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當地時間12月26日晚,據耶魯大學曆史系教授喬安娜·弗裡曼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的消息稱,著名曆史學家、耶魯大學榮譽教授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于當地時間2021年12月25日辭世,終年85歲。
史景遷被公認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漢學家之一,有“最會講故事的曆史學家”之稱。他1936年生于英國,1965年獲耶魯大學博士學位,曾身兼耶魯大學教授、曆史系和東亞研究中心主任、美國曆史學會主席。史景遷以研究中國曆史見長,是享譽全球的中國史研究巨擘之一。自1974年以來,他完成了14部有關中國的曆史著作,包括《追尋現代中國》《王氏之死:大曆史背後的小人物命運》《康熙與曹寅》《利瑪窦的記憶宮殿》《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等。因這些成就,史景遷與孔飛力(Philip Alden Kuhn)、魏斐德(Frederic Evans Wakeman)一道被稱為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之後的美國漢學“三傑”。
“敬仰的史學家很多,但最敬仰的還是司馬遷”
2014年3月中旬,史景遷和妻子曾經來到四川,在四川大學文華活動中心學術報告廳做學術交流演講。演講主題為《在西方書寫中國曆史》的演講。當時華西都市報記者在場報道。
由于慕名來聽課的師生太多,不光台下的座位早早被搶光,連座位前面的空地上也坐滿了人。活動現場的校方主持人不得不把一部分同學引導在演講台上,圍着史景遷坐了大半個圓圈。此次在川大演講,是繼其在中央美術學院的首站演講之後,史景遷高校巡回講座的第二站。
在演講中,史景遷用英文介紹自己研究的中國曆史,其妻子金安平教授透露,兩人是首次來到四川,去了成都杜甫草堂,非常喜歡。而據陪同的中文出版方從業人員透露,兩人尤其喜歡杜甫草堂的植物和花朵。因景仰中國古代史家司馬遷,而取名史景遷。在與川大學子交流的過程中,史景遷被問到最敬仰的史學家是哪位,他的回答是:“敬仰的史學家很多,但最敬仰的還是司馬遷。”
“史景遷作品”系列兼顧學術與通俗
讓西方讀者對中國曆史有感覺
近些年,廣西師大出版社“理想國”品牌引進出品了一系列“史景遷作品”:《曹寅與康熙》《利瑪窦的記憶宮殿》《胡若望的疑問》《大汗之國》《王氏之死》等等,在2019年已經拓展至12種。該系列邀請鄭培凱和鄢秀做主編,選擇優秀可靠的譯本為底本,重新校訂出版。在國内,不光學術家喜歡,還受到非學術圈的普通讀者的歡迎。史景遷的作品之是以能夠吸引學術圈外的普通讀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文筆流暢,行雲流水,作品具有極高的可讀性。
研究中國曆史的外國學者并不少,史景遷卻有自己獨特的貢獻和卓越之處。尤其是他善于以優美流暢的文筆,把中國近代錯綜複雜的人物與史事,通過嚴謹的曆史考證,參照專家的鑽研成果,以“說故事”的傳統曆史方法,娓娓道來,讓西方讀者“撥開雲霧見青天”,對中國的曆史經曆有了“感覺”。
作為專業史學學者,史景遷能做到一方面讓專家學者思考史學探索的意義與方向,另一方面又讓一般讀者深入了解中國近代的曆史,特别是中國人生存的時代環境與生命意義的追尋。史景遷探究了一個個迥然不同的生命,追溯他們在曆史長河中投下的隻言片語,編織成文筆精巧、出處嚴謹的故事,呈現出中國曆史鮮為人知的面向,這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