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供應鍊視角看明星經濟:王力宏翻車,帶倒的娛樂供應鍊

供應鍊視角看明星經濟:王力宏翻車,帶倒的娛樂供應鍊

日前,王力宏前妻李靓蕾在微網誌發出5000字長文回應離婚原因,實錘王力宏婚内行為不端。此前,王力宏微網誌官宣離婚就引發外界議論紛紛。這篇長文也讓昔日優質偶像轉眼成為被口誅筆伐的“渣男”,随之而來的是各類相關明星代言品牌及商業合作崩塌。

供應鍊視角看明星經濟:王力宏翻車,帶倒的娛樂供應鍊

有媒體報道,王力宏的“代言賠償最高2億多”。整個事件受損的不隻是王力宏,還有明星經濟一條鍊上的相關企業。而英菲尼迪、讀書郎、周大生珠寶與王力宏的品牌合作,即使終止與王力宏合作,仍不免遭受品牌負效應。

這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明星經濟下的供應鍊。

一、明星産品化,業務流程工業化

近段時間以來,明星頻頻出現翻車事件,王力宏隻是其中一員。從年初的鄭爽到吳亦凡、華晨宇、李雲迪等藝人,明星翻車不斷。而其背後更是一條條價值鍊供應鍊的心驚肉跳。在這個工業經濟時代,明星已經可以批量生産,猶如思念餃子可以批量包制,無論餡好與歹,包裝一下就能上市。很多明星之是以能成為明星離不開背後的娛樂造星生産線,而其品質的管控就是一條供應鍊。這條供應鍊包括星探公司、經紀公司、娛樂制作公司、合作網際網路管道及院線共同形成。

一個造星供應鍊,也許就像巴西的寶石制造供應鍊,星探公司是探礦挖掘的,娛樂制造公司是加工生産的,經紀公司是包裝物流,網際網路是分銷推廣的,影院或劇院等是末端零售。

從供應鍊的角度出發剖析明星産品,所謂的造星,可以了解為流水線的操作模式。産品定位,就是研究什麼樣的包裝會讓觀衆喜歡,什麼樣的人設會讓粉絲掏錢……這就像一個産品從原材料到加工廠到銷售管道再到消費者手中的全過程。公司負責設計,粉絲負責氪金,當出現默契的分工之後,造星的第一步也就完成了。

(一)明星供應鍊上遊:

1、明星的挖掘——星探公司、選秀平台

對于經紀公司來說,不管是自産自銷,自己培養明星推廣明顯,還是把藝人送到平台,通過參加節目進行培養、曝光。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産品原材料”從哪來?也就是人從哪兒來?

在供應極度匮乏的初期,國内最早的一批經紀公司引入好萊塢造星工廠的模式,将明星制造工業化。這個時候一般是通過星探來發現潛在練習生,星探的發現力有限,練習生的來路也很單一,可以說算得上是大海撈針。此外,早期的選秀節目也起到了明星的挖掘的作用。以前的選秀才是真“選”秀,從素人裡選明星,選出來的素人直接簽約節目背後的娛樂公司。随着娛樂産業的發展,市場對明星産品的品質和數量有一定的要求,後來逐漸發展為聯系合作院校。

2014年,海西傳媒集團創始人鄭斌彪帶領團隊參考了日韓、歐美各地的偶像培養模式。他認為,“投藝人就像做産品一樣。如果想實作流程化或工業化的體系,強教育訓練邏輯必不可少。”産品的基礎是具備打造潛質的人,整個娛樂行業在選人上下足了苦力,從依靠星探,到聯系合作院校,最終走向自建教育訓練體系。

2、明星的生産——娛樂制作

我們暫且将以平台主要輸出的節目(綜藝節目、音樂作品發行、影視劇作品)視為偶像“加工”環節,那麼娛樂制作就起到了明星生産的作用。以選秀綜藝節目為例,在節目播出的幾個月中,一方面選手可以得到巨大的曝光。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成長,被塑造成觀衆心目中喜歡的樣子,節目的“生産加工”的意義在于此。

不同于早年的素人選秀時期,近兩年的選秀節目更像是一種産品曝光的管道,觀衆則是養成的見證者。不僅見證選手表演能力的進步,還關乎于全面的個體形象塑造。平台為對藝人的培養,為明星的“塑性”,就是生産商對原材料進行加工的過程,一檔成功的節目首先注重對于“人”的塑造。

(二)明星供應鍊中遊

明星的包裝——經紀公司。長期以來,經紀公司以市場為導向,消費者喜歡什麼,就給明星貼上什麼标簽。經紀公司在這條供應鍊上起到了對産品的培養包裝的作用,公司利用各種管道和資源,來塑造形象,推廣人設,展現明星産品。

人設标簽下,明星被物化出售。甚至很多藝人哪怕實力不足,人品不佳,隻靠虛拟人設也能大量斂财。資本創造賣點,明星淪為被人擺布的産品,粉絲成為被割的韭菜。

明星的銷售——網際網路公司。明星産品的銷售主要有兩大管道,一是通過上遊的娛樂制作,對其産出的産品直接進行銷售。二是打造“流量—平台—産品”的生态圈,争奪流量,不斷的給平台其他項目帶來大量的潛在使用者。

明星是最大流量個體,而娛樂節目是最好的造星工具。在文娛領域,各網際網路巨頭從成立經紀公司搶奪明星,到娛樂制作,沒有放過這條産業鍊上的任何一個環節。

以阿裡巴巴為例,阿裡巴巴旗下有優酷平台參與節目制作,和阿裡影業合作成立了綜藝節目公司和經紀公司酷漾娛樂,打通了整個造星供應鍊,從供應鍊上遊的原創内容,到下遊周邊衍生品開發,形成從影視制作到遊戲開發的完整生态。

由于阿裡巴巴的電商基因,阿裡系的大量娛樂節目都存在電商因素,比如謝霆峰的《十二道峰味》、蔡康永的《第101隻眼》《美味的獵手》,以及《腦大洞開2》等均是内容與電商、消費打通的項目。

(三)明星供應鍊下遊

院線、劇院等可以看作是明星價值呈現的最後一站,也可以看作供應鍊的最後一環。萬達集團曾巨資并購美國AMC,躍居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營運商。因為萬達占據這一環,也使得萬達公子王思聰怼過的明星,都有一大屋子了,不但是範冰冰、張馨予,還有明星導演馮小剛等。

對整個大工業化的娛樂供應鍊來說,明星不過是一個産品,而且有的很容易替代,這就是院線等方面可以傲慢的地方。可惜随着萬達業務的潰敗,最終王健林再也沒能坐穩院線營運商的江山。

面向終端消費者,明星背後的價值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作。從實體産品,如專輯、周邊産品,到影視作品等文化産品。如今,線上線下的即時互動将線上的産品與線下的實體周邊關聯起來。圍繞一個明星産品做價值鍊的開發,這在目前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已經被實踐到了極緻。

二、造星供應鍊變革

以往的造星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供應鍊中間環節話語權過重,導緻供應鍊管理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将“生産制造”環節交到第三方手中,難以把控“産品”的品質和數量。随着選秀熱潮退去,經紀公司發現立足全産業鍊,自建教育訓練體系,打造一套自循環機制的重要性。

1.縮短供應鍊,降低管理成本

平台為選手提供曝光度和資源的同時,也會為自己的效益考慮。是以平台就不單純隻是個制造明星的加工生産廠,也具備着銷售管道的屬性。占據了一定的話語權,一定程度上制約着經紀公司的發展,使得經紀公司不得不與平台合作,不斷輸送練習生到節目中去。

經紀公司本來就有供給、有庫存,為什麼不嘗試做生産商和零售商呢?直接面向消費群體,減少中間環節。實際上,經紀公司也不希望被平台制約,最近一兩年,行業中湧現了很多經紀公司,采用自行推團出道的政策。

越來越多的經紀公司将注意力轉至自行推團出道。平台的意義在于“生産制造”的過程,為了塑造和培養練習生的形象。實際上,他們這樣做的目标是為了縮短供應鍊條,優化供應鍊網絡,降低供應鍊管理成本。

2.自産自銷,把控“産品”品質

如今的造星産業鍊已經開始向自産自銷模式轉變,從培養到包裝再到事業規劃幾乎全在經紀公司的把控之下。流量明星就是這條産業鍊下優質的産物。

在自建教育訓練體系,自産自銷的這條路上,經紀公司時代峰峻算得上是業内翹楚。TFBOYS算是中國養成系首例,他們是時代峰峻的第一代,随後又有了現在的二代團TNT。通過自己的教育訓練體系,培養出來的練習生們都能展現出相似的氣質,維持家族感,展現出經紀公司的風格。不僅牢牢把握從“産品生産”到“銷售”的各個環節,還保證了連年不斷的輸出品質和數量。

供應鍊視角看明星經濟:王力宏翻車,帶倒的娛樂供應鍊

(來源:藝恩資料)

鄭爽風波背後,關于她出演的影視劇都無法播出了。就連她代言的國際大牌普拉達也被拖下了水,股價一路下跌。

吳亦凡事件背後,二級市場良品鋪子跌14.17%,康師傅控股跌14.49%。韓束、良品鋪子、科顔氏、蘭蔻等多個品牌宣布終止與吳亦凡的合作關系。如此等等,明星經濟下,明星的跌落,背後産業鍊條上的相關企業都難逃一劫。

用資本養人設,就像是沒有穩固地基的房子,沒有打好地基的大樓都是不穩固的!一旦狂風暴雨來臨,即使再高也會頃刻倒塌。

編輯:曉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