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作者愛吃"頭"、雞頭、鴨頭、豬頭、魚頭、羊頭、兔頭、抓吃

溫/劉成銀

小時候,家裡殺了小公雞,雞頭永遠是我的。吃雞頭需要用手抓才能吃,上瘾之前。先撕口,把絲肉的骨頭碎得細得吃幹淨,當然不能忘記雞舌,那是一件好事。雞冠也美味又肥。雞頭的樣子就這樣被啃幹淨了。然後,上下牙齒輕輕地,雞腦出來,隻有白色的果實很大,那就是雞頭的靈魂,輕輕吸吮,滑入喉嚨。雖然雞頭肉很小,但味道非常美味。

朋友都知道我的愛好,每次我吃烤雞男,雞頭都是留給我的。那雞頭大啊,夠有兩個,雞冠也大,雞腦也多,啃咬就解決了問題。後來,聽說溫州人也愛吃雞頭,有個特制做鹵素雞頭的生意,據說家鄉有鹵素雞頭的商家不是一般味道鮮美,但是沒有機會品嘗,有些遺憾。

作者愛吃"頭"、雞頭、鴨頭、豬頭、魚頭、羊頭、兔頭、抓吃

紅烤雞頭

其實兔頭比雞頭好,比雞頭大,啃起來更上瘾。啃兔子頭是一種緩慢的生活,焦慮起來,就像上海人吃螃蟹一樣,一絲肉是放不開的。筆者經營餐飲時,兔頭從不敢賣,好東西自然任由自己喜好。一個兔頭三兩個燒酒,燒酒酒精夾雜着兔頭的清新氣味,普通生活有嘈雜的味道。

重慶人也愛吃兔頭,辣鮮香味,吃熱嘴,開胃菜啊,啃一個,再一個,吃上瘾,根本停不下來。兔子的大腦,兔子的眼睛,兔子的舌頭,同樣不能放手。鑽在骨縫裡的絲滑瘦肉是放不開的,用牙簽細細挑出來,肉中的骨隙是最香的。自己肉不多,吃的是辣,吃兔頭,需要充分調動嘴、嘴唇、舌頭,才能嘗到兔頭的味道。

作者愛吃"頭"、雞頭、鴨頭、豬頭、魚頭、羊頭、兔頭、抓吃

辣兔頭

愛上羊頭是江陰早期工作的問題。機關旁邊有一條破舊的小巷,居然叫南軒街,小巷不寬,不長,隻有40米左右,但很熱鬧。巷子裡有個專門做羊湯的老婦人。晚上下班後,坐在她老店裡,喝了一碗羊頭湯,再來一個爐子烤的烤餅,就開啟了一場簡單的夜生活。羊頭湯呈乳白色,湯有羊頭肉、羊眼、羊舌、羊血,漂浮在一層青蒜葉上。在一個大冬夜,喝一杯熱嘴羊湯,渾身溫暖,忘疲勞,忘寒。

能使羊頭高大,應該算是老北京人。北京有一道名菜叫"白水羊頭",刀功講究,成品色白潔淨,肉片又大又薄,用特制胡椒鹽吃,軟脆,醇厚,風味獨特。筆者去北京的機會不多,偶爾去兩次。白橋街有一家餐廳主打白水羊頭,叫"李季羊頭",曾有幸品嘗過,羊頭肉整齊地放在盤子裡,一整隻羊頭、羊耳朵、羊舌、羊的眼睛都在裡面,晶瑩剔透,賞心悅目。口感,柔和酥脆,醇厚。筆者也試過幾次,味道相似,但達不到那種"幹淨"的味道,于是放棄了在自己店裡推廣。

作者愛吃"頭"、雞頭、鴨頭、豬頭、魚頭、羊頭、兔頭、抓吃

白水羊頭

鴨頭不叫吃,叫啃,啃鴨頭。那一年到武漢,是一位文學朋友的回訪。武漢人能吃到辣味,一五七條油蝦就足以讓你體會到武漢人的"胡椒瘾"。武漢人可以多吃頭、鴨頭、兔頭、豬頭,都很好吃,頭不叫頭,叫"腦寬"、"豬腦"、"鴨腦寬"。在武漢,街上都得賣鴨頭,記得家裡有個叫"八環鴨頭",鴨頭鹵素很差,容易一分為二,然後半個鴨頭進嘴裡,用牙齒撕掉外層最大的肉塊。第一種味道是麻,其次是辣味掃舌間,鴨頭肉味道很軟,連骨頭都軟,連骨頭都讨厭和肉一起吃。一隻鴨子的頭被啃了一口,眉尖發燙得汗珠滾滾而來。

無論是在我的第二故鄉常州,還是在我的家鄉台州,都有啃鴨頭的習慣。南方鴨頭呈鹵化,紅潤,味鹹,正好适合火,鴨皮像橡皮筋一樣有彈性。其實自己啃鴨頭也沒見過别人啃過瘾,看看别人那種啃鴨頭,看起來很美味,吐出的已經喉嚨裡滾了。其實,女孩子喜歡咬鴨頭,也是千歲絕生的:女孩啃鴨頭,女孩疑疑鴨頭鹹;《夢見紅樓》有一段描寫,第一節女人啃鴨"S湘雲吃了酒,摘了一塊鴨肉口,突然看到碗裡有半個鴨頭,然後挑出來吃腦袋。鴨頭的精華是鴨腦,嫩如内脂豆腐。

作者愛吃"頭"、雞頭、鴨頭、豬頭、魚頭、羊頭、兔頭、抓吃

鹵素鴨頭

都說吃魚頭聰明,百度雲:魚頭營養豐富,口感好,富含人體必需的卵磷脂和不飽和脂肪酸。有助于增強男性性功能,有利于降低血脂、大腦健康、延緩衰老等作用。絕大多數人隻知道魚頭肥頭魚好吃,有名"頭鋤頭、肉鋤頭"之稱,炖一鍋砂鍋魚頭,湯色乳白色濃稠,魚頭肉光滑肥膩。不過,其他淡水魚的頭部也是好東西。

筆者從小就對魚頭情有獨鐘,隻要魚頭都在吃,大到花頭,小到鲭魚頭,都很好吃。那小牛奶蛞蝓的頭也像硬币那麼大,但頭上卻含着鮮為人知的美味,輕輕地把魚唇吸進嘴裡,魚嘴處的頭骨變成一個洞,輕輕吸吮,"咕噜咕噜"一聲,魚腦在吸盤喉嚨口上,胖乎乎的光滑,入口是化學的。拿黑魚頭來說,腦殼一根硬棍,肉不多,不過,如果用它炖一鍋魚頭豆腐湯,絕對是好吃的,更重要的是魚臉兩面兩塊肉,白如玉,精緻可口。

做餐飲經常去水産批發市場拿魚,魚殺手經常把草魚頭往一邊扔,那東西便宜夠你不敢想象,一塊錢兩塊,筆者經常買一二二還來解決。魚頭洗幹淨,用黃酒、細鹽、洋蔥姜爆料到泡菜聞起來,在砂鍋上部分放大蒜,魚頭代碼在砂鍋裡,做成辣魚頭,既在酒下,又在米飯下,主魚下巴上兩塊肉,肉緊, 充滿生的,難得的美味。

作者愛吃"頭"、雞頭、鴨頭、豬頭、魚頭、羊頭、兔頭、抓吃

砂鍋魚頭

至于豬頭,并不罕見,從零食到大,從吃到老,但一直沒吃過。在七八十年代,農曆新年過節一家燒豬頭肉,把一大鍋端在桌子上,大片花,吃大嚼,叫快樂。至于扒手豬頭,氣味濃郁,入口軟腐,胖而不膩。最美味的是當豬的眼睛、嘴唇、梯子和臉頰兩邊的兩塊桃肉,宋朝朝臣王全斌曾以《豬頭詩》為證:"嘴長長毛又淺,長在山裡吃藥苗。香蕉葉用蒸包裹,煮熟後用杏醬澆水。紅色清新稱為金盤,柔和的香味真的很挑剔。如果比較根,根隻吃藤條一起吃。"

即便是現在,每個漫長的冬節,天氣寒冷,筆者都會做一個手工腌制的鹽漬豬頭,把豬頭腌制到陽光下取油,挂到通風處幾個月都沒變。想切一塊的時候吃,在米飯水泡裡給部分鹽,洗幹淨後将米鍋蒸熟,豬頭的油脂滲入米飯中,米漿滲透到豬頭肉中,米飯鮮美,豬頭肉香味濃郁,沒有味道,隻好藏在床底下一瓶舊窖裡出來, 醉風,醉月。

作者愛吃"頭"、雞頭、鴨頭、豬頭、魚頭、羊頭、兔頭、抓吃

白色鹹豬頭

頭條新聞吃得像雲朵,相信我和很多朋友,也好嘴。"喜歡做雞頭,不做鳳尾魚"在我眼裡變成了"喜歡啃雞頭,不吃鳳腿"。你還喜歡吃什麼?在評論部分分享。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 http://www.twitter.com/liu.com/liu-shade-L.L.,每天分享更多亮點。

作者愛吃"頭"、雞頭、鴨頭、豬頭、魚頭、羊頭、兔頭、抓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