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回族将軍有功于抗戰

這個回族将軍有功于抗戰

楊德亮(1902——1975),回族,雲南昭通人。1937年11月,成為陸軍少将;幾年後獲得卓著戰功,被晉升為中将,曾任過國民黨第十七軍軍長。

盧溝橋事變後,武漢三鎮失守,淪陷區的抗日救亡團體、進步人士、愛國青年紛紛流亡到蘭州大後方,宣傳抗日,尋覓工作,楊德亮(時任少将師長,并兼任甘肅省保安處長)熱情接待,适當安置。在當時國共合作團結抗日的政治形勢下,他順應抗日潮流,團結蘭州市各界上層人士,組織成立蘭州市“回教救國促進會”,參加抗日宣傳,動員群衆參加抗戰。此期間,楊德亮的其它作為也深得人心。

1938年夏,西安設立中央軍官學校第七分校,在蘭州設立軍官學校第十五期第三總隊,楊德亮兼任總隊長,1939年春又招收第十六期軍校學員,楊德亮為培養下級軍官做出了貢獻;1938年春,日本侵略者派遣間諜到額濟納旗,與蒙王塔旺嘉布勾結,修築飛機場,妄圖侵略河西走廊,切斷蘭新公路,動搖抗戰大後方。而此時的甯(夏)青(海)二馬持觀望态度,楊德亮派兵到額濟納旗,把日本間諜全部捉拿,并耐心做額旗蒙王塔旺嘉布的說服,使其認罪悔過,表示不再做民族分裂、背叛祖國、出賣領土的勾當。

1938年2月到1939年底,日本侵略者出動飛機對蘭州和甯夏中衛縣實施空襲,楊德亮任專職防空副司令,防空措施得力,與支援中國抗戰的蘇聯空軍配合默契,敵機雖投下炸彈、燃燒彈數百枚,但均未擊中要害,防空戰績突出,受到八戰區長官朱紹良的嘉獎。

楊德亮,高中文化,黃埔軍校三期畢業,“幼時養成勤勞樸實習慣,談吐嚴謹,舉止端莊,即有軍人氣魄,又有儒将風度,崇拜中國封建理論哲學……國文功底好,……嚴于律己,十五年未見他吸煙飲酒,更無嫖賭惡習。這在當時國民黨胡宗南部屬的将領中确屬僅有。”他又是一位虔誠的伊斯蘭教徒,無論駐防和行軍,途中遇有清真寺必往拜谒,每逢星期五到清真寺做“主麻”。“他重視教育,興辦學校,在蘭州時捐助500元辦回民學校一所,在平涼以軍部節餘經費辦力行中學一所。”

楊德亮駐防蘭州期間,工作勤勞,嚴于律己,對部屬賞罰分明,軍風軍紀較好,社會秩序比較穩定,軍民關系融洽,1939年,甘肅地方宗教人士給他贈送“萬民傘”,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還進行通報嘉獎。正是在這種背景形勢下,楊德亮成為中共蘭州地下黨進行上層統戰工作的重點對象,楊希珍與另一名地下黨員吳鴻賓多次到楊德亮師部,與之聯系抗日宣傳活動,彼此之間有了較多的認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