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靠山屯三次抗命名震四野,建國後從不以權謀私,拒絕走後門

鐘偉,是一名優秀的中國共産黨員,也是一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

鐘偉的一生先後經曆了紅軍反“圍剿”、紅軍長征、抗日戰争及解放戰争等許多戰鬥。

他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屢建奇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建國後,

他勤勤勉勉、兢兢業業,為部隊培養了許多人才;他正直不阿、胸襟寬廣,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偉大的革命事業;他勤儉節約、廉潔奉公,從不用自己的權力謀私利,一直緻力于為百姓辦實事。

靠山屯三次抗命名震四野,建國後從不以權謀私,拒絕走後門

鐘偉的一生,是鬥志滿滿的一生,是以身作則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

新來的朋友可以先點個關注,既友善回顧往期的故事,又不錯過之後的精彩内容。

亂世出人才:一代将才的誕生

古往今來,不乏知名的将軍,有國家、有人民,就需要有人站出來保護國家和人民。鐘偉就是這樣的人。

1911年,鐘偉在湖南省平江縣三陽鄉甲山村出生,當時他家裡經濟條件是有點差的,但是比貧苦稍微強點,是以讀過一些書,在當時那個年代勉強算個知識分子。

戰亂年代,家裡有男孩子的,年紀很小的時候就會被送去軍隊,鐘偉就是這樣。

1928年1月,他17歲,加入了共青團。過了兩年又參加了紅軍,同年成為了共産黨員。

因為有一點文化底子,加入軍隊後主要負責宣傳一類的工作,職務也是宣傳員、政治委員,相當于現在的文員,做的是文職工作。

但其實鐘偉是能文能武的,據記載,鐘偉一到戰場上就兩眼放光,他會抓住絕佳的戰機 ,帶領隊伍取得勝利。

靠山屯三次抗命名震四野,建國後從不以權謀私,拒絕走後門

他從軍一生隻打過一次敗仗。有人評價鐘偉帶領的部隊:

“朝氣蓬勃,突擊力十分強,一直在進步,有豐富的戰鬥經驗,可攻可守,以三猛出名,猛打。猛沖、猛追。”

初露鋒芒:能文能武能打勝仗

而他軍旅生涯、戰鬥人生開始于1943年8月。當時是一場十分難打的仗,新四軍要打擊僞軍在蘇北地區的勢力,除掉僞軍據點高溝。

高溝的地勢易守難攻,五米高的城牆還有僞軍設的碉堡,附近還有又寬又深的壕溝,駐紮了僞軍将近一千四百多人,很難進行正面進攻。

在鐘偉之前,已經有一波人試過正面硬沖,但是損失慘重,證明了直接沖是不可行的。戰事陷入僵局,這時

鐘偉想到了一個好法子,他沒有采取正面進攻,而是讓士兵們沿着高溝周邊挖溝

,他手下的人有些困惑,不懂他的意思,但是上司布置了任務,拼命幹就完了。

挖了很久,挖到了高溝城下,接着

鐘偉讓大家在溝裡埋炸藥,炸藥一點燃,密不透風的高溝被炸開了一個口子,新四軍就從這個口子沖了進去,打赢了這場攻堅戰。

最終這場戰鬥結束後,

鐘偉的隊伍隻損失了十幾個人,高溝順利被他攻下。

這種戰鬥方法經過改良,就成了衆所周知的

攻堅土戰法

,為後面的戰鬥提供了可靠可行的方法。

鐘偉打仗更多用的是智力,智取而不是蠻攻。

靠山屯三次抗命名震四野,建國後從不以權謀私,拒絕走後門

他有很多“

鬼點子

”。

東北戰場上,鐘偉攻下了文家台,抓了許多戰俘,

有很多敵軍高層穿了士兵的衣服隐藏在其中,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分辨,鐘偉轉念一想,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軍官們長期坐鎮指揮,體力各方面都不如每天訓練的士兵。

于是他讓俘虜們集合跑步,落伍的就抓起來審訊,果然跟不上的大多數都是上司。

這說明打仗不能隻靠武力,智力也是很重要的。

鐘偉每次打仗前會對敵我各方面的情況

做全盤分析、對作戰地區的地形和當時的天氣提前偵查

,他會在一切盡在掌握的情況下再衡量仗能不能打、怎麼打,會不會有意外情況,如果出現意外怎麼應對,當這一切全部都胸有成竹時,這仗可以打!

在做一件事之前要像鐘偉一樣,對與這件事相關的所有情況都進行充分的了解,不做沒把握的事,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留的。

靠山屯三次抗命名震四野,建國後從不以權謀私,拒絕走後門

聞名四野:一戰三次抗命

不過

讓鐘偉出名的還是

一戰三次抗命

這件事

。1946年冬天,

東北的敵人趁着他們的軍事優勢,為推行“先南後北、南攻北守”的作戰計劃,集中了四個軍的兵力,向南滿我軍僅有的四個地區展開了瘋狂的攻擊,想消滅東北民主聯軍在南滿的主力部隊,占領南滿,然後對北滿發起進攻。

為與南滿軍隊配合作戰,粉碎敵人的進攻計劃,讓敵人南北兩面分散作戰。

1947年1月初至3月中旬,東北民主聯軍先後發起了三次南渡松花江的戰役,給敵人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這就是知名的“

三下江南戰役

靠山屯戰役就是第三次下江南戰役中的一場精彩戰鬥,由鐘偉帶領軍隊打響戰鬥。

1947年3月初,我方軍隊已經是第三次渡松花江了,準備向南圍攻位于德惠東北的敵人。鐘偉當時是五師師長,3月8日接到指令:帶領手下的人去中長路,配合友軍夾擊敵軍。

靠山屯三次抗命名震四野,建國後從不以權謀私,拒絕走後門

9日,鐘偉帶領部隊到了靠山屯西南部,聽見周圍亂哄哄的。偵查後發現敵人的兩個營在附近!

在之前的幾次戰鬥中,鐘偉帶着軍隊沒有打幾場大的戰鬥,就隻是搞搞破壞來牽制敵人。

跑了很多地方,受了很多罪,但是沒消滅多少敵人。

三下江南鐘偉部隊的任務還是配合作戰、牽制敵人,沒有正面作戰的機會,鐘偉一直不太樂意。

之前都是跑腿的活,

現在好不容易遇到了敵人,可以正面和敵人作戰,鐘偉十分開心,立即做出決斷:敵人正在移動中,還沒有紮穩,可以偷襲。

但是對于是否要打,政委和鐘偉有着嚴重的分歧。

政委認為:與友軍配合,東進是上級的指令,不能因為眼前的敵人耽誤了大局,影響了整體進攻的進度。

即使這場打了勝仗,這樣違反上級的指令的行為也是不對的。

鐘偉認為要打,雖然違抗上級的指令是錯誤的,但是面對敵人應該打,不能錯過這麼好的機會。兩人都不能說服對方,眼看就要錯過良機,鐘偉決定:

“留在此地,打!就算是打錯了,違反軍紀的後果我承擔!”

靠山屯三次抗命名震四野,建國後從不以權謀私,拒絕走後門

鐘偉性格一向如此,一旦決定了要做一件事,就毫不遲疑。

當天鐘偉連着接到了上級的三個立即東進的指令,

他沒有理會上面的指令。

因為他看到了最好的戰機,他成功拖住了敵人的一個團和敵人的援軍。

鐘偉對行軍作戰的戰機把握得很好

,他一面讓手下的人發起攻擊,一面把戰鬥的實時變化報告給上級,特别強調了靠山屯一戰不僅拖住了敵人正在支援的部隊,還讓敵人調動更多的火力集中在靠山屯,

此時如果不配合打擊敵人就會錯過殲滅敵人的最佳機會

他的上級終于被他說服了,調了2個隊支援鐘偉。

一場戰鬥,連上級都指揮了,鐘偉經此一戰名聲鵲起。

最後,這場戰鬥殲滅了敵人一整個團,還拖延了敵人的援軍,友軍與他們配合一舉全殲敵軍87師,三下江南一戰大獲全勝。

雖然鐘偉三次抗命,但他的上級反而很欣賞他,經常誇他。每當與他人聊起鐘偉,就會說,

“如果違抗指令可以打勝仗,一定要敢于打!要學習鐘偉在靠山屯戰役的精神。盡管違抗了三次指令,但最終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證明違抗指令是有意義的。”

經此一仗,鐘偉被提拔為司令員。

靠山屯三次抗命名震四野,建國後從不以權謀私,拒絕走後門

據記載,鐘偉是僅有的直接從師長升到司令員(軍長)的軍人。

僅此一敗:唯一的一場敗仗

1948年8月的青樹坪一戰,是鐘偉馳騁戰場唯一的一次敗仗。

這場戰役,鐘偉的隊伍陣亡877人,傷了2000餘人,元氣大傷。

這場戰役是在解放戰争的末期發生的,當時所有的優勢都在解放軍這邊,是以那次的失誤非常嚴重。

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鐘偉看不起敵人的将領,覺得他不值一提,沒有什麼戰鬥實力。

而那場戰争的失利其實是就是因為鐘偉的想法,以及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細節:

在鐘偉的部隊突進的時候,他們的電台突然壞了,與上級部隊失去了聯系。

如果聯系到的話,鐘偉就可以聯合友軍對敵人進行反包圍。敵人當時隻有3萬餘人,包圍解放軍2萬人,沒有明顯的優勢。如果當時聯系到軍部的話,可以對敵人的3萬人進行反包圍,完全剿滅敵軍。

靠山屯三次抗命名震四野,建國後從不以權謀私,拒絕走後門

過後,鐘偉自己檢讨:

在沒有聯系到軍部的情況下,對敵軍的主力人數估計失誤,輕敵冒進,漲了敵人的嚣張氣焰,挫了自己隊伍的士氣;也沒有關注到細節。

盡管當時上級并未追究他輕敵的責任,但是

鐘偉總是對這次失利念念不忘,從來不會避而不談,經常與戰友、手下談起,先說一句粗俗的“該死的青樹坪”,然後就給大家詳細的講述這次失利。

這就是鐘偉,直視失敗,失敗分析,絕不會出現下次。

一身正氣:嚴以律己的将軍

鐘偉一生都是一個正直的人,對待後代的要求也是十分嚴格,堅決不搞特殊。

大兒子鐘赉良一生都生活中農村。1949年,鐘偉赴長沙作戰,想兒子了,就派人去接兒子。兒子本想讓他給自己找個工作,可鐘偉說:

“我不可以搞特殊,而且你就适合種地,就回家種地吧。”

此後,

鐘赉良就一直在家種地,一生都是老實本分的農民。

1982年,鐘偉的孫子鐘新生去北京看望爺爺,想讓爺爺給安排工作或進部隊當兵,鐘偉勸孫子說道:

“想要好的工作,就要靠自己的本事,不能想着靠關系、走後門。我看你和你爸一樣,适合種地,回去和你爸一起種地,發展農業方面的本事吧。回去之後不要動不動就提我的名字,也不要和别人發生争執,不許心存惡念。”

于是,鐘新生就這樣被鐘偉說服回老家平江,和父親一起種地,後來在老家又學做了木匠,一生就在老家安穩地度過了。

靠山屯三次抗命名震四野,建國後從不以權謀私,拒絕走後門

1978年,另一個孫子鐘社生在黑龍江當鐵道兵,當了3年半,上級覺得他是個可塑之才,想把他留在部隊。沒成想鐘偉竟然寫了一封信給部隊上司,信裡寫道:“

種地才是根本,你們不要給他搞特殊,讓他回家憑自己的本事生活吧”

,于是部隊隻好安排鐘社生複員了。最後部隊集體轉業,唯獨鐘舍生回家種地了。

“走後門是最可恥的行為”

,鐘偉做事都是有原則的。在他的孫輩中,隻有孫女鐘水霞參加了工作。

1976年,一個村裡的知青老師回城了,學校教師資源緊缺,于是才讓鐘水霞去當了鄉村教師。

1978年夏天,鐘水霞去安徽找鐘偉想讓他幫忙安排一份更好的工作。

當時剛好部隊有一位團子來探望鐘偉,看鐘水霞的身較适合當女兵,就提議讓鐘水霞去當兵,鐘偉沒有同意,說:

“不能走後門,那是可恥的行為。想有好工作,就回家自己學習考大學,考不上就去種地。種地也是光榮的工作,如果大家都不願意種地,那人們吃什麼?”

于是,

鐘水霞便回了家,回家之後繼續當鄉村教師。

後來自己努力學習考上了師範學校,成了一名

公職老師

靠山屯三次抗命名震四野,建國後從不以權謀私,拒絕走後門

鐘偉給她寫信祝賀:

“好孩子,你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爺爺一定要給你慶祝一下!”

1984年,鐘偉因病在醫院住院,有人來探望,看到鐘偉沒有坐醫院的輪椅,就問他為什麼不要,而且當時醫院的上司是鐘偉之前的手下,鐘偉告訴他:

“我不想因為自己的一點小事麻煩醫院。”

黃克誠到醫院探望鐘偉的時候問:

“你在老家親人還有很多嗎?”

鐘偉說:

“有個兒子、三個孫子、兩個孫女,他們都生活在農村,都是樸實的孩子。”

黃克誠稱贊鐘偉道:

“老鐘,你太了不起了!太廉潔公正了!”

正是因為

不願意給政府添麻煩,不願意讓孩子們走後門,要讓他們憑自己的本事生活,鐘偉才讓後代都待在農村,或者憑一己之力找好的工作。

鐘偉晚年的時候,平江縣的一個上司給他寫了一封信,信裡寫說鐘偉的堂弟因為偷了農民家的牛被判了5年,想問一下鐘偉的意見,是否要減刑或者改判,

其實判處的時候已經是從輕量刑了,但是如果鐘偉發話,還可以再給他堂弟減刑。

靠山屯三次抗命名震四野,建國後從不以權謀私,拒絕走後門

鐘偉也知道平江縣委的意思,立即給平江縣委打了一個電話:

“我有非常大的意見!我認為要改判為7年,誰也不許說情!”

就這樣,鐘偉的堂弟被從重處罰了。

鐘偉之前一再告誡自己的親戚要遵紀守法,不要妄想用他的權力謀私利。

但是沒想到竟然是自己的堂弟犯了這種低級錯誤,偷盜别人家耕田的牛。

耕牛在當時是農民勞動不能或缺的,偷盜耕牛就是搶農民的飯碗,是以鐘偉才會這麼生氣,以至于給他的堂弟加刑。

平江縣委的從業人員被鐘偉的所作所為所折服,就按正常的司法程式判處了鐘偉的堂弟,判7年有期徒刑。

鐘偉就是這樣的剛正不阿,一生也沒有用自己的權力為家人謀私利,反而常與家人說要憑自己的本事,不要對走後門這種事抱有希望。

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精神!

兩袖清風:勤儉節約的将軍

鐘偉的一生都過得十厘清貧。

鐘偉也像其他将軍一樣身邊有警衛、司機和勤務員,但

他從來不用,兩次回老家都是獨自一人。

1982年,鐘偉因病在北戴河住了幾日,傳回北京的時候,上面給鐘偉訂了機票,但是他為了不鋪張浪費,

堅持坐火車回北京。

鐘偉有一個

有洞的肥皂盒

,這個肥皂盒是抗日戰争時候的戰利品,是以他一直用着。

但肥皂盒因為用的時間太長被磨出一個洞,鐘偉十分節儉,舍不得丢掉。

靠山屯三次抗命名震四野,建國後從不以權謀私,拒絕走後門

有一次,鐘偉洗手後把皂放回皂盒裡,但是皂就剩最後一點了,就從洞裡掉出來了,旁邊的人都笑了,說:

“鐘首長,這皂盒該換換了啊。”

鐘偉又拿了一塊新的香皂,

把兩塊香皂按在一起

,放進肥皂盒裡,笑着說:

“這就不漏了,又能用了!”

傍晚,他的下屬給他拿了一個新的肥皂盒,

興高采烈

地和他說:“首長,我給你拿了一個新的肥皂盒!你看看!”

鐘偉一眼都沒看那個肥皂盒,直接和下屬說:

”你跟我也很久了,還不了解我嗎?馬上就要建國了,哪裡都需要花錢,我們就不要再這種事上浪費錢了,能省就省着點,我的肥皂盒能用,把新的還回去吧!”

就這樣一個破洞的肥皂盒鐘偉用了一年又一年。

剛正不阿:仗義執言的将軍

廬山會議,彭德懷因為反應生産中的浮誇風問題上了萬言書。為了肅清彭的影響,中央軍委召開了擴大會議,揭露彭德懷、黃克誠等人的“反革命罪行”。

會議上,有人說彭德懷在長征的路上下令槍殺了一軍團的一位連長,許多人是以開始竊竊私語,有些愛起哄的人添油加醋的說道:“是啊,一軍團是毛主席上司的,彭德懷巴不得占有。”

靠山屯三次抗命名震四野,建國後從不以權謀私,拒絕走後門

就在人們各種潑髒水的時候,有人大喊一聲道:

“都住嘴,你們都是胡說!”

會場一下安靜了,所有的目光都看向說話的方向,那裡站着一位氣勢洶洶、瞪着眼睛的将軍,大家一下就了然了,因為

這種時候肯站出來說句公道話的也隻有

了。

他就是鐘偉,為什麼他敢站出來呢?

因為當時彭老總下令槍殺的那件事的執行者是他,這件事的詳細情況他最了解,他跟大家解釋道:

“你們說的被處決的那個連長,是個逃兵,

他不僅丢了陣地,還把一起戰鬥的戰友丢下了,難道不該殺嗎?

鐘偉的發言讓衆人議論紛紛。

那個起頭的人氣得不行,鐘偉身旁的人拉了拉鐘偉的衣服,示意他不要再說了,但是

剛正不阿的鐘将軍卻繼續慷慨激昂的陳述自己的觀點。

他激動地說:“

彭老總的軍事俱樂部成員我也算一個,把我也拉出去槍斃吧!”

最後,鐘偉便以破壞會議進行的名義帶上了手铐,拉了出去,但是鐘偉仍在高喊:

“毛主席你一定不能上他們的當,他們才是壞人啊!你要提防他們啊!”

靠山屯三次抗命名震四野,建國後從不以權謀私,拒絕走後門

自此,鐘偉被撤了軍職,離開了征戰半生的軍隊。

1958年,鐘偉被安排到安徽省農業廳做副廳長。在之後的幾年裡,經曆了無數次的批鬥。可是鐘偉這樣的暴脾氣,不會允許别人因為莫須有的事對他進行無止境的诋毀呢?經過多次抗争,鐘偉被關了起來。

直到1980年12月24日,

少将鐘偉平反冤情,然後給了他大軍區副職的待遇。

平反以後,鐘偉曾向上級申請,希望可以重新踏入軍營,再為軍隊效力。

他的上級黃克誠勸他說:

“受了這麼多年的罪,你還是好好歇歇吧,再有打仗再叫你!”

誰曾想,這一歇,鐘偉再沒能踏入他一生所愛的軍營。

1984年6月24日,鐘偉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74歲。

“中國的巴頓”:四野傳奇之星的墜落

鐘偉的遺囑是這樣寫的:

“我死之後,不用給我的家人發什麼撫恤金,我的兒孫都可以自力更生了,我也沒有什麼債需要他們還。我的冰箱、洗衣機都充作黨費,上交給黨。我隻有一個請求,就是我的警衛員和保姆生活都很不容易,希望組織給予一點照顧。同志們,就此永别了。”

這是鐘偉

一生唯一一次為他人安排工作,卻是為他的警衛員和保姆

,他的子孫後代也沒有一人沾過他的光。

他的兒子,終生在農村老家務農,做了一位勤勤懇懇的農民。

按照鐘偉将軍的要求,他去世後不舉行追悼會。

靠山屯三次抗命名震四野,建國後從不以權謀私,拒絕走後門

他的骨灰也灑在了當年他

平江起義

的地方,

那個他開始征戰的地方,那個他戰鬥人生開始的地方。

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讨論,喜歡本期内容的朋友點贊評論關注支援一下吧,咱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