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還沒搞明白“元宇宙”,“元宇宙炒房”已風生水起?

相比正在探索的基礎技術和應用場景,元宇宙商業化、資本化的步子是不是邁得過于超前了?

全文1464字,閱讀約需3分鐘

文/王鐘的(媒體人) 編輯 李潇潇 校對 趙琳

▲“元宇宙”刮起炒房熱,11月28日,一虛拟數字平台一塊虛拟土地賣出243萬美元創紀錄。。新京報我們視訊出品(ID:wevideo)

在很多人還沒搞懂“元宇宙”是怎麼回事的時候,“元宇宙炒房”已經風生水起。在國外平台,有元宇宙房産的成交額已達到真實房産水準,出現幾十萬乃至數百萬美元的交易。

據報道,不久前,在國内公司開發的元宇宙App“虹宇宙”上,虛拟房産的二手轉讓價也一度超過10萬元。目前,交易平台已經屏蔽了“元宇宙”“虹宇宙”等關鍵詞,元宇宙頂級房産的轉讓價也大幅縮水。如果先前有人花真金白銀購買元宇宙房産,現在恐怕已經“被套”。

虛拟平台上的房産不能居住更不能落戶,為何還能吸引人們購買?這是因為房産有居住屬性,也有資源屬性。盡管元宇宙房産不能讓人真正“住有所居”,但一些投資者瞅準了元宇宙房産也是一種有限的資源,不約而同地提前“占坑”,帶動虛拟房價水漲船高。

作為新興的技術概念,元宇宙寄托了人們超越現實生活邊界的美好理想。現實中你買不起住不上大别墅,元宇宙平台帶你住進海景豪宅;現實中你是個文弱書生,元宇宙世界裡變身肌肉男。電影《頭号玩家》《失控玩家》的相繼熱映,也讓更多普通人感受到元宇宙世界的豐富魅力與無限可能。

當然,我們不能隻因為元宇宙提供的是一種虛拟體驗,就對其大加鞭笞。但是,需要有所警惕的是,相比正在探索的基礎技術和應用場景,元宇宙商業化、資本化的步子是不是邁得過于超前了?

實際上,數字資産最顯著的特點往往不是稀缺性,而是其特殊性和創意性。比如,盡管區塊鍊是以閉環式生态出現,但同樣的閉環也可以無窮複制,稍微修改一下代碼,各種“空氣币”便你方唱罷我登場,讓不少投資者被割韭菜。

還沒搞明白“元宇宙”,“元宇宙炒房”已風生水起?

▲資料圖。圖/IC photo

就元宇宙房産而言,數字平台上的“土地資源”完全可以做到無限,甚至連“宇宙”本身都是可以複制的。是以,現實世界中的炒房邏輯,在元宇宙應用場景中并不适用。手握幾十上百套一模一樣的元宇宙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卻不過是代碼的複制粘貼而已。

當然,正因為元宇宙打破了現實世界的各種限制,才讓實作更大膽的創意成為可能。元宇宙世界不受實體規律、化學規律限制,允許有想法的建築天才施展拳腳,“造出”天馬行空的居所。

這種“無限可能”的“不确定”是元宇宙的最大魅力,但對追求回報的投資者來說,“不确定”也意味着風險。尤其是,目前,元宇宙的發展程序、應用領域尚是未知數,很多基礎性的技術還有待突破,現在興起的元宇宙房産,多少有些玩概念賺快錢的嫌疑。

而且,與監管成熟的真實房地産交易不同,元宇宙房産交易仍面臨諸多監管空白。如何界定元宇宙房産的性質,法律如何對元宇宙房産進行保護,出現交易糾紛時如何調解……在這些問題尚無解決方案的情況下,投資風險可想而知。

房地産投資是現實社會常見的投資管道,這大概也是元宇宙概念推廣以來,元宇宙炒房就蠢蠢欲動的原因。但是,如果僅僅将現實社會的經驗移植到元宇宙中,恐怕隻是對元宇宙的一種看低與誤讀。

總而言之,元宇宙的發展與普及,還有待技術、政策、法律和整體生态的完善。目前,人們在思考元宇宙的應用空間時,不妨換種邏輯,以面向未來的眼光探索其可能性及投資價值,而不宜盲目跟風,把元宇宙當成“炒房樂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