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城衛士”奔走曠野30年:守護“那道精神牆”

作者:海外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忻州12月28日電 題:“長城衛士”奔走曠野30年:守護“那道精神牆”

作者 楊靜

1990年起至今,30餘年間,長城愛好者楊峻峰,奔走于曠野,考察、研究長城,書寫200餘萬字,拍攝數萬張長城照片,宣傳、保護長城。

“長城衛士”奔走曠野30年:守護“那道精神牆”

楊峻峰帶領忻州長城專家考察神池項家溝長城。 楊峻峰提供

28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市網信辦和中國新聞網主辦的“弘揚長城精神 傳承愛國情懷”網絡主題活動正在舉行。楊峻峰向中新網記者講述自己與長城的故事。

“長城衛士”奔走曠野30年:守護“那道精神牆”

楊峻峰考察甯武管涔山深處戰國趙長城。 楊峻峰提供

巍巍長城逶迤中國北方,宛若巨龍,在千裡關山、萬裡大漠中,奔騰跌宕。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山西等15個省(區、市)。山西境内,經國家文物局認定的曆代長城共計4266個點、段,總長1401.23千米,其點、段數量列全國第三。

“長城衛士”奔走曠野30年:守護“那道精神牆”

丈量古墩台大小。 楊峻峰提供

忻州作為山西省長城分布最大的區域,據史書記載,其轄區14個縣(市、區)中,有13個修築過長城。據近年來文物部門的普查資料,境内儲存較完好的明長城有248.731公裡,儲存較好的早期長城有229.857公裡。

偏關老牛灣,長城與黃河于此握手;經靜樂、忻府區、原平到甯武、五寨的東魏長城,是中國發現的唯一的東魏長城;岢岚縣境内的長城是中國留存下來的唯一一座宋代長城,甯武關是中國明長城段唯一的水關;甯武縣東寨鎮的趙長城是中國修築最早的長城之一。

2020年11月24日,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名單,其中,忻州市繁峙縣明長城茨溝營段,代縣和山陰縣明長城新廣武——白草口段,偏關縣明長城小元峁段,偏關縣明長城老牛灣段,列名榜上。

“在考察長城的過程中,那些嚴重破壞長城的現象刺痛着我。”楊峻峰說,長城慘遭破壞的原因主要有采礦破壞、項目工程破壞、修路造成破壞、農民種地造成破壞、蓋房拆毀城磚、開發旅遊遊客登牆體破壞古城等。“特别是采礦破壞,對長城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2015年,忻州市将長城内容寫進《中共忻州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2017年,忻州市召開長城(忻州段)保護開發座談會,提出進一步挖掘忻州長城的資源價值,将長城(忻州段)作為該市第二類第二處世界遺産。

此外,借助山西省委、省政府“黃河、長城、太行”旅遊新三闆的戰略決策,當地建起了長城博物館和長城碑林,對多地長城城門和城牆進行維修,對偏關縣老營堡的曆史建築進行複修,并豎立長城重點段落保護标志,配備長城保護員等。

30餘年間,楊峻峰采風于史志、調研于民間,不斷積累經驗,為宣傳、保護長城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緻力于長城保護和修複,楊峻峰入選“山西省長城保護研究十大傑出人物”,并被評為“山西省文物保護模範個人”“山西十大最美長城衛士”“忻州市長城保護先進個人”。

2009年,楊峻峰組建忻州市長城學會,由當地文物部門管理,學會自費集資,在考察長城、研究長城、宣傳長城、保護長城、出版刊物方面作出貢獻,其研究成果為當地在長城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方面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他說,忻州長城文化深厚、體量大、地區分布廣,保護難度很大。“希望盡自己努力,為保護長城出一分力,讓更多人了解長城的重要價值,扼制破壞。”楊峻峰說。(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