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說虎頭要塞不是侵華日軍“最後的墳墓”?

日本侵略我國時,在我國建立很多據點,特别是日本關東軍在東北建了很功能齊全的要塞,一些要塞不僅利于日軍隐藏,還可以長期在裡面生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主要戰事已經結束,但在東北的關東軍卻利用要塞負隅頑抗。

為何說虎頭要塞不是侵華日軍“最後的墳墓”?

北部戰略

1931年,日本占領東北三省後,就開始在東北地區不斷進行戰略部署,除了占據有利位置,修築防禦設施外,日本把戰略放在最北邊,也就是黑龍江和内蒙北部一帶。為什麼日本把戰略要點放在北部?

北部地區是日軍一個進退自如地點,從海上來看,日本可以借助海參崴向東北運送兵員,也可以從此地進行撤退,從陸地上逃跑更友善。在日軍看來,蘇聯對西伯利亞遠東地區防守并不嚴密,完全可以利用兵力退守到蘇聯地區。

為何說虎頭要塞不是侵華日軍“最後的墳墓”?

日本還有一個幻想:二戰時,日本認為德國能夠占領蘇聯,那樣的話,日本在黑龍江一帶也能迅速與德國實作對接。是以日本加強黑龍江一線的戰備設施建設,并在黑龍江一線建立很多要塞設施,既有觀察哨,又能通信中轉站,甚至還部署了雷區,其中虎頭要塞是關東軍在黑龍江建的最大的一處要塞,即使從東北退守,或者蘇聯殺過來,日軍在要塞裡也能堅持半年。

虎頭要塞位置很關鍵,他與烏蘇裡江相鄰,并與蘇聯西伯利亞鐵路對望,如同一把尖刀插向烏蘇裡斯克。

為何說虎頭要塞不是侵華日軍“最後的墳墓”?

日本除了在虎頭修築龐大地下工事,還把地下幾十條隧道貫通,在要塞裡部署各種觀察、通信設施。有些重要地點段設有暗道,不知道通向哪裡。最要命是要塞設定了雷區,可以突然封閉通道,把敵軍困死在裡面,而守衛的日軍可以從其他地方逃脫。

按照日本的戰略,日軍于1943年在虎頭基本完成了建設,并将此地設為禁區,嚴格外人進入,凡是不小心進入該地區的人立即槍決。是以對于日軍的虎頭要塞,當地人根本不知情,即使有人發現也可能早就被打死。如此隐蔽而且設施齊全的要塞,關東軍以為有了長期反抗資本,根本沒把蘇軍放在眼裡。

為何說虎頭要塞不是侵華日軍“最後的墳墓”?

據資料記載,虎頭要塞駐紮關東軍第4國境守備隊,這支日軍共有七千人,主要有3個步兵中隊,和12個炮中隊及一個工兵隊組成。其火力有24門重型火焰,33門山炮和步兵炮,18門高炮及10挺高射機槍。

日軍重炮設定在山上,直接瞄準蘇聯過境的烏蘇裡大橋,當時為了躲避日軍炮火射程,蘇聯隻得在近二十公裡外建了一條鐵路支線。

早在要塞建成的前一年,日本為了打擊蘇聯這些要點,将400毫米榴彈炮移入工事,此炮是日本最大口徑的炮種,射程達兩萬米。

為何說虎頭要塞不是侵華日軍“最後的墳墓”?

1943年,虎頭要塞基本建成後,日軍又給要塞配備了240毫米列車炮,經過鐵路運到虎頭,同時再加現有150加農炮,兩炮成為重要火力,可以導緻将蘇聯軍與援軍置于死地。

随着二戰态勢,日本也不斷抽調關東軍到太平洋戰場,此時守衛虎頭要塞的日軍減少,而且裝備也被轉移,後來在留守人員的基礎上,成立第15國境守備人員。

為何說虎頭要塞不是侵華日軍“最後的墳墓”?

突遭打擊

由于日軍在虎頭要塞人員及裝備不斷縮減,對于日軍這一重要設施,蘇軍一直想奪下。此任務當時由蘇軍第264步兵師和蘇軍第109築壘地域,也是蘇聯一個特殊編制,由炮、兵及機槍軍組成。在伊曼地區則由蘇軍第57邊境警衛隊守衛。

在蘇軍準備拿下虎頭要塞時,日軍15國境守備軍大佐西脅武到第5軍開會,他要求加強虎頭要塞兵力,但日本已經沒有這麼多兵力往虎頭駐紮了。因為日本也認為虎頭很安全。

為何說虎頭要塞不是侵華日軍“最後的墳墓”?

1945年8月5日,蘇聯偵察分隊突然進入40公裡,而烏蘇裡江上有了浮橋,這顯然是要進攻态勢,但關東軍認為是蘇軍的例行性演習。8月9日,蘇軍進攻開始。

虎頭要塞區突然發出了警報聲,蘇軍第57邊境警備隊突然渡過烏蘇裡江,兩個先遣營經過激戰占領虎頭鎮兩側有利地型。

但此時日本的大炮卻沒有開火,在西脅大佐走向,代理指揮人員卻不知道如何應對這一突發情報。是以日軍不知道是真正的進攻。當然對于不解的有很多人,直到戰争經過5小時,關東軍才明白,這是一場真正的戰争。

為何說虎頭要塞不是侵華日軍“最後的墳墓”?

後來關東軍才向蘇軍發射炮彈,把烏蘇裡江大橋炸飛,但蘇聯的轟炸機也飛了過來,在要塞上空炸了兩個小時,而蘇軍的炮火比日軍還要猛。蘇軍迅速對要塞實施了包圍。

日軍在被動挨打的情況下,隻得利用夜襲方式,但被蘇軍消滅一部分。戰争持續到8月11日,日軍的300毫米榴彈炮遭到蘇軍打擊,日軍撤退,但與主力失去聯系,他們企圖依托工事繼續作戰。蘇聯經過鞏固陣地方式,把目标對準了要塞的核心地域。

蘇軍工兵在要塞通風品點燃汽油,使日軍不得不逃往地面,而蘇軍坦克則打開殺戒,虎頭要塞日軍失去往日的威風。

當日軍試圖發起反攻時,遭到失敗。到了8月16日,此時蘇聯軍隊冒着大雨進行戰場收尾工作。但當蘇軍30輛坦克進入第二中隊的145高地時,180名頑抗的日軍在敵對前,企圖沖突蘇聯包圍圈。

這180名日軍與蘇聯展開自殺式反抗,當蘇軍調查戰況時,竟然發現了100多具日軍屍體,可見當時反抗很激烈。但這種反抗已經無濟于事,隻是延遲被占的時間。

為何說虎頭要塞不是侵華日軍“最後的墳墓”?

留下謎團

1945年8月16日後,蘇軍工兵與步兵聯系控制住虎頭要塞上的陣地。而在要塞内的日軍企圖要挾蘇軍,但日軍在陣地下已經失去反抗能力。17日,日軍殘餘企圖突圍時,大部分做了炮灰,剩餘的也成為俘虜。

8月17日,蘇軍再次借助強大炮火發起了總攻,蘇軍想進入要塞,但被日軍阻擊。日本企圖等待援軍,但隻是幻想,等來卻是蘇聯更為密集的炮火。戰争快要結束時,蘇軍在日軍逃離位置對日軍進行了打擊。還有少數逃入要塞深處,企圖利用給養進行偷生,也已經沒有機會。

蘇軍最後對虎頭要塞進行了最後進攻,強大炮火幾乎要把要塞夷為平地。很多炸藥被送進要塞的隧道,在要塞裡的日軍根本沒有生還的可能。

為何說虎頭要塞不是侵華日軍“最後的墳墓”?

1945年8月26日,蘇軍占領虎頭要塞,據此被認為二戰最後結束日。雖然戰争結束了,但日軍在黑龍江地區修築的要塞數量依舊是一個謎。有的甚至現在沒被發現,有的也被日軍留下記号,還有的被日軍毀掉。

是以虎頭要塞并不是最後的墳墓,或許在一些不被發現要塞裡還有死去的日軍……。

參考資料:《蘇聯出兵東北紀實》、《遠東戰争風雲錄》、《虎頭要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