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錢理群|“眯眯眼”與“辱華”背後,談談魯迅對自大的愛國者的質疑

近日,有網友曬出三隻松鼠2019年10月份的産品宣傳海報,因海報中模特的“眯眯眼”妝容,部分網民認為該品牌在故意醜化中國人,事件在微網誌上引發争議。批評的一方認為三隻松鼠确實醜化中國人,“必須堅決抵制這種故意迎合西方醜化國人形象審美觀的廣告”。另一方則認為審美多樣化,不必上綱上線,還有網友曬出丹鳳眼的關羽像、樂山大佛像、以及唐代仕女圖,質問:這算不算辱華?

錢理群|“眯眯眼”與“辱華”背後,談談魯迅對自大的愛國者的質疑

這些年,主旋律影片的火爆足以說明,我們正處在這樣一個榮辱與共的時代,人們希望在電影、音樂、體育、時尚這樣能展現軟實力的行業中,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這次,人們對“辱華”的敏感某種程度上展現的也是主體意識的增長,要求奪回屬于自己的文化解釋權。但正如魯迅所說,把愛國主義推到極端,就會産生巨大的危險。

打着“愛國”的旗号,“把國裡的習慣制度擡得很高,贊美的了不得”,并拒絕向外國學習、吸取與自己不同的世界文明,大談中國“道德天下第一”,“外國物質文明雖高,中國公德心更好”,“外國也有叫化子”,最後發展到“中國便是野蠻的好”,就走向“愛國的自大”。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錢理群新編魯迅作品選讀》中相關篇章。

*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和處理“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關系?歡迎在留言區評論。

錢理群|“眯眯眼”與“辱華”背後,談談魯迅對自大的愛國者的質疑
錢理群|“眯眯眼”與“辱華”背後,談談魯迅對自大的愛國者的質疑

錢理群,一九三九年生。當代著名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研究、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研究。對二十世紀中國經驗和中國道路的總結和反思,受到海内外的高度重視。主要著作有《周作人傳》《心靈的探索》《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我的精神自傳》《歲月滄桑》《豐富的痛苦》《大小舞台之間》《1948:天地玄黃》《與魯迅相遇》《魯迅與當代中國》等。

導讀《随感錄·三十八》

錢理群 文

我每回講魯迅,都會遇到這樣的質疑和提問:魯迅到底有什麼特别的意義,我們今天為什麼需要魯迅?我總是這樣回答:魯迅是另一種存在,另一種聲音,另一種思維,因而也就是另一種可能性。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大講“正統”“道統”、同化力極強的文化結構和傳統來說,魯迅是一個“異端”,一個永遠站在邊緣,說些不入耳、不動聽的話的質疑者、批判者。他的意義和價值也就在這裡: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幸虧有了魯迅,也許還有其他的另類,才形成某種張力,才留下未被規範收編的另一種發展可能性。

錢理群|“眯眯眼”與“辱華”背後,談談魯迅對自大的愛國者的質疑

b站課程“錢理群講魯迅”第三講的截圖

這樣講或許過于抽象,那麼,我們就來具體讨論魯迅的異端思維的一個特點:他喜歡對公認的似乎無可置疑的價值觀、公理、公意或定論提出質疑。這篇《随感錄》讨論的就是“愛國主義”的問題。魯迅當然是一個愛國主義者,這也是他和其弟周作人的分歧所在。他在病重時還特地托人給周作人打招呼: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在維護國家獨立、統一問題上,一定要有鮮明的立場和态度。但魯迅之為魯迅就在于,他還看到了另一面:把愛國主義推到極端,就會産生巨大的危險。于是,就有了這裡對“愛國的自大”的高度警惕。他提醒人們注意,打着“愛國”的旗号,“把國裡的習慣制度擡得很高,贊美的了不得”,并拒絕向外國學習、吸取與自己不同的世界文明,大談中國“道德天下第一”,“外國物質文明雖高,中國公德心更好”,“外國也有叫化子”,最後發展到“中國便是野蠻的好”,就走向“愛國的自大”。“古人所作所說的事,沒一件不好,遵行還怕不及,怎敢說到改革?”同時拒絕國民性的改造,不去“醫治思想上的病”。魯迅由此看到的是整個民族“自向滅絕這條路走”的陷阱。他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樣的“自大的愛國者”其實就是“愛亡國者”。

錢理群|“眯眯眼”與“辱華”背後,談談魯迅對自大的愛國者的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魯迅把這樣的“愛國的自大”稱為“合群的自大”;同時提倡“個人的自大”,以與“愛國的自大”對抗。這就實際上提出了一個“個人”、“群體”(集體)與“國家”的關系問題。魯迅強調,“‘個人的自大’,就是獨異,是對庸衆宣戰”,“但一切新思想,多從他們出來,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從他們發端。是以多有這‘個人的自大’的國民,真是多福氣!多幸運!”這都是典型的“五四”啟蒙主義的觀點。

這也就引起了讨論的興趣:今天,應該如何看待強調個人獨立價值的“五四”啟蒙主義?這背後有一個如何看待和處理“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關系問題。讀者朋友,你們怎麼看呢?

熱風

1918年,北京北新書局

随感錄·三十八

錢理群|“眯眯眼”與“辱華”背後,談談魯迅對自大的愛國者的質疑
錢理群|“眯眯眼”與“辱華”背後,談談魯迅對自大的愛國者的質疑
錢理群|“眯眯眼”與“辱華”背後,談談魯迅對自大的愛國者的質疑
錢理群|“眯眯眼”與“辱華”背後,談談魯迅對自大的愛國者的質疑
錢理群|“眯眯眼”與“辱華”背後,談談魯迅對自大的愛國者的質疑

〔注釋〕

Nordan,諾爾道(1849—1923),出生于匈牙利的德國醫生,政論家,作家。

“國民之敵”,原為挪威劇作家易蔔生劇本《國民之敢》的主人公斯托曼。斯托曼是一個溫泉浴場的醫務官,因發現浴場礦泉裡含有傳染病菌,建議對浴場加以改建。而市政當局和市民卻擔心經濟利益受損,竭力反對,終于将斯托曼革職,宣布他為“國民公敵”。

Mob,英語:群氓、烏合之衆。

張之洞(1837—1909),清末洋務派首領之一,曾任兩廣總督、湖廣總督、軍機大臣等職。著有《勸學篇》一書,鼓吹“舊學為體,西學為用”。

這裡是指任鴻隽的言論。當時錢玄同等人提出,改造中國舊文化須首先廢滅漢字。任鴻隽為反駁此說,故以偏頗姿态宣稱:中國的昏亂根源不僅在于文字,而且存在于所有中國人的心腦中,是以“若要中國好,除非使中國人種先行滅絕”!(見《新青年》第5卷第2号任鴻隽緻胡适一信)

牛二,《水浒傳》中的一個無賴形象。

G·Le Bon,通譯勒朋(1841—1931),法國醫生和社會心理學家。

打臉,指中國傳統戲曲按照“臉譜”勾畫花臉的化妝術;打把子,指傳統戲曲中的武打動作。

六百零六,即六〇六,亦稱酒爾佛散(德文Salvarsan的音譯)、胂凡納明(英文arsphenamine的音譯),一種抗梅毒藥。六〇六這一名稱得自該藥試驗階段獲得的第六〇六号化合物。

張獻忠(1606—1646),明末農民軍首領。崇祯十七年入川,建立大西國,後于清順治三年被清兵剿滅。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