩基向對岸發射不裝引信的炮彈,以迷惑戴戎光,一面派人切斷了炮台總指揮部通往外部的一切通訊線路,確定戴戎光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做完這些工作後,唐秉琳下令,江陰要塞全部調轉炮口,向駐守在江陰、無錫的國民黨21軍各個陣地猛烈開火,打得21軍抱頭鼠竄,徹底喪失了反撲的能力。
渡江戰役雕塑
04尾聲
當震天動地的炮聲響起時,留在炮兵總台指揮所裡的唐秉煜、李幹、吳銘3人,也舉槍對準了戴戎光,向他宣布了江陰要塞全體起義的事實,喝令他立即投降。
眼見大勢已去,戴戎光長歎一聲,将佩槍扔在地上,一屁股癱坐在了行軍床上。
4月23日,整個江陰縣城,終于迎來了解放。24日下午,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在江陰要塞接見了唐秉琳等有功之臣。
面對這些在敵後奮戰了近三年的地下工作者,粟裕動情地說道:
“你們為我軍順利渡江做出了貢獻,為人民立了功,黨和人民是不會忘記你們的!”
江陰要塞部分功臣合影 前排左起:王剛 王征明 李幹 徐以遜 後排左起:曹炳三 吳廣文 唐秉琳 李雲葵 陸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