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定義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
◆人們往往是重視生命,樂于理财,而忽略了時間管理。
◆善用時間,就是善用自己的生命!
時間管理是在日常事務中執着并有目标地應用可靠的工作技巧,引導并安排管理自己及個人的生活,合理有效地利用可以支配的時間。
時間管理的目的
時間管理的目的就是将時間投入與你的目标相關的工作,達到“三效",即效果、效率、效能。
效果,是确定的期待結果;
效率,是用最小的代價或花費所獲得的結果;
效能,是用最小的代價或花費,獲得最佳的期待結果。

圖2-1 時間管理的“三效”關系
時間管理理論的曆史演進
學習時間管理,首先了解一下時間管理理論的曆史演進。因為科技發展的過程中,每一個人追求的就是更好的效率、效能、效果。在追求的過程中,如何去節約更多的時間,如何把時間投入到最有效率的結果上,曆史上曾存在幾種方式,這種方式間發生的變化就好像一個曆史的演進。
第一代時間管理理論
基本是備忘錄型。一方面順其自然,另一方面也會追蹤時間的安排。備忘錄管理的特色就是寫紙條,這種備忘錄可以随身攜帶,忘了就把它拿出來翻一下。如果今天一天結束完成了大部分的事情,就可以在備忘錄上劃掉,否則就要增列到明天的備忘錄上。這就是第一代時間管理,叫做備忘錄的時間管理。
這種時間管理的優點是:重要的事情變化時的應變力很強,是順應事實的。另一個優點就是沒有壓力,或者壓力比較小。備忘錄型的管理便于追蹤那些待辦事項。
但備忘錄管理沒有嚴整組織架構,比較随意,是以往往會漏掉一些事情。忽略了整體性的組織規劃,有時候會面臨一種好像在應付狀況或者在應付一些工作上的事情,這是第一代時間管理的缺點。
第二代時間管理理論
強調的是“規劃與準備”,特色是記事簿。特點是制定時間表,記錄應該做的事情,表明應該完成的期限,注明開會的日期等等。
這種管理模式優點是追蹤約會以及應該做的事情。通過制定的目标和規劃完成的事情達成率比較高。
缺點是容易産生凡事都要安排的習慣,找不到思考的空間。
第三代時間管理理論
主旨是“規劃、制定優先順序,操之在我”。這一代的管理強調的是價值,制定中長短的目标以期實作一種價值觀。是以它的特色就是将每天活動,寫在紙上或者輸入計算機,詳細地規劃各式各樣的規劃表或者組織表。它主要是為了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
第三代時間管理的優點是比較強調價值觀,以價值為依據,或者以價值為導向的一種生活工作的方式。它能夠發揮長期、中期或者短期目标的效果,也能透過每天的規劃,安排優先的順序,可以提高生産力;它的效率比較高,可以感到井然有序。
第三代時間管理的疏忽表現在忽略了自然法則,缺乏遠見。因為它是以價值為導向,你要得到這些東西,你認為這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以在安排上往往會有些疏失,其實價值觀未必是自然法則。
第四代時間管理
強調了一切以自然法則為中心的羅盤理論。這種管理法則超越傳統上追求更快、更好、更具有效率的觀念,它不是換一個時鐘,而是提供一個羅盤,因為人走的多快是一回事,方向對才是最重要的。怎麼走,不是求快,而是怎麼向未來的目标接近。
這種管理理論強調的是每一天的行動,每一個時段的行動,都要與未來的目标很接近,是以它強調的是一種方向,也叫做正北理論。
表2-1 時間管理理論的曆史演進
理論的演進
特點
優點
缺點
第一代時間管理
備忘錄型
應變力很強沒有壓力
随意忽略整體規劃
第二代時間管理
記事簿規劃與準備
追蹤約會事件達成率比較高
産生安排的習慣
第三代時間管理
強調價值規劃、制定優先順序
以價值為導向提高生産率
忽略了自然法則缺乏遠見
第四代時間管理
自然法則和羅盤理論
效率方向對
在你的生活過程當中,每一個決定不是離開你人生的目标很遠,就是離你人生的目标很近。是以你每一個時刻都在做選擇,每一個時刻都在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