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共和國将帥大授銜的時候,各位将軍們摩拳擦掌等待着自己應有的光榮職位。但大家可知道在當時評選大将并非現在的十位,而是高達二十二位。例如備選項裡就有許世友這樣人人皆知的悍将。雖然他的資曆、戰績都毋庸置疑,但為何卻與大将稱謂失之交臂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出身于少林的許世友身懷武藝,學成之後便回鄉參加了農民赤衛隊。由于聰明才智且英勇過人,群衆推舉他當隊長。後來,他帶領手下參加了紅軍。鄂豫皖的大小戰役幾乎都有許世友的身影。經常一天戰鬥數次,每一次他都帶領手下踴躍沖鋒身先士卒。
許世友自身所帶的那股子猛勁,讓大家總能想起曹操的貼身護衛典韋!随着戰争次數的增加,許世友也一步一個腳印,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軍銜的高升也代表着一次次的血拼,那種拼命三郎的精神讓敵軍為之膽寒。在其成為師長之前,他就當過9次敢死隊隊長,并且有4次身負重傷,如果不是救治得當估計就沒有了後來的将軍了。1932年,他跟随紅四方面軍西撤陝西地區後,部隊得到了擴充和整編,他被組織委任師長兼副軍長,沒過多久就升成了軍長。
抗日戰争爆發前,他有幸被派到紅軍大學學習軍事理論。後來因為特殊原因,在有些問題沒有想通的情況下,就要率領所部前去打遊擊戰。最終被及時發現并得以制止。導緻在抗日戰争初期,他并沒有跟随三大主力部隊前去戰鬥,而是擔任抗大校務部副部長的職位。
一直到了1938年,抗日戰争發生了整整一年後,他才被組織上派到了386旅,作為陳赓同志的副手來指揮作戰。後因膠東地區急需開辟根據地,組織上便派遣他去膠東指揮作戰。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膠東軍區成立後,許世友帶領部下奮勇殺敵,不僅僅部隊人數翻了倍的增長,且根據地的面積也大大增加。作為軍區司令的他任勞任怨,軍紀嚴明,一絲不苟。
解放戰争時期,華中野戰軍與山東軍區成功合并,許世友就任軍區副司令兼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正可謂在解放戰争時期的山東,每一場戰役都有他的身影。
如此高的軍功和職位在1952年評選時已被列入預授大将名單候選之列,那為何卻最終失之交臂呢?
原來當時預授的人數高達22位,經過中央上司的會晤及種種因素,最終裁決隻標明十個人。而這十個人又都是各個方面的代表人物。雖然許世友根正苗紅出自于紅四方面軍,奈何王樹聲在部隊的職位一直力壓他一籌,經過黨中央的決策最終標明了王樹聲當選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