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隻當了不到九個月皇帝的朱高熾,在曆史上為何會有着極高的評價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駕崩于北征凱旋途中的榆木川,八月二十五日,朱高熾獲悉了朱棣駕崩的消息,九月七日,朱高熾繼位,改明年為洪熙元年。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熾于皇宮中的欽安殿猝然駕崩,此時距離朱高熾繼位隻有不到九個月。

關于朱高熾猝然駕崩的原因,《明史》、《明仁宗實錄》等史料中都是諱莫如深,後世的一些史學家根據史料中留下的一些蛛絲馬迹提出了朱高熾死于縱欲、雷擊、中毒、心髒病等幾種不同的說法。由于這幾種說法都缺乏足夠的證據,是以朱高熾猝然駕崩的原因就成了一個曆史迷案。

隻當了不到九個月皇帝的朱高熾,在曆史上為何會有着極高的評價

雖然朱高熾的死因成了一個曆史迷案,但在曆史上對他卻有着極高的評價,朱瞻基繼位後給他上的廟号是仁宗,意為“仁孝而天下歸心”,清修《明史》中也給予了他“用人行政,善不勝書”和“與文、景比隆”的評價。

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明史》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隻當了不到九個月皇帝的朱高熾,在曆史上為何會有着極高的評價?

通過相關史料的記載,個人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四。

一、負責編纂史料的文官集團必定會給朱高熾一個極高的評價

從永樂二年朱棣冊立朱高熾為太子開始至永樂十四年朱高煦就藩為止,文官集團為了幫助朱高熾挫敗朱高煦争奪太子之位的企圖,在先後發生的解缙案、耿通案、迎駕案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解缙、耿通等支援朱高熾的朝臣和十多位太子屬官被殺,楊榮、楊士奇等文官集團的骨幹力量大多都被關進監獄。

在付出了如此慘重的代價後,如果朱高熾被描述成為一個平庸的皇帝,文官集團不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臉,是以,無論朱高熾如何,負責編纂史料的文官集團必定會給朱高熾一個極高的評價。

隻當了不到九個月皇帝的朱高熾,在曆史上為何會有着極高的評價

二、武将對朱高熾很滿意

繼位的半個月内,朱高熾先後任命武安侯鄭亨為大同鎮守總兵官、襄城伯李隆為山海關鎮守總兵官、武進伯朱榮為遼東鎮守總兵官、都督佥事譚廣為宣府鎮守總兵官、都督同知梁銘為甯夏鎮守總兵官,通過朱高熾給予鎮守總兵官常駐各鎮、負責衛所士卒的操練、統一指揮附近各衛所士卒守備邊防等權力的情況來看,朱高熾是想以鎮守總兵官取代藩王成為新的邊防核心。

命武安侯鄭亨等四人俱充總兵官,亨鎮守大同;襄城伯李隆鎮山海;武進伯朱榮鎮遼東。中軍都督府都督佥事譚廣為本府左都督,命鎮守宣府。命後軍都督府同知梁銘鎮守甯夏。——《明仁宗實錄》

如此一來,武将的權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加、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這對于武将來說無疑是個大大的驚喜,是以,他們對朱高熾很是滿意。

隻當了不到九個月皇帝的朱高熾,在曆史上為何會有着極高的評價

三、文官集團對朱高熾很滿意

朱高熾繼位後,為了對文官集團投桃報李,不僅恢複了永樂時期廢除的三公、三孤頭銜,還通過内閣輔臣兼任六部尚書的方式提高了内閣輔臣的品級。

這可以被看做是明代文官集團權力開始增加的标志性事件,因為内閣輔臣通過兼任六部尚書、加封三公和三孤頭銜的方式就能将品級提升到從一品甚至是正一品。

随着内閣輔臣品級的提升,文官集團就能以内閣為中樞不斷增加自己的權力,是以,文官集團同樣也會對朱高熾很滿意。

隻當了不到九個月皇帝的朱高熾,在曆史上為何會有着極高的評價

四、百姓對朱高熾很滿意

朱高熾繼位後立即下令停止按計劃即将開始的下西洋活動,并且在随後又相繼下令停止采辦、對鞑靼等部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此外,朱高熾還宣布準備“還都南京,诏北京諸司悉稱行在”。

蓋京師者四方之本,世雲鐘山龍蟠、石城虎踞,真帝王所都。我太祖高皇帝定鼎于此三十餘年,宗社奠安,生民無事,且皇祖陵寝所在,宜命皇子之賢者率重兵以鎮之,外以杜觊觎之心,内以壯兩京之勢。他日回銮,亦可以省東南轉輸勞費。——《明仁宗實錄》

随着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下西洋、采辦等活動的停止,百姓的負擔大大降低,并且朱高熾還同時頒布了許多有利于百姓休養生息的撫民重農措施,是以,百姓對朱高熾同樣也很滿意。

綜上所述,有了負責編纂史料的文官集團必定會給朱高熾一個極高評價的前提,再加上武将、文官集團、百姓、士紳都對朱高熾很滿意,朱高熾在曆史上的評價怎麼會低,是以,隻當了不到九個月皇帝的朱高熾必然會在曆史上有着極高的評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