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鋼鐵俠發飙】馬斯克怒怼哈佛大學教授:你對通用人工智能一無所知

世上并沒有那麼多非黑即白的事情。

馬斯克一邊高喊人工智能是人類威脅,一邊又在做L5自動駕駛,很多人認為他這種做法表裡不一。最近,哈佛大學教授Steven Pinker就是直接跳出來指責馬斯克的人。Pinker曾被《時代》列為“目前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聲譽顯赫。

不過,“鋼鐵俠”馬斯克也不是吃素的,他在推特下留言說:如果連Pinker都不清楚功能性/狹義人工智能(例如自動駕駛汽車)和通用人工智能之間的差別……人類就有大麻煩了。”

馬斯克怒怼哈佛教授:不懂人工智能

“如果伊隆·馬斯克真的認真對待人工智能的威脅,他會停止制造這些自動駕駛汽車,這是我們将要看到的第一種先進的人工智能。”Pinker在上個月24日的Wired雜志上稱。目前,特斯拉汽車号稱已經支援L5完全無人駕駛,但相關軟體還未更新。

Steven Pinker

Pinker是哈佛大學教授,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并兩次入圍普利策獎,獲得9個名譽博士學位,被《時代》列為“目前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此外,在Wired雜志上,他還認為高度發達的外星文明傾向于和平與寬容,是以先進的外星人更可能是友好的。

Pinker半個月前說的這些話在當時并沒有引起太多關注,但看熱鬧的不嫌事兒大,有好事的推特網友轉發Pinker評價馬斯克的上述言論,并手動@馬斯克,一下子就引起了“鋼鐵俠”的注意。

【鋼鐵俠發飙】馬斯克怒怼哈佛大學教授:你對通用人工智能一無所知

“哇,如果連Pinker都不清楚功能性/狹義人工智能(例如自動駕駛汽車)和通用人工智能之間的差別,當後者擁有100萬倍于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時候,人類就有大麻煩了。”

很明顯,馬斯克認為Pinker這樣聲譽顯赫的學者是不懂人工智能的,“非黑即白”的問題出現在了這名大教授身上。

開發自動駕駛可能會對開發通用人工智能做出一些貢獻,這肯定會引發關于我們如何教育訓練機器的道德問題。但是,正如馬斯克所指出的那樣,即使是完全完美的自動駕駛汽車,也不會出現邊緣化或傷害人類的“想法”。

馬斯克“非黑即白”的煩惱:自動駕駛不是通用人工智能

上個月,馬斯克退出了他親手創辦OpenAI董事會。

OpenAI是一家非盈利的、用開放的方法研究通用人工智能、防止AI被大公司壟斷的研究機構,馬斯克是OpenAI最大的投資人之一。

官方宣稱,馬斯克的退出是為了避免OpenAI将來與特斯拉可能發生的利益沖突。消息一出,很多人認為馬斯克不再覺得人工智能是人類的威脅,并全力推進特斯拉的L5。

而此次馬斯克怒怼哈佛大學教授Pinker,也可以看做是對這種“非黑即白”的看法進行回應。實際上,馬斯克并沒有完全與OpenAI做切割,他仍然是OpenAI的捐贈者,并将繼續為該團隊提供建議。

此外,馬斯克曾頻繁警告人工智能的危險已經觸及到它們可能用于控制武器或操縱資訊來引發全球性沖突。實體學家霍金以及比爾·蓋茨也以類似的方式警告說,AI在超過我們的生物智能時可以“取代”人類。

但這些擔憂是關于所謂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即系統能夠複制所有人類決策。但像特斯拉的Autopilot、AlphaGo和Facebook的新聞推送算法等系統是馬斯克口中的功能性/狹義人工智能,兩者完全不同的,狹義的AI系統旨在處理一項離散任務。

人工智能多久“統治”人類?谷歌前CEO:起碼還有一二十年的時間

雖然狹義人工智能并不會給人類造成威脅,但馬斯克等人對通用人工智能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可至于多少年之後通用人工智能會成為人類的威脅,現在還沒有準确的說法。

日前,谷歌前CEO Eric Schmidt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言時稱,至少在下一個十年,機器人還不可能奴役或消滅人類。他說:

“每個人都喜歡談論電影風格的世界末日場景,但我可以很自信地預測,這樣的場景距離我們起碼還有一二十年的時間。是以我們可以擔憂,但那是很久以後的事情。”

【鋼鐵俠發飙】馬斯克怒怼哈佛大學教授:你對通用人工智能一無所知

谷歌前CEO Eric Schmidt

Schmidt的話并沒有十分令人欣慰。

近年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飛速發展已經擴大了讨論的範圍。整整一代人都是在科幻電影中長大的,電影描繪的是機器人的起義,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當我們想到機器人的未來時,這些場景正是我們想象的場景。

這樣想當然是合理的,但不太可能。Schmidt接着說:

“另外一點,我想提醒大家,這些技術本身存在着嚴重的錯誤,它們不應該被用于生命攸關的決策。是以我不想坐在一架由電腦負責有關飛行的一切決策的飛機上。這項技術還不夠可靠——在使用上存在太多錯誤。它可以建議,它使你更聰明等等,但我不會讓它負責指揮和控制。”

最後一句話是關鍵。

研究者很清楚(盡管大多數普通人不這樣認為),AI并不适合取代人類,因為它是為了增強人類的。人類的大腦很複雜。雖然普遍來說,40歲的人無法記住維基百科,也不能打敗最厲害的撲克玩家,但典型的機器人并不能處理人類擅長的簡單的即興創作。

但事實上,AI和機器人擅長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不需要技巧的工作,既簡單而可重複的目标,這些目标都很容易定義和測量。機器人并不擅長即興創作; 他們需要一套明确的規則,這些規則将越來越需要包含故障安全措施,以在發生故障時關閉機器。

盡管這些技術将會繼續得到改進,但感覺還不會出現。如果一個機器人要程式設計危險的機器人,它必須被程式設計為危險的。是以我們不是應該擔心機器人,而是應該擔心負責寫代碼的人。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3-4

本文作者:張乾、肖琴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新智元,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AI_era”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