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陶弘景的一首五絕,采用誇張手法,很少有人讀過,值得收藏和欣賞

詩歌創作追求新奇和含蓄,一首七律的開篇和中間兩聯,也許都顯得索然無味,可是因為結尾令人感悟深刻,于是便流傳久遠。而有些詩篇起首就顯得突兀,更會吸引讀者強烈的閱讀興趣。

比如李白的《秋浦歌》,當人們讀到“白發三千丈”時,立刻就被這一誇張手法強烈震撼,更佩服詩仙神奇的想象力。南北朝時也有一位詩人采用了類似的方法,讀之令人動容。下面介紹陶弘景的一首五絕,采用誇張手法,很少有人讀過,值得收藏和欣賞。

陶弘景的一首五絕,采用誇張手法,很少有人讀過,值得收藏和欣賞

和約法師臨友人詩

南北朝·陶弘景

我有數行淚,不落十餘年。

今日為君盡,并灑秋風前。

陶弘景從小就熱愛學習,更有一股鑽勁,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他碰到不懂的問題,總要弄清來龍去脈才肯罷休。他有一次讀到《詩經》裡關于蜾蠃的詩句,覺得不可相信。恰巧有一位朋友來拜訪,就聊起了這個話題。

對方欽佩他就像一本活書,無所不知,還讓他講一講蜾養螟蛉子,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一下卻難住了陶弘景,他一時也回答不上來,查書也找不到結論。但他并沒有放棄,而是深入大自然進行實際調查,終于弄清楚了原委。

陶弘景的一首五絕,采用誇張手法,很少有人讀過,值得收藏和欣賞

陶弘景不僅是一位科學家,也是一位文學家。他寫的詩詞、賦論,文辭典雅,在當時就很有名氣。他還善于書法,草書、隸書,無一不精通。

陶弘景年輕時當過幾任小吏,後來辭去了官職,隐居于山林。可是由于他名氣很大、學識淵博,就連皇帝有了疑難問題,也會派人來請教他,是以當時的人們都尊稱他為“山中宰相”。

陶弘景的一首五絕,采用誇張手法,很少有人讀過,值得收藏和欣賞

陶弘景生活在齊梁時代,當時從皇帝到百姓都非常崇佛,詩人作為當時的道教代表人物,不得已隻能離開宦途,與山水草木相伴,和鷗鳥蟲魚為伍,他靜心修行,終于被世人矚目。

作者雖然潛心修煉,但是也并非不食人間煙火,他對待朋友熱情周到,更憐恤貧困百姓。這首詩是一首懷人之作,約法師就是沈約,他們經常詩文往來。陶弘景入山修煉之後,每天閉門不出,遠離塵世,沈約卻更加敬仰他,也很贊賞其高雅的襟懷。

陶弘景的一首五絕,采用誇張手法,很少有人讀過,值得收藏和欣賞

當沈約離世之後,陶弘景頓時感到失去了一個知己,他心中悲痛,又想起對方曾經寫過一首詩,于是便和其韻,創作了這首詩,表達了朋友間的深情。

起首兩句就語氣沉重,又令人驚詫,“我有數行淚,不落十餘年。” 詩人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十餘年積攢的淚水,瞬間流淌;積郁已久的悲情,也得以盡情釋放。

樸素的話語,卻說明作者多少年來一直悲愁和彷徨,卻隻能強忍淚水,将苦悶和惆怅,一齊埋藏在心靈的最深處。

陶弘景的一首五絕,采用誇張手法,很少有人讀過,值得收藏和欣賞

作者雖然采用了誇張的言辭,讀者卻絲毫不覺得矯揉造作,反而從中體悟到一腔真情。經過前面的蓄勢,後兩句更顯悲怆,“今日為君盡,并灑秋風前。”作者用一個“盡”字,傾瀉出胸中的所有深情,同時也交織了崇敬、惋惜和悲愁等複雜情思。

秋風本已蕭瑟,詩人又痛失知音,“并灑”二字,充滿了感染力,抒寫了作者心中的孤寂和痛苦,也借此表達出彼此惺惺相惜、患難與共的真摯情感。

陶弘景的一首五絕,采用誇張手法,很少有人讀過,值得收藏和欣賞

陶弘景的這首五絕情感悲涼,寄寓深遠。全文無一生僻字,通俗易懂,又容易産生共鳴。作者采用誇張的藝術表現手法,真率自然,卻感人肺腑。

正所謂:愛之深,才會悲之切。也如唐代詩人韓愈所言,少年樂相知、衰暮思故友,詩人的餘生一定會時常懷念這位好友。

繼續閱讀