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本中越战争回忆录,步兵团担任开路先锋,最先攻占越南省会城市

本文介绍一部优秀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作品《铁血军魂——陆军372团指战员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回忆》(上下册,以下简称《铁血》),由在原解放军广州军区陆军第42军124师372团服役的周老兵编著。2019年越战四十周年之际,周老兵受战友鼓励,开始忆述战争往事。他将回忆文章按天记事,曾以《穿插越北的生死历程》为名在公众号进行连载。后应网友要求,又结集成书,定名为《浴血28天——一个42军士兵的战争回忆》,很受好评。在此基础上,周老兵雄心勃发,又广泛采访战友,集合参战人员的回忆及有关资料,历时一年零十个月,洋洋两卷37万字,编著完成《铁血》一书,既得偿部队指战员的心愿,也为相关研究领域填补了一个空白。

这本中越战争回忆录,步兵团担任开路先锋,最先攻占越南省会城市

说到1979年的那场战争,我军全线出动了9个野战军及配属部队共29个陆军师,参战军人达30余万,加上其他海空军和配属兵种,共有55万余人定格了那段南疆岁月。就战争过程而言,战场分为东西两线,其中以东线广西方向为主要打击方向,而东线的重头戏又是高平战役。先后加入此战场的有11个陆军师,其中夺得攻占越北第一个省会城市高平荣誉的是陆军第42军124师,该师最先进入高平的则为步兵372团。

高平战场的北南两翼分别由第41军、第42军负责,集合121师、123师、124师、126师共4个师为主要突击集团,南北夹击、穿插分割,欲聚歼守敌于高平。但因异国作战情况复杂,敌情不熟地形陌生,加上我军高层有轻敌之心,相对准备不足,造成在作战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各部队虽然发扬优良传统,不畏牺牲一往无前,基本都插到了指定位置,但还是大大延迟了战役想定时间,使高平之敌有机会转移,没能完全实现打歼灭战的意图。

这本中越战争回忆录,步兵团担任开路先锋,最先攻占越南省会城市

尽管如此,战后盘点战绩,121师歼敌2898人,我敌交换比为1:1.71;123师歼敌1496人,我敌交换比为1:1.08;124师歼敌2991人,我敌交换比为1:3.32;126师歼敌2054人,我敌交换比为1:1.99。在兵员装备大致差不多的情况下,衡量歼敌总数和我敌交换比,124师的指标都是4个主攻师中最突出的,相对实现了歼敌多、伤亡小的硬核要求。再细考124师参战的3个步兵团,372团是穿插先锋,从布局关突破后始终冲在前面,攻难渡险,九战九捷,最先攻入高平,转战近300公里,在各团中战绩最大,牺牲人数也占到了全师牺牲总数的47%。

步兵372团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其前身最早有随吕正操起义的原东北军第53军691团血统,后成为八路军冀中军区主力16团,抗战结束后挺进东北,历经战火锤炼,敢打硬仗,作风勇猛。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第一至第四次战役,涌现了“三八线尖刀”英雄连、“追击英雄”冷树国、“孤胆英雄”于世才等一批英模集体与功臣。回国后,该团随师担负战备值班任务,保持甲种满员,并成为全军迎外部队之一。正是具有了上述基础,步兵372团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于1979年再立新功,打出了国威军威。

这本中越战争回忆录,步兵团担任开路先锋,最先攻占越南省会城市

《铁血》中收录了很多124师和372团指战员的回忆,从多侧面、多角度反映了这场战争的图景,细节生动,语言质朴,饱含深情,不但具有较高的史学研究价值,也是一部非常好看耐读的战史作品。对此,编著者周老兵披露了自己的心声:

“亲爱的战友、朋友,请你走进书中,了解这场战争,了解战争中可歌可泣的铁血军人,唤醒人们对军人的尊崇,不可不读,不可不收藏。歌颂英雄,弘扬勇敢战斗精神,展示参战人员形象,以让我们的儿孙记住这些往昔的惨烈残酷和英勇故事,这是我撰写战争回忆录的初衷和目的之一。”

除了《铁血》外,周老兵还编著了《血色记忆》(11万字,220页)、《浸血绷带》(16万字,320页)两部作品,内容反映了高平战场和西线云南方向参战卫生人员的回忆,以及重新修订的《浴血28天——一个42军士兵的战争回忆》,史料珍贵,进一步丰富了对这场战争的观察。在此,向所有参加这场战争保卫祖国的指战员致敬!

作者微信公众号:沈听雪的历史文集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