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盛世大唐為什麼會消亡,别把鍋給楊玉環一個人背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一句話就巧妙地概括了唐玄宗執政後期是如此的荒淫無道,從這首詩的背後,我們看到了一個前期“英明”的帝王如何走向“昏庸”,一個偌大的王朝即将毀于一旦。

盛世大唐為什麼會消亡,别把鍋給楊玉環一個人背

這一切的一切,還得從那個多事之秋說起。

垂拱元年,在東都洛陽誕生了一個男嬰,仿佛給這個多災多難的年頭增添了一絲喜悅。

就在這個男孩出生的前一年,唐中宗被廢為廬陵王,父親李旦繼位,但是空有其名。軍國政事由已經年過花甲的武則天掌控,徐敬業叛亂,全國上下風聲鶴唳,武則天獨斷乾綱,李唐宗室就要屠戮殆盡,也許這個男孩的降生就注定要改變這一切。

他就是李隆基,我們故事的主人公。

也就是因為這個曆史背景,李隆基的童年過得并不幸福。

垂拱三年,年僅三歲的李隆基被封為楚王,但是好景不長,在他五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被廢除帝位。好不容易七歲可以就藩,結果因為裴匪躬等人私見父親李旦,自己又被抓了回來,關了禁閉,一關就是十多年。

盛世大唐為什麼會消亡,别把鍋給楊玉環一個人背

在這期間,李隆基失去了自己的母親,還差點失去了自己的父親。

694年的正月初二,母親和劉妃因被誣陷“厭蠱咒詛”而秘密處死,同樣是這一年,父親李旦也被誣告謀反,幸虧安金藏大義剖腹才免遭毒手。

這一切的一切,對于一個小孩子來說,傷害無疑是巨大的,也從另一方面加速了他的成長。

神龍元年,以張柬之為首的大臣發動神龍政變,逼宮武則天退位,20歲的李隆基親眼目睹了這場政變。

盛世大唐為什麼會消亡,别把鍋給楊玉環一個人背

這場政變後,李顯上位,父親李旦被封為相王,而李隆基則回到了長安,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

再次上位的李顯扶植皇後韋氏的父親,卻不料韋氏做大直接威脅皇權,李顯也在郁悶中虛度了生命中最後的五年。

韋後一看機會來了,想效仿婆婆武則天扶植兒子李重茂當傀儡,自己當第二個女皇,這時候的李隆基抓住了機會與姑姑太平公主聯手,發動了一場唐隆政變,誅殺韋後、安樂公主等人,順利扶父親李旦上位,李隆基也被立為太子。

李隆基當太子這件事本來是老李家自己的事,但是有個人就不高興,這個人就是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在唐隆政變之時立下汗馬功勞,再加上她又是李旦的妹妹,李旦對她非常不錯。不僅給她封萬戶,而且她的幾個兒子全部封王,她的産業園林遍布長安各個角落,生意做到了嶺南、巴蜀等地。

與這些虛名相比,權力顯然才是她最在乎的。而李旦似乎也非常依賴太平公主,經常和她一起讨論方針政策,她沒上朝時,還專門派人到她家去拜見。關于太平公主想幹的事,李旦幾乎就沒有不同意的。

盛世大唐為什麼會消亡,别把鍋給楊玉環一個人背

可以說,她就是李唐最牛的公主。

除了太平公主,朝中的另一股勢力就是以太子李隆基為代表的勢力,同樣也是唐隆政變的功臣。李旦為了平衡兩家的勢力,沒少花心思,每次宰相們奏事李旦就會問與太平公主商量了嗎?與三郎(李隆基)商量了嗎?

太平公主一開始并沒有将李隆基放在心上,認為他就是一個毛頭小子,但是随着太子的勢力越來越大,她就不得不重視了,甚至還産生了廢立太子的想法。

她散布謠言,說太子并非嫡長子,沒有資格做太子,李旦親自辟謠;

她在李隆基身邊安插眼線,日夜監視李隆基的行為;

她甚至還把宰相宋璟攔截在宣政殿光範門内,明目張膽地要求廢立太子。

這些行為,李旦都看在眼裡,但是他似乎也沒有别的好辦法,李隆基也隻能見招拆招。

據說公元712年,天上出現了一顆彗星。

在古代的人眼中,彗星是不吉利的,但是在太平公主看來,這是她除掉太子最好的機會。

她命“氣象學家”說這是“除舊布新”的信号,意味着太子要上台了,李旦幹脆順水推舟,把皇帝讓給了李隆基,是為唐玄宗。

盛世大唐為什麼會消亡,别把鍋給楊玉環一個人背

太平公主都傻了,她做夢也沒想到這樣的結果。

一看皇帝已經易主,太平公主決定發動政變,結果被李隆基先發制人,太平公主全面失敗,被賜死在家,是為“先天政變”。

這一年,唐玄宗把年号改為開元,開元盛世要來了。

不得不說,李隆基真的是一個很有能力的皇帝,因為他接手的帝國隻是看起來比較強大。

常年的叛亂造成國庫空虛、土地荒廢;吏治混亂、A錢腐敗嚴重;土地兼并、偷稅漏稅,嚴重影響了國家的收入...

作為一個管理者,李隆基任人唯賢,先後提拔了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人,将開元盛世推向了頂點。

這不僅是李隆基時期的巅峰,也是大唐的巅峰。

但是巅峰之後,再無巅峰。

唐朝快速走向衰退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李隆基的懈怠。

日日勤政的李隆基感到了疲憊,每天處理不完的政務索然無味,再加上他最寵愛的武惠妃病逝,李隆基再也無心國事。

盛世大唐為什麼會消亡,别把鍋給楊玉環一個人背

後宮佳麗三千,卻沒有一人能入玄宗法眼,也不知是那個缺德的告訴李隆基,他的兒媳婦楊玉環長得非常漂亮。李隆基也顧不上倫理道德,馬上把他召進宮中。

進宮後的楊玉環絲毫不生分,由于能歌善舞,與“文藝青年”李隆基非常合拍,兩人共奏霓裳羽衣曲。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這時候的李隆基早已經沒有了當初的雄心壯志,驕奢淫逸、揮霍無度。

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沒日沒夜地享受,手下的人更是中飽私囊。張九齡等忠良先後被罷官,陽奉陰違的李林甫取而代之,再加上楊玉環的哥哥楊國忠,搞得朝廷烏煙瘴氣,大唐國力一落千丈。

終于,表面上的太平盛世掩蓋不住底下的暗流湧動,一場巨大的災難即将到來,唐朝的主人要再次易主了。

節度使安祿山起兵造反,唐朝早已經被腐敗掏空了原有的戰鬥力,唐軍節節敗退,很快就攻陷了長安。

而此時的李隆基,早已經沒有當年拔劍政變的勇氣和決心,早已經帶着自己的老婆、大舅哥跑路了。

盛世大唐為什麼會消亡,别把鍋給楊玉環一個人背

就在一個叫馬嵬坡的地方,士兵紛紛把矛頭指向了楊貴妃和她的哥哥楊國忠。

就是在這個地方,李隆基失去了楊貴妃。

部分史學家會把唐朝的衰敗歸結為楊玉環,未免有失偏頗。因為就這樣的李隆基,就算沒有楊玉環,也會有張玉環、李玉環。

而在李隆基逃亡的過程中,太子李亨繼位并率兵繼續抵抗,并最終鏟平的叛亂。

再次回到長安的李隆基,隻能被稱為太上皇,最後郁郁而終。

回顧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從神龍政變時的弱小到唐隆政變中的主導,從開元政變中的果敢再到安史之亂的狼狽。他擁有一個明君該擁有的品質,也擁有一個昏君所擁有的特質。

盛世大唐為什麼會消亡,别把鍋給楊玉環一個人背

他終究還是毀在了自己的手上,即使沒有那個女人。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