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歲離家參軍歸來已是少将,和車夫聊一路,最後發現是親生父親

在我國的抗戰時期,有無數少年,年紀輕輕就踏上了革命的道路,為祖國的安定人民的幸福,而奔波在戰鬥中。為國家奉獻出所有。離開家的少年模樣在一場場戰鬥中變成了堅毅的戰士臉龐。隻是不知道再次走向回家的路,家中的父母可還能認出自己的模樣。

12歲離家參軍歸來已是少将,和車夫聊一路,最後發現是親生父親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國的少将王扶之。他出生于一九二三年,自幼母親就離世了,貧困的家庭靠着父親支撐,懂事的王扶之早早的就出去做工維持生計。但父親卻明白隻有讀書才能改變現狀。于是費勁千辛萬苦的将王扶之送進了私塾,雖然隻有短短的三個月,卻對王扶之的人生有了很大的影響。十二歲的王扶之懂得了隻有反抗才能改變現在被剝削的生活,于是他義無反顧的參加了革命。當時的他隻有一個梭镖,就算這樣他在戰場上也是拼命殺敵,也就是這場戰鬥讓他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把槍,

之後他又立下了無數的戰功,憑借着自己的精神和能力得到了組織的認可。在經過漫長的鬥争中終于迎來了解放勝利。本想回家的王扶之還沒有來得及回去,就參加了抗美援朝戰争,在這一次戰争中,他差點就回不來祖國了。在抗美援朝戰争的一次戰鬥失利,他被困在一個山洞裡。山洞裡沒有食物沒有水,更不知自己何時會被救援,但他沒有放棄。用自己驚人的意志回家的而且,硬生生的挺了三十八個小時,終于等來了希望。被隊友救出來。

12歲離家參軍歸來已是少将,和車夫聊一路,最後發現是親生父親

戰争勝利了,王扶之回到了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心裡有萬分感想。祖國終于不用再受到戰争的折磨,百姓不用受到苦楚。但是自己想到自己的父親心裡又愧疚萬分。自己離家25年沒有回去,留下父親一個人。想到這裡他再也忍受對父親的想念,匆匆的給父親買幾樣東西就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12歲離家參軍歸來已是少将,和車夫聊一路,最後發現是親生父親

經過幾天的路途,終于快到家鄉了,他的心裡萬分激動。這時遇見一位主動與他講話的車夫。提出可以幫他拉一下行李,聽着跟自己家鄉一樣口音的王扶之,也放下了戒備之心,在走路的過程中還與車夫聊了起來。在得知王扶之是當兵的時候,車夫說自己也有一個兒子,十幾歲就偷跑出去參軍了,一直沒有回來,可能是犧牲了吧。在聽見車夫參軍的年齡時,王扶之突然想到了什麼,詢問車夫叫什麼,老人說出自己的名字後,王扶之淚流滿面,一下就跪在車夫面前,說:“爹,我對不起你”

12歲離家參軍歸來已是少将,和車夫聊一路,最後發現是親生父親

愣了一下的車夫反應了過來,也滿眼淚水,用力的抱住了王扶之,父子二人終于相見,在平複一會心情後二人又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