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鑄就新輝煌丨劉光宇:用創作為中國精神、中國價值注入重慶力量

12月14日,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一百年來,黨上司文藝戰線不斷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符合中國國情和文化傳統、高揚人民性的文藝發展道路,為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實踐充分證明,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廣大文藝工作者無愧于黨和人民的期待與要求。”來自重慶的文藝工作者代表們,坐在人民大會堂,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

近日,上遊新聞采訪了來自重慶的六位參會代表。總書記的講話深深撼動了他們的心,他們回憶了過去5年重慶文藝界取得的成績,回到重慶,他們更希望未來能夠将重慶的故事、文藝的聲音更加廣泛地傳達出去,樹立新時代文藝渝軍新形象,奮力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慶文藝新篇章。正如總書記所強調,“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鑄就新輝煌丨劉光宇:用創作為中國精神、中國價值注入重慶力量

“當天在現場聽到總書記的講話,我感到‘需要、信賴、感謝’這六個字的分量太重,自己深受鼓舞,感到責任重大。”重慶市音樂家協會主席、重慶市歌劇院院長、重慶交響樂團團長劉光宇在接受了上遊新聞記者專訪時,仍感到十分激動。

把“重慶造”優秀文藝作品推向全國

“中國文聯的大會将總書記的殷切希望與中央的部署就化在了工作報告中。”劉光宇介紹,報告以三大部分,20個方面,将指導思想、過去工作、未來謀劃,以36頁的體量,激勵文藝和文藝家奮身時代潮頭。

劉光宇介紹,近年來,重慶市歌劇院、重慶交響樂團推出了歌劇《塵埃落定》《一江清水向東流》和交響樂《重慶組曲》等一系列文藝作品,最近他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把這些作品推向全國。

民族歌劇《塵埃落定》改編自阿來的茅盾文學獎同名作品,自小說1998年問世以來,先後被搬上川劇、舞劇舞台,重慶市歌劇院于2018年底推出的民族歌劇,則是首次用歌劇的藝術形式對其全新诠釋,自2018年首演後,廣受各界好評,斬獲多個全國大獎。今年已經演出四十多場的《塵埃落定》,已經是問世以來的第12稿版本,在思想性和藝術性等方面對多處細節又進行提升。

2021年,該劇又獲得中國戲劇文學最高獎曹禺劇本獎、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最佳劇目獎、最佳編劇獎,近日又亮相第四屆中國歌劇節并獲得優秀劇目獎。

創作現實題材歌劇是一種責任

《塵埃落定》首演後就深受廣大觀衆的喜愛,業内人士也給予了高度認可和評價,近日市歌劇院還特意舉行了座談會,邀請市級部門、各演出院團的上司、專家,不僅再度為作品把脈問診,也為“重慶造”優秀文藝作品的推廣建言獻策。

劉光宇表示,《塵埃落定》未來除了經典版,還将推出駐場版,“就在我們小劇場進行演出,還有巡演版、音樂會版、故事會版,還有講座式的版本,幾個演員到社群找張桌子,帶一把吉他就能讓老百姓欣賞到高雅藝術。”

在講話中總書記提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步伐……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今年10月15日市歌劇院創作并首演的《一江清水向東流》就是中國首部以長江生态文明建設為主題創作的歌劇,講述了“河長”謝江與女兒投身生态治理行動的故事。

“講話中提出,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守人民立場,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我們院裡也在以人民為中心、為時代畫像,深入地挖掘人的精神活動、深刻地反映時代本質特征,從人性出發,為時代服務。”

“重慶是聞名遐迩的山水之城、美麗之地,在長江經濟帶中起着示範作用,用‘一江清水向東流’作為主題,圍繞長江講述生态文明的問題,說到底,也是與我們每個市民息息相關的生存問題。”劉光宇說。

作為該劇的藝術總監,劉光宇表示,“直轄二十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探索在創作,也是自己給自己壓力,我有時候說,做歌劇其實是跟自己較勁,因為創作很艱難,涉及門類衆多、人員龐大,尤其是現實題材,但即便是‘硬骨頭’也要啃,這是文藝工作者的責任。”

談到未來的計劃,劉光宇表示,“回到重慶後,我又投入了重慶新年音樂會的排練中。在未來的創作中,我們要把藝術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外化成一個一個音符,為中國精神、中國價值注入重慶力量。”

上遊新聞記者 湯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