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達開被清軍千刀萬剮,他五歲幼子為何能破涕為笑?說出來别不信

“稗史漫傳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鳴”。翼王石達開被稱為是太平天國中,最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在十六歲時便“被訪出山”,到了十九歲時便能統帥千軍萬馬。二十歲封王,在英勇就義時,年僅三十二歲。

他生前用兵堪稱神出鬼沒,在其死後仍令敵人提心吊膽。

石達開被清軍千刀萬剮,他五歲幼子為何能破涕為笑?說出來别不信

對于石達開的結局,相信大家都知道,石達開最終被清軍千刀萬剮而死。但是,當時他五歲幼子為何還能破涕為笑呢?說出來你别不相信!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主要将領之一,更為值得一提的是,他也算是在太平天國中,少數沒有劣迹的人。他的一生轟轟烈烈,體恤百姓民生,就算是作為敵人的清朝将領大臣們,也是對其頗有贊譽,是以他也被認為是“中國曆代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

而他被清軍俘虜一事,還得從天京事變說起。

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東王楊秀清遭到殺害,與此同時上萬東王部屬慘遭株連。而在前線的石達開,一聽到天京可能發生内讧的消息,就急忙的趕回阻止,并痛斥韋昌輝亂殺無辜的行為,然而卻為時已晚。

石達開被清軍千刀萬剮,他五歲幼子為何能破涕為笑?說出來别不信

北王韋昌輝将石達開反對濫殺無辜的主張,看成是他對東王的偏袒,是以他意圖予以加害,為此石達開隻能逃出天京,而留在京中的家人以及部屬則是全部遇難。之後,石達開便在安徽舉兵靖難,并上書天王,請殺北王以平民憤,而天王見全體軍民都支援石達開,于是下诏誅韋。

在“天京事變''後,在天國首義的諸王中,除洪秀全以及石達開兩人外死喪殆盡。并且,當時的洪秀全的威望已經是大大下降,無論從威望或者是才幹來說,石達開都是輔理政務、統帥軍隊以及安撫百姓的理想人物。

是以,天王見石達開深得人心,而心生疑忌,于是他将自己的兩個哥哥封王,以此對石達開百般牽制,甚至還意圖加害。而為了避免再次地爆發内讧,于是石達開不得已于1857年5月,避禍離京前往安慶。

出走之後的石達開,雖然還在繼續的反清鬥争,但是,他所上司的太平軍,卻并沒有能夠建立一個根據地,在多次失敗之後,石達開決定進入四川奪取成都,以便于建立四川根據地。

石達開被清軍千刀萬剮,他五歲幼子為何能破涕為笑?說出來别不信

1863年,石達開終于渡過了金沙江。然而,當他們想要渡過大渡河的時候,卻遭遇了失敗。阻礙着他們的,并不是對岸的清軍,而是暴漲的大渡河河水,而當清軍到達大渡河對岸以後,石達開就更不容易渡過大渡河了。

是以,雖然石達開數次指令太平軍強渡大渡河,但是,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了,彈盡糧絕的石達開無奈隻能向清軍投降,他願意以自己的命換取數千太平軍将士的平安。

但是,當石達開與一衆太平軍将領到了清軍大營的時候,卻發現清軍反悔了,而石達開的部下的大都被清軍所殺,能夠作戰的四千多精壯太平軍将士,也全都在大樹堡被清軍所殺害。

最終,石達開以及幾位将領被處以淩遲。而即使在臨刑之際,石達開也仍然是面無懼色,他身受酷刑,卻至死默然無聲,觀者無不動容。就連一旁的清廷官員,也不得不佩服“系以淩遲極刑處死,至死亦均默然無聲,真奇男子也!”

石達開被清軍千刀萬剮,他五歲幼子為何能破涕為笑?說出來别不信

對此,劉蓉敬佩地說“枭桀堅強之氣溢于顔面,而詞句不卑不亢,不作搖尾乞憐語。臨刑之際,神色怡然,是醜類之最悍者。”

而黃彭年也在《黃彭年緻唐炯函》中寫道:“此賊舉止甚穩,語言氣概,不亢不卑,寓堅強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納履從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傳,豈不炳耀千載?如此人不為朝臣用,反使為賊,誰之過欤?”

而在石達開遭受此等酷刑之後,他年僅五歲的兒子石定忠卻破涕為笑,慷慨赴死,這是因何緣故呢?

根據晚清費行簡撰寫的《石達開在川陷敵及其被害的事實》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定忠自不見其父,日夜啼哭,于是楊重雅建議,以布包石灰堵口鼻壓斃之。”

石達開被清軍千刀萬剮,他五歲幼子為何能破涕為笑?說出來别不信

而在對其行刑之前,禁卒謝福告訴了石定忠,石定忠便問,“我死可見父乎?”回答說,“正好見于天上。”聞聽此言,定忠遂破涕為笑。

五歲的孩子,對死還沒什麼概念,因而破涕為笑,隻不過是因為,他以為死後可以同父親相聚而高興罷了。

參考資料:《石達開在川陷敵及其被害的事實》、《黃彭年緻唐炯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