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英国最先拥有它,可是不当回事儿,结果被它一天射杀六万士兵

英国最先拥有它,可是不当回事儿,结果被它一天射杀六万士兵

马克沁重机枪

粗大的水冷枪管,黝黑的烤漆,醒目的三脚架,让一战后参战各国都闻之色变的武器,传说中的寡妇制造者。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马克沁重机枪。

英国最先拥有它,可是不当回事儿,结果被它一天射杀六万士兵

马克沁(坐着的)与他发明的重机枪

此枪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在1884年取得专利,遵照当时的武器命名规则,此枪就命名为马克沁重机枪。该枪口径11.43毫米,质量27千克,用弹容量为333发长6.4米的帆布带供弹。理论射速达到600发每分钟,后置快慢机,可以单发,亦可以连发,通过射速调节器可以将射速调整为100发每分钟。

此枪出现在十九世纪末期,那时候陆军打仗主要还沿用拿破仑时期的战法战术,即步兵采用密集排列的队形冲锋,用集体的火力优势击败对手。不过这种战术要是对上马克沁重机枪,简直就是在找死,因为马克沁重机枪拥有超高的射速,会像割麦子一样收割进攻者的生命。

英国最先拥有它,可是不当回事儿,结果被它一天射杀六万士兵

正在等待冲锋命令的日军(日俄战争时期)

拥有如此强悍的威力,可是马克沁重机枪在诞生后的二十年间,却不被各国重视,哪怕是有钱的列强国家也是少量装备,这是为什么呢?

被誉为东方的俾斯麦的李鸿章李文忠公很早就给出了答案。

原来在1884年的时候,马克沁在伦敦举办发布会,当时清朝忠臣李鸿章正在伦敦采购铁甲舰,也就参加了发布会。发布会上马克沁操作自己做出的机枪表演将一颗大树齐腰射断时,李鸿章大为震惊。连声说道:“太快了,太快了。”但当他得知这挺机枪在不到半分钟的全速射击就要花费30英镑时,又接着感叹:“太贵了,太贵了。”

英国最先拥有它,可是不当回事儿,结果被它一天射杀六万士兵

李鸿章观看马克沁重机枪射断大树表演

不错,各国没有大规模装备此枪,也就是因为太快和太贵这四个字上,太快意味着子弹会大规模消耗,而太贵就是这个武器太烧钱,任何一个装备此款武器的国家都要考虑这枪带来的后勤压力,况且当时还存在这打死一个人一颗子弹就够了,何必浪费子弹呢。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此枪不能大卖,而马克沁也因为该枪没有市场而穷困潦倒。

那么无人问津的马克沁重机枪是如何登上巅峰,成为改变一代人的武器的呢?那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由马克沁重机枪创下的经典战例。

首战,初露锋芒。

英国最先拥有它,可是不当回事儿,结果被它一天射杀六万士兵

用马克沁重机枪射击的英军士兵

虽然各国都没有大规模装备马克沁重机枪,但是还是有少量装备的,特别是作为当时头号老大的英国。在1893到1894年间英国对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就使用到了马克沁重机枪,当时由50个英国士兵凭借四挺马克沁重机枪在打退了5000多敌军的几十次冲锋,敌军败退后,战场上留下了3000多具被马克沁重机枪打死的尸体。这一战充分证明了马克沁重机枪在实战中重要作用。

再战,名声大噪。

英国最先拥有它,可是不当回事儿,结果被它一天射杀六万士兵

准备进攻的日军

英国最先拥有它,可是不当回事儿,结果被它一天射杀六万士兵

被马克沁射杀的日军尸体

有了实战经验,各国开始将目光投向马克沁重机枪,而沙俄就是其中之一。1905年,沙俄与日本争夺中国东北的控制权从而爆发了日俄战争。然而沙俄这个泥腿巨人海陆皆不敌顽强凶残的日本,海陆皆败之后,俄军退守旅顺要塞。为了拿下旅顺要塞,日军集中兵力进攻有马克沁重机枪防守的203高地。此役参战日军达到六万余人,而被马克沁重机枪射杀的多达三万。自此,马克沁重机枪名声大噪。

终战,改变一代人。

英国最先拥有它,可是不当回事儿,结果被它一天射杀六万士兵

装备马克沁重机枪的德军机枪组

英国最先拥有它,可是不当回事儿,结果被它一天射杀六万士兵

德军机枪班

马克沁重机枪是什么时候开始家喻户晓的呢?这恐怕就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了。对于普通国家来说,是国家拥有军队,但对于德意志来说,是军队拥有国家。那么如此大杀器,烧钱又如何,浪费弹药又如何?对于军队说了算的德意志一战前就迅速装备了马克沁重机枪,保有量达到惊人的12500挺之多。在索姆河战役中,英法联军组织了十四个师的兵力,正面强突德军防线,而德军防线上每百米就设有一门马克沁重机枪,就在那一天,马克沁重机枪单日打死六万英法联军,其中两万是当场死亡。从此,参战各国都开始大规模装备此款重机枪,而对于血肉之躯的士兵来说,噩梦就开始了。

英国最先拥有它,可是不当回事儿,结果被它一天射杀六万士兵

被机枪杀得尸横遍野的英法联军

战后统计,交战双方死在马克沁重机枪手上就有百万之巨,可以说,这款武器杀光了一代欧洲人。

英国最先拥有它,可是不当回事儿,结果被它一天射杀六万士兵

疯狂扫射的德军机枪

英国最先拥有它,可是不当回事儿,结果被它一天射杀六万士兵

德国机枪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