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可以說是秦末漢初最有名也是最有實力的大将,即使是被譽為西楚霸王的項羽也最終在垓下之戰的時候敗在了韓信的手上。許多人說劉邦能夠打下天下,韓信功不可沒,畢竟劉邦的天下有一大半都是韓信打下來的。
但很可惜,這個為漢室立下汗馬功勞的韓信卻最終被呂雉以及蕭何所害死,令人唏噓不已。韓信死後,呂後随即下令處死韓信的家人,将其三族夷滅。

呂雉害死韓信是得到劉邦點頭的,因為韓信雖然多次被貶,但依舊在軍中享有很高的聲望,而且比劉邦要年輕很多,這對劉邦便是一種威脅。蕭何跟着呂雉一起害韓信也是無奈之舉,因為他若是不一起謀殺韓信,那死的便是他了。
呂後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锺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史記淮陰侯列傳》
但蕭何跟韓信還是有一定情誼在的,當年蕭何月下追韓信一直都是千古佳話,沒有蕭何,韓信也難以成為一代兵神,畢竟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是以在害死韓信後,呂雉下令誅殺韓信的三族,此時的蕭何動了恻隐之心,便想為韓信保留血脈。
《史記蕭相國世家》當中記載,在韓信被謀殺之後,劉邦立即派人包圍了蕭何的家,仔細搜查了很久,那麼劉邦在找什麼呢?這個光看《史記》會讓人一頭霧水,但結合另一本史料來看,便會讓人恍然大悟。
《韋氏族譜》當中記載:韓信在被呂後誅三族的時候,他有一個年僅三歲的幼子(由于名字有不少争議,在此便不做叙述),被韓信的門客給藏匿了起來。但這個門客并沒有持續藏匿韓信幼子的能力,于是抱着賭博心态,他将此事告知了蕭何。這個門客賭的便是蕭何的恻隐之心,若是蕭何與韓信再也沒有情誼,那不但韓信幼子會死,他自己必然也會被抓住處死,但若是蕭何依舊對韓信有所愧疚,那幼子便可以儲存性命。
事實證明,這個門客賭對了,蕭何在得知韓信尚有血脈留存後,并沒有告知呂雉以及劉邦,而是托人将這個幼子送到了南越國武帝趙佗那裡。當時南越國屬于獨立的國家,漢室一時半會也無法奈何此國,是以送過去無疑是最安全的選擇。
趙佗雖然屬于秦将,但對秦朝也沒什麼感情了,相反還很仰慕韓信,于是他就将韓信幼子安頓下來,撫養他長大成人。後來為了混淆視聽,韓信幼子便更改了自己的姓氏,取了韓字的一半,為韋姓。
後來韓信的後人便日漸壯大,繁衍至今,還出了韓暨,韋厥這樣的名人。時至今日,廣西有許多村落都有着韓信的後代,一代兵仙沒有絕後,還真要感謝蕭何。
但不管怎麼說,蕭何也的确參與了害死韓信一事,是以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