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代的一首禅詩,樸實的話語,卻飽含了禅理

人生有很多東西可以與生俱來,但是更多的事物卻需要經過各種艱辛才能得到。那些成大事者往往都是胸襟開闊、思想超前,同時又懂得隐忍和堅持。一旦心中充斥着各種欲望和雜念,必然難以拿得起、放得下。

禅宗告訴人們,世間充滿痛苦和煩惱,唯有随緣自适、恬靜淡然,才不會被執念困擾。其實世間萬物皆是化相,當内心澄淨、心源如水,腦海中就能浮現一輪皎潔的明月,于是就能感覺到覺明虛靜,仿佛晴空。下面介紹宋代的一首禅詩,樸實的話語,卻飽含了禅理。

宋代的一首禅詩,樸實的話語,卻飽含了禅理

贈别

宋代:何庵

萬裡波瀾一葉舟,秋風如箭月如鈎。

不須更問途中事,過得三巴即便休。

宋代的一首禅詩,樸實的話語,卻飽含了禅理

作者是宋代的一位落魄才子,屢試不第,為了生計隻好四處漂泊,經常缺衣少食。詩人有一次他鄉遇故知,心情非常激動,彼此暢談了許久,但最後又不得不分手。雖然異鄉送客的心情非常凄楚,但詩人強忍悲痛,反而安慰對方不要太過抑郁。

秋日的夜晚,風蕭蕭、江水寒,詩人卻要在此時送别朋友遠行,首句就展示了一種闊大的意境,“萬裡波瀾一葉舟”。萬裡波濤之上、水天連接配接之處,漂浮着一葉扁舟,在雲天之間若隐若現。令人立刻就聯想到李白的名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其中的意境非常相似。

宋代的一首禅詩,樸實的話語,卻飽含了禅理

詩人遙想朋友離開的場景,自己默默地站在岸邊,目送友人遠去,依依之情,不言自現。次句抒寫了詩人的感受,“秋風如箭月如鈎”。好不容易可以說點知心話,可是轉眼間又要分手,秋風就像飛箭一樣射來。天空中剛剛升起的一鈎彎月,也襯托出作者的失落情懷。秋風蕭瑟,落葉紛飛,更象征着人生四處飄零。

“月如鈎”,則是缺憾孤獨的象征,和那圓月正好相對。南唐後主李煜曾有,“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的情景,正是用來寄托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别緒。

宋代的一首禅詩,樸實的話語,卻飽含了禅理

作者雖然心中難受,但也不願多說叮咛珍重這類的話語,後兩句就是鼓勵朋友,“不須更問途中事,過得三巴即便休。”無論前路多麼艱難,隻要渡過了三巴的險灘,就可以放心了。

詩人雖然口頭上說“不須更問”,其實内心裡一定在計算着日期。“不須”二字,傳達出一種慷慨爽快的豪情,更是對友人的激勵。

宋代的一首禅詩,樸實的話語,卻飽含了禅理

這首送别詩語言樸實,情感真切,更蘊含了深刻的道理。無論是追求夢想、還是探索真理的過程,都是非常艱辛,如同漂浮在萬裡波濤之中的一葉小舟,不僅茫然無緒,而且還要忍受飄零和孤獨的考驗。

隻有渡過三巴險灘,方能到達自由的境界。“三巴”,就象征着種種難關和幸福的彼岸,當脫離了塵世的煩惱,修成正果,也就變得超脫。

宋代的一首禅詩,樸實的話語,卻飽含了禅理

而禅家悟道也是這個道理,平時的修煉過程就仿佛在風浪巨大的洋面上駕駛一葉扁舟,随時都有傾覆的危險,唯有集中精力、戰勝恐懼,才能走出困境。全詩不露禅家痕迹,卻深蘊禅理,不愧為一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