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學家史景遷去世,其作品激發了人們對中國史的興趣

記者 | 林子人

編輯 | 黃月

1

著名曆史學家、耶魯大學榮譽教授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于當地時間2021年12月26日逝世,享年85歲,耶魯大學曆史系教授Joanne Freeman在其個人推特賬戶上公布了這一消息。

史景遷出生于英國,在劍橋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後前往耶魯大學攻讀曆史系博士學位,師從芮瑪麗(Mary C. Wright)。期間中國史學前輩房兆楹取了他姓氏的首字母贈予他中文名“史景遷”,寓意為景仰司馬遷,以之為楷模。博士畢業後史景遷留校任教,這位以“擅長講故事”聞名的曆史學家在半個多世紀時間裡已是享譽全球的中國史巨擘之一,他主攻清代以後的文化與政治史,對中西文化交流有濃厚興趣,一個貫穿于多部作品中的主題是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國,試圖“改變中國”,但又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敗。

自1974年以來,他完成了14部有關中國的曆史著作,其中12部已于2019年由理想國引進簡體中文版,包括了《前朝夢憶》《康熙》《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太平天國》《王氏之死》《大汗之國》《改變中國》《胡若望的疑問》《曹寅與康熙》《利瑪窦的記憶宮殿》《中國縱橫》《追尋現代中國》。1974年,《康熙》首次出版在美國引起轟動,其兼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叙事手法深受讀者歡迎。他寫作的《追尋現代中國》從晚明(1600年)開始追溯中國進入現代的曆史程序,被費正清譽為“不世出的著作,下一代裡難有出其右者。”曆史學家王元崇表示,《追尋現代中國》當年沖上《紐約時報》閱讀榜單是此前沒有任何一位曆史學家達到過的成績。這種面相公衆的曆史寫作雖然在曆史學界引起了一些争議,但的确成功激發了大批非專業讀者對中國史的興趣。

史景遷還為海外中國研究領域培養了大批知名學者,包括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魯樂漢(John Delury)、柯嬌燕(Pamela Kyle Crossley)、韓書瑞(Susan Naquin)、高家龍(Sherman Cochran)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