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一些腦海裡就能自動配音的電影片段有哪些?
小康醫生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夏洛特煩惱》中,夏洛和一大爺的對話:

當然,在哈哈大笑之餘,很自然将這位大爺“診斷”為耳背。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人老了,耳朵自然就不好使了,畢竟上了年紀的老人,十有八九都會出現老年性耳聾。
然而,從近幾年資料可以看到,如今的“聾”可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
目前,全球有11億年輕人将成為“小聾人”
據世衛組織在今年2月所公布的一組資料,目前全球大約有11億12--35歲的年輕人正面臨着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
從資料可以看到,從2008年到2018年,我國聽力損失者從原先的7400萬增加到9600萬。
按照世衛組織的預測,若不采取行動的話,全球将在2030年出現6.3億人罹患殘疾性聽力損失,而在2050年,這個數字将會上升到9億人以上。
年紀輕輕,為何耳朵不好使?
1、不良的用耳習慣
耳機,已經成為了當下年輕人躲避社交的最好方式之一。
但長期佩戴耳機,耳機裡的高頻率的噪聲就會引起不可逆轉的聽力損失。
據中國一項調查研究顯示:當下在校大學生的耳機使用率達到99.8%,長期使用耳機後,有28%的學生出現噪音性聽力損傷,13.4%的學生出現慢性耳鳴。
然而更可怕的是,人們對聽力損失往往毫無知覺。
2、耳朵受到了外傷所導緻
若耳朵遭受到了外界的傷害,也會直接影響到人的聽力情況。
不少人耳朵受到重擊或者受傷後,并沒有引起重視,最終會喪失聽力。
若是平時不注意保護自己的耳朵健康,使外耳道出現劃傷,或者強烈的撞擊,也會使鼓膜受到傷害,久而久之形成嚴重的耳道疾病,導緻聽力出現下降。
這種情況在生活中是比較常發生的。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大家在使用挖耳勺清潔耳内的時候,會因為用力過猛,或者不留神,使挖耳勺傷害到鼓膜,也會導緻聽力受損。
3、不健康的掏耳朵習慣
事實上,正常的耳屎并不會影響到耳朵的健康的。
耳屎主要是來自于外耳道皮膚的皮脂腺正常分泌,它能夠在耳道裡形成一層保護膜,就會隔離微生物、小蟲子體積其他刺激。
但若反複掏耳朵,又或者用一些堅硬的物體掏耳朵,比如金屬挖耳勺等,導緻原本就嬌嫩的外耳道皮膚以及骨膜受到損傷。
輕者可能會引發耳朵疼痛、流血等,嚴重者可能會引發中耳感染、耳朵流膿,引起聽力下降。
另外,年輕人喜歡的KTV、酒吧、夜總會、電玩城等場所,高分貝的噪音刺激,也會不斷傷害聽力。
聽力一旦受損,就真的不可逆轉
無論時間長短,隻要耳朵接觸到巨大的高分貝噪音,就會引發耳朵的感覺細胞疲勞,進而出現暫時性的聽力或者耳鳴。
但若長期接觸或者音量特别大,或許持續時間較長,就會引發感覺細胞核其他結構出現永久性損害,導緻出現不可逆轉的聽力損失。
聽力逐漸喪失,就會影響到言語的了解,進而造成個人生活品質出現負面影響。
是以,奉勸各位年輕人,好好保護自己所剩不多的聽力。
保持低音量、使用适配的耳機、限制每天使用個人音頻裝置的時間、以及重視聽力安全等級、處在噪音較大的場所戴好耳塞等.......
這些種種的細節,都能避免我們聽力遭受更大的傷害。
正所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無論是聽力也好,視力也罷,咱們都需要好好守護。
參考文獻:
【1】Le Prell CG,Hensley BN,Campbell KC,Hall JW 3rd,Guire K.“聽力正常”大學生群體聽力損失的證據.國際聽力雜志2011;50:21–31.
【2】Rabinowitz PM.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Am Fam Physician 2000;61:2749–56, 2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