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最先擁有它,可是不當回事兒,結果被它一天射殺六萬士兵

英國最先擁有它,可是不當回事兒,結果被它一天射殺六萬士兵

馬克沁重機槍

粗大的水冷槍管,黝黑的烤漆,醒目的三腳架,讓一戰後參戰各國都聞之色變的武器,傳說中的寡婦制造者。沒錯,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馬克沁重機槍。

英國最先擁有它,可是不當回事兒,結果被它一天射殺六萬士兵

馬克沁(坐着的)與他發明的重機槍

此槍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于1883年發明,在1884年取得專利,遵照當時的武器命名規則,此槍就命名為馬克沁重機槍。該槍口徑11.43毫米,品質27千克,用彈容量為333發長6.4米的帆布帶供彈。理論射速達到600發每分鐘,後置快慢機,可以單發,亦可以連發,通過射速調節器可以将射速調整為100發每分鐘。

此槍出現在十九世紀末期,那時候陸軍打仗主要還沿用拿破侖時期的戰法戰術,即步兵采用密集排列的隊形沖鋒,用集體的火力優勢擊敗對手。不過這種戰術要是對上馬克沁重機槍,簡直就是在找死,因為馬克沁重機槍擁有超高的射速,會像割麥子一樣收割進攻者的生命。

英國最先擁有它,可是不當回事兒,結果被它一天射殺六萬士兵

正在等待沖鋒指令的日軍(日俄戰争時期)

擁有如此強悍的威力,可是馬克沁重機槍在誕生後的二十年間,卻不被各國重視,哪怕是有錢的列強國家也是少量裝備,這是為什麼呢?

被譽為東方的俾斯麥的李鴻章李文忠公很早就給出了答案。

原來在1884年的時候,馬克沁在倫敦舉辦釋出會,當時清朝忠臣李鴻章正在倫敦采購鐵甲艦,也就參加了釋出會。釋出會上馬克沁操作自己做出的機槍表演将一顆大樹齊腰射斷時,李鴻章大為震驚。連聲說道:“太快了,太快了。”但當他得知這挺機槍在不到半分鐘的全速射擊就要花費30英鎊時,又接着感歎:“太貴了,太貴了。”

英國最先擁有它,可是不當回事兒,結果被它一天射殺六萬士兵

李鴻章觀看馬克沁重機槍射斷大樹表演

不錯,各國沒有大規模裝備此槍,也就是因為太快和太貴這四個字上,太快意味着子彈會大規模消耗,而太貴就是這個武器太燒錢,任何一個裝備此款武器的國家都要考慮這槍帶來的後勤壓力,況且當時還存在這打死一個人一顆子彈就夠了,何必浪費子彈呢。由于種種原因,使得此槍不能大賣,而馬克沁也因為該槍沒有市場而窮困潦倒。

那麼無人問津的馬克沁重機槍是如何登上巅峰,成為改變一代人的武器的呢?那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由馬克沁重機槍創下的經典戰例。

首戰,初露鋒芒。

英國最先擁有它,可是不當回事兒,結果被它一天射殺六萬士兵

用馬克沁重機槍射擊的英軍士兵

雖然各國都沒有大規模裝備馬克沁重機槍,但是還是有少量裝備的,特别是作為當時頭号老大的英國。在1893到1894年間英國對麥塔比利──蘇魯士人的戰争中就使用到了馬克沁重機槍,當時由50個英國士兵憑借四挺馬克沁重機槍在打退了5000多敵軍的幾十次沖鋒,敵軍敗退後,戰場上留下了3000多具被馬克沁重機槍打死的屍體。這一戰充分證明了馬克沁重機槍在實戰中重要作用。

再戰,名聲大噪。

英國最先擁有它,可是不當回事兒,結果被它一天射殺六萬士兵

準備進攻的日軍

英國最先擁有它,可是不當回事兒,結果被它一天射殺六萬士兵

被馬克沁射殺的日軍屍體

有了實戰經驗,各國開始将目光投向馬克沁重機槍,而沙俄就是其中之一。1905年,沙俄與日本争奪中國東北的控制權進而爆發了日俄戰争。然而沙俄這個泥腿巨人海陸皆不敵頑強兇殘的日本,海陸皆敗之後,俄軍退守旅順要塞。為了拿下旅順要塞,日軍集中兵力進攻有馬克沁重機槍防守的203高地。此役參戰日軍達到六萬餘人,而被馬克沁重機槍射殺的多達三萬。自此,馬克沁重機槍名聲大噪。

終戰,改變一代人。

英國最先擁有它,可是不當回事兒,結果被它一天射殺六萬士兵

裝備馬克沁重機槍的德軍機槍組

英國最先擁有它,可是不當回事兒,結果被它一天射殺六萬士兵

德軍機槍班

馬克沁重機槍是什麼時候開始家喻戶曉的呢?這恐怕就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了。對于普通國家來說,是國家擁有軍隊,但對于德意志來說,是軍隊擁有國家。那麼如此大殺器,燒錢又如何,浪費彈藥又如何?對于軍隊說了算的德意志一戰前就迅速裝備了馬克沁重機槍,保有量達到驚人的12500挺之多。在索姆河戰役中,英法聯軍組織了十四個師的兵力,正面強突德軍防線,而德軍防線上每百米就設有一門馬克沁重機槍,就在那一天,馬克沁重機槍單日打死六萬英法聯軍,其中兩萬是當場死亡。從此,參戰各國都開始大規模裝備此款重機槍,而對于血肉之軀的士兵來說,噩夢就開始了。

英國最先擁有它,可是不當回事兒,結果被它一天射殺六萬士兵

被機槍殺得屍橫遍野的英法聯軍

戰後統計,交戰雙方死在馬克沁重機槍手上就有百萬之巨,可以說,這款武器殺光了一代歐洲人。

英國最先擁有它,可是不當回事兒,結果被它一天射殺六萬士兵

瘋狂掃射的德軍機槍

英國最先擁有它,可是不當回事兒,結果被它一天射殺六萬士兵

德國機槍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